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286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51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1.
鲁东诸城盆地白垩系由下向上包括林家庄组、辛格庄组和红土崖组。下白垩统林家庄组为杂色粗碎屑岩系;上白垩统辛格庄组为杂色细碎屑岩系,红土崖组为砖红色砂岩、砾岩互层沉积夹玄武岩(73.5Ma),为恐龙化石埋藏层位,并与区域上莱阳青岛龙及恐龙蛋化石等产出层位可以对比。诸城地区晚白垩世时期主要为冲洪积沉积环境,辛格庄组上部为洪泛平原粉砂岩—细砂岩—灰质土加积序列,局部夹扇中辫状河砾岩、粗砂岩,红土崖组下部与下伏辛格庄组顶部过渡部位是冲积扇泥石流、辫状河和洪泛平原粉砂泥质砾岩、砂岩加积沉积序列。识别出与冲积扇沉积体系相关的3种埋藏相类型:冲积扇泥石流、洪泛平原和辫状河河道(砂砾岩),前二者是研究区主要的埋藏相类型。所含化石主要为鸭嘴龙的残体骨骼,个体大小参差不等,互相间可叠盖一起,同时也有孤立发育的骨骼化石。高密度、单一种类恐龙残体骨骼化石的沉积、埋藏特征代表了恐龙集群埋藏—沉积事件。  相似文献   
92.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恐龙足迹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6年内蒙古地质环境监测院在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西10公里处发现一恐龙足迹化石点。由于恐龙足迹产地的地层研究程度较低,因此这批恐龙足迹的研究在地层年代确定、以及恢复古环境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共识别出脊椎动物足迹化石119个,其中大部分为恐龙足迹,包括兽脚类恐龙足迹:玫瑰实雷龙足迹(Eubrontes glenrosensis)、海流图卡岩塔足迹(Kayentapus hailiutuensis ichnosp.nov)和鸟脚类恐龙足迹中型异样龙足迹种(Anomoepus intermedius),以及鳄类足迹的蛙步足迹,其中海流图卡岩塔足迹(Kayentapus hailiutuensisichnosp.nov)为新种。根据足迹形态的对比,推断造迹恐龙分别为兽脚类恐龙中的巨齿龙类(Megalosaurus)和双脊龙类(Dilophosaurus)以及鸟脚类恐龙棱齿龙类(Hypsilophodont)。通过对比发现乌拉特与波兰Opatw附近的Podole地区的早侏罗世的足迹组合十分相似,因此建议将乌拉特中旗海流图的足迹及含足迹地层的年代归入侏罗纪早期。根据对足迹产地附近的地层剖面的研究以及足迹组合中含大量鸟脚类恐龙足迹的事实推断:侏罗纪早期研究区古环境为山涧河流环境,雨量充沛。  相似文献   
93.
张永强 《河南国土资源》2007,(7):I0002-I0003
汝阳、栾川等地惊现白垩纪恐龙化石群,新出土的汝阳黄河巨龙,是亚洲目前已知的最高大、最重的恐龙;洛阳中原龙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发现、有确凿证据的大型结节龙类甲龙。未命名的小窃蛋龙是仕界上见到的最小的恐龙。这是从7月3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召开的河南白垩纪恐龙化石群发掘研究(第一期)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传来的喜讯。  相似文献   
94.
《海洋世界》2008,(11):9-9
2002年,科学家在加拿大亚伯达发现12根臂骨和腿骨,它们来自7000万年前的某种生物。最近,科学家对这些古老的骨头进行了分析鉴定,认为此生物是相貌奇特的恐龙家族Alvarezsaur中的成员。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尼克·朗里奇表示,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动物,它的身长仅0.7米,很可能是迄今为止在北美发现的最小的恐龙。  相似文献   
95.
甘肃永靖县盐锅峡早白垩世恐龙足迹1号点的最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庆  杜远生等 《地球科学》2001,26(5):512-512,528
自 2 0 0 0年报道了甘肃省永靖县发现早白垩世恐龙足迹之后[1 ]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甘肃省省长基金的支持下 ,笔者进一步组织了恐龙足迹的发掘、调查和研究 .目前盐锅峡一带约 2km2 的区域内 ,发现 1 0个恐龙足迹化石点 ,并对其中 3个化石点进行了发掘 ,发现 2 6 8个足印 .其中恐龙足迹保存最好、发掘面积最大的是 1号点 ,发掘面积约 6 0 0m2 ,保留恐龙足迹 1 7组 ,足印 1 87个 (图 1a) .2号化石点发掘面积约 70m2 ,发现恐龙足迹 1 7组 ,足印化石 5 1个 .3号化石点发掘面积约 5 0m2 ,发现足迹化石 2组 ,足印 4个 .其他 7个点未发掘…  相似文献   
96.
湖北省郧县恐龙化石分布地区古地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郧县梅铺-带晚白垩世地层以盛产恐龙化石闻名于国内外,在大量地质工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给出了该区的古应力方向,为该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科学考察研究中心、地学科普教育基地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7.
生殖功能衰退是恐龙灭绝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侏罗系和下白垩统中,有许多恐龙骨骼化石保存,但未发现蛋化石,说明蛋已全部受精并孵化;而保存有大量完整恐龙蛋化石的上白垩统中,骨骼化石则仅零星可见,这极可能是雄性恐龙出现了性功能障碍,大量的蛋因未受精而不能孵化的结果;下第三系中则未发现恐龙遗迹,说明恐龙是白垩纪末灭绝的,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中,见有膏盐矿物和膏盐矿床,说明当时的沉积盆地为一盐湖,恐龙饮用了盐湖水后,极可能破坏了它的生殖功能。现今新疆伽师县流行的不育症,已证明了由于饮用了矿化度高的河水引起的,与恐龙生殖功能衰退原因有类似之处。华南在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中,有的地方发现了含铀砂岩,铀对恐龙的生殖功能也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8.
对河北阳原晚白垩世地层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初步认为它为一套湖北和扇三角洲沉积,并对沉积环境的基本特征和盆地充填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通过对恐龙化石产出层位的沉积环境分析,将对恐龙的埋藏与生态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
陈述云  黄晓钟 《云南地质》1993,12(3):267-276,266
本文对在云南省楚雄地区苍岭镇元吉屯村之西所发现的晚白垩世时代的510余个恐龙足印进行了遗迹学的分类与描述,建立了2个新属3个新种:蜥脚形亚目(Suborder Sauropoda)。楚雄足迹属(新属)(Chuxiongpus ichnogen.nov.)苍岭楚雄足印(新属新种)Chuxiongpus Changlingensi sp.nov,甄氏楚雄足印(新属新种):Chuxiongpus Zheni sp.nov.云南足迹属(新属)(Yunnanpus inhnogen.nov.)黄草云南足印(新属新种):Yunnanpus Huangcaoensisp.nov.  相似文献   
100.
山东莒南后左山恐龙公园早白垩世恐龙足迹化石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山东省莒南县后左山恐龙公园内保存了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的恐龙足迹化石。该足迹化石群产于早白垩世大盛群田家楼组,主要是兽脚类、鸟脚类恐龙的足迹,尤以前者占优质。最大的一个为椭圆形,大小100cm×70cm,可能系鸟脚类恐龙的足迹。鸟脚类足迹大多为椭圆形,长轴一般30~40cm,常呈幻迹保存。最大的兽脚类足迹为三趾型,长49cm,宽35cm,是大型肉食龙类的足迹;最小的一个长8.5cm,宽4.5cm,可能是虚骨龙类的足迹。另外还发现了少量可能是驰龙的足迹,具有2个很长的趾(Ⅲ和Ⅳ趾),趾间角极小,二者几乎平行。鸟脚类恐龙足迹层位分布局限,但密度较大,产出的层面常发育泥裂、波痕,甚至冰晶痕,与泥岩、粉砂质泥岩等层位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