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7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856篇
测绘学   294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289篇
地质学   2243篇
海洋学   186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182篇
自然地理   9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雅鲁藏布江北岸基性-超基性岩带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雅鲁藏布江北岸大竹卡-谢通门一带,即冈底斯弧岩浆岩带南缘出露了一条超基性一基性岩带,岩带的分布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强航磁异常带相吻合。岩带主要由零星孤立出露的规模较小的近圆形辉长岩岩体、岩瘤或岩滴组成,在日喀则县曲尼出露了超镁铁堆晶岩、辉长岩和玄武岩连续剖面。它们呈一系列自北而南逆冲推覆的构造岩片,经历了明显不同于弧花岗岩基的形成过程。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和系统的岩石学研究,认为曲尼基性-超基性岩带是在岛弧-弧后系统形成的蛇绿混杂岩,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在俯冲消亡过程中的残片。  相似文献   
992.
对大别山北部沙村和椒子岩基性 -超基性岩进行了锆石U Pb定年、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 ,全岩和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碳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 ,这些基性 -超基性岩表现出强烈的轻稀土富集 ,高场强元素 (Nb ,Zr和Ti)负异常以及Pb和Ba正异常。锆石U Pb年龄指示了早白垩世 (12 2~ 12 8Ma)的岩浆结晶年龄 ,但是在 10 5~ 116Ma期间受到了热液蚀变。全岩和单矿物氧同位素比值变化较大 (全岩 :1.1‰~ 6 .6‰ ,单斜辉石 :3.85‰~5 .7‰ ,斜长石 :2 .8‰~ 7.3‰ ,锆石 :3.85‰~ 6 .0 4‰ ) ,大多数锆石具有与正常地幔锆石 ((5 .3±0 .3)‰ )不同的δ18O值 ,部分样品矿物对之间保存了氧同位素平衡分馏 ,而部分样品则表现出明显的氧同位素不平衡分馏 ,指示它们受到了岩浆期后亚固相水 -岩相互作用的扰动。全岩碳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分别为 0 .0 3%~ 0 .18% ,δ13 C值为 - 2 7.0‰~ - 5 .8‰。将这些中生代基性 -超基性岩的元素和同位素数据与大别 -苏鲁榴辉岩比较后发现 ,它们之间具有较为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 ,因此可能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这些榴辉岩的原岩为基性火成岩 ,对应于扬子板块北缘与新元古代裂谷构造有关的岩浆活动。古老富集岩石圈地幔及其上覆地壳部分  相似文献   
993.
硬玉塑性变形的AFM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颖  赖兴运 《矿物学报》2003,23(2):158-16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缅甸硬玉进行表面观察,研究其纳米级范围内矿物晶体的超显微结构及构造特征,探讨其形成的动态过程和物理化学等外部条件。结果发现在缅甸硬玉表面存在大量残余变形现象,尤其是以典型的扭折带、亚晶粒、晶粒扭曲结构为特征,反映了硬玉晶体内聚集了大量的位错。这些现象表明硬玉在其结晶之后曾在高压及较高温的地壳深处经历了强烈的塑性变形过程,它们与地表或近地表低温、低压条件下形成的以脆性破裂为主的变形方式有本质的差别。硬玉中大量的塑性变形现象表明了它是在比较复杂的动态地质环境中形成的,深部的这种复杂变形作用使得缅甸硬玉有别于世界上其它地方的硬玉,其独特的地质形成过程造就了本区为世界上典型的也是最大的翡翠矿床。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多顶砧高压实验装置研究了Mg2SiO4-MgAl2O4体系在压力为22 GPa,温度为1550~1750℃条件下的相变,并考查了Al2O3在γ相中的固溶度.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MgAl2O4组分含量的增加,相组合发生了变化,依次为γ相+镁铝硅酸盐固溶体+方镁石→镁铝硅酸盐固溶体+方镁石→镁铝硅酸盐固溶体+方镁石+刚玉固溶体;镁铝硅酸盐固溶体具有石榴子石结构,其化学成分随着体系中共存相的改变而有所变化;Al2O3在γ相中的固溶度很低(其重量百分比<0.8%),因此,在Mg2SiO4-MgAl2O4体系中Al2O3可能对γ相超尖晶石分解转变的压力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云南白马寨镍矿区煌斑岩呈岩墙和岩脉穿切矿区各时代地层、基性-超基性岩和矿体,为成矿期后产物;采自矿区不同中段和不同产状的煌斑岩具有相似矿物组合,岩石类型均为云煌岩;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均为钾质-富钾质钙碱性煌斑岩;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为相似的“骆峰型”,与MORB相比,富集LILE和HPSE;REE配分模式为相似的LREE富集型;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与镁指数(M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在La—La/Sm图中样品既有水平分布趋势、也有倾斜分布趋势。总体上,该区煌斑岩为相同岩浆源区的产物,源区地幔部分熔融程度和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对岩石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均有一定的影响。比较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形成地质背景、岩石类型、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两地区煌斑岩地幔源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性质。  相似文献   
996.
根据花岗岩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将汉源平等复式花岗岩体划分为6个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为主体,具明显的成分一结构演化特征。岩石化学以富硅、钾,贫钙,岩石稀土以具明显的铕负异常为特征。本超单元同位素年龄为650Ma-700Ma,它是澄江期非造山带,沿火山裂谷侵位的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997.
基于超变形准则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坑稳定判定方法———超变形法 ,能方便地计算出基坑临界变形指标作为观测警戒指标 ,结合实际观测资料 ,可对结构在施工期及建成后的稳定性作出直观的评价。还介绍了在润扬大桥南锚碇深基坑稳定的评判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超变形法能较准确的判断结构的稳定性 ,应用方便 ,能更直观地反映基坑的稳定状况  相似文献   
998.
长江源雀莫错基性-超基性岩带的基本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雀莫错基性-超基性岩带为单辉橄榄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辉绿岩组合,橄榄辉长岩单颗粒锆石年龄为31~44Ma,属喜马拉雅期。岩石化学研究表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具有SiO2,K2O,Na2O,TiO2,P2O5含量低的特征,且Na2O>K2O,而贫大离子亲石元素Sr和Ba,以及高场强元素Zr,Nb和不相容元素Rb,具大洋拉斑玄武岩特征。其形成是地幔物质上涌,产生具有大洋性质的拉斑玄武质系列岩浆,并沿贡日-温泉兵站大断裂侵位。  相似文献   
999.
李志江 《探矿工程》2003,30(4):34-34,46
昆明市金洲湾一期2幢住宅楼基础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因多种原因致使很多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经过采用静压法将桩送入可靠持力层,承载力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谢洪涛  杨春和 《岩土力学》2003,24(2):173-177,187
基于一个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描述土体的蠕变特性,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某工程中使用EPS作换填材料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计算模拟,讨论了主次固结沉降以及超固结状态的影响,探讨了工程中产生较大工后沉降的原因,预测了工程的远期沉降量,探讨了在该类工程中设计EPS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