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97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与直井相比,水平井开发具有缩短油井井距,扩大泄油面积,提高临界锥流量,更好地控制注入流体、改善波及效率等优势。在相同采液量的情况下,水平井可以降低采液强度,减缓含水上升速度。特高含水期河流相储集层的顶部是剩余油富集区,利用水平井技术挖掘正韵律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最终采收率较直井开发提高了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2.
93.
本文以辽河油田曙二区杜家台油层为例,介绍了小层综合评价方法。其评价步骤如下:优选参数、计算其平均值、单项参数评价、确定权重系数,最后根据综合评价分数来确定小层类别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以酒西盆地侏罗—白垩系储油层为例,对低渗透砂岩及孔隙—裂隙双重介质储集层的孔隙结构进行了较详尽的研究,并对其某些特征参数进行了计算,进而试图从其宏观和微观规律入手查明该储层的储集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达到指导油田今后勘探和开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
本文通过对下第三系地层、储层、油层等特点及取芯井的多项资料综合分析研究,阐述了长堤-弧东地区地层、储层发育的差异性和有利的储集相带。在分析本区各类油藏类型的基础上,预测了新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6.
艾欣  胡明毅  潘勇利  黎祺 《世界地质》2016,35(1):163-172
利用研究区内精细岩芯观察,录井及测井等资料,从岩石特征、沉积构造、岩相组合和古生物等相标志入手,系统分析了松辽盆地临江南地区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揭示临江南地区扶余油层为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有分流河道、决口扇、洪泛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决口扇、支流间湾、曲流河道、天然堤和河漫滩等。通过地震属性优选,结合单井和连井资料表明:纵向上,从FⅢ2到FⅡ1为一套三角洲平原亚相向曲流河相演化的进积沉积序列,在FⅡ1沉积后期,发生了全盆地范围的湖侵事件,导致从FⅠ3到FⅠ1为一套曲流河相向三角洲前缘亚相演化的退积沉积序列,并建立了临江南地区扶余油层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7.
98.
对黄海中、古生界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的新认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近两年来开展了新一轮大调查,根据长排列多道地震资料显示,北黄海在印支-燕山运动形成的隆起背景下,分布着4个中,新生代拗陷,最大沉积厚度8000m,其中晚侏罗-早白垩世沉积厚度6000m,是拗陷中主要的生储油层,局部构造类型主要为断块,断背斜,潜山及反转背斜等,具有形成中小型油气田的潜力。南黄海是下扬子后加里东台地的主体,于中部隆起及其两侧,广泛分布着厚度大于5000m的较稳定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海相地层;中生代以来,在中部隆起南侧发育了裂谷型盆地,可与苏北盆地对比;其北侧,则在苏胶造山带与中部隆起之间形成前陆盆地,其面积约4万km^2,古生代及中,新生代沉积厚度可达15000m,具有海相及陆相多层系,多类型的成藏系统,局部构造类型多,晚期成藏条件好,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潜力。南黄海的“黄北前陆盆地”是本区最有远景的战略勘探区。对中部隆起区,应加强研究,以期在非构造圈闭油气田方面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99.
大庆油田扶余油层储量丰富,但是由于储层特征不清以及缺乏科学的"甜点"分类方案,导致研究区"甜点"优选难度大。为了明确研究区储层特征以及"甜点"筛选方案,应用岩心物性测试、全岩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力学实验、高压压汞实验、测井资料建立了研究区物性和脆性指数计算模型,最终为明确储层特征和"甜点"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属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脆性指数集中在0.5~0.75之间,孔隙结构分为4类,Ⅰ类样品的孔隙度平均大于11%,渗透率平均大于0.7×10-3 μm2,以大孔为主,平均进汞饱和度大于75%,连通性最好;Ⅱ类样品的孔隙度主要为9%~12%,渗透率主要为0.3×10-3~0.7×10-3 μm2,大孔喉减少,小孔喉增加,平均进汞饱和度大于70%;Ⅲ类样品的孔隙度主要为8%~11%,渗透率主要为0.1×10-3~0.3×10-3 μm2,平均进汞饱和度大于60%,连通性变差;Ⅳ类样品的孔隙度主要小于9%,渗透率主要小于0.1×10-3 μm2,平均进汞饱和度小于60%,以小孔喉为主,储集、渗流能力最差。②结合物性、含油性、脆性指数利用灰色关联法建立了研究区经济"甜点"分类标准,Ⅰ类经济"甜点"的综合得分大于0.55,Ⅱ类经济"甜点"得分为0.4~0.55,Ⅲ类经济"甜点"得分为0.25~0.4,无效储层或干层综合得分 < 0.25,并且根据划分标准对井进行验证,发现该标准有效解决了根据测井判断储层是否含油所带来的误差。③沉积、成岩、断层相互耦合共同控制"甜点"的发育。沉积作用控制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成岩作用增加了储层非均质性,断层的存在极大影响了储层含油性。该研究成果建立的"甜点"分类模型为研究区"甜点"筛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在将油气开采的实验室测量转换成油藏条件下的结果时,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但常被忽略的变量。本文给出了油藏地层损害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介绍了获取确定油藏潜在地层损害的各模型参数对温度的敏感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