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赵文津  吴珍汉 《地质论评》2004,50(3):256-266
本文向读者推荐黄老1982年写的一篇论文,这篇文章标志了黄老将多旋回槽台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将多旋回槽台说与当代板块构造学说结合起来,并深刻地阐明了两者的关系,总结并指出今后大地构造学的发展途径。黄老对板块构造学说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板块构造学说虽然还有赖于进一步实践加以检验,但它确已成为地学界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推动着整个地球科学迅猛向前发展。”“多旋回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不但不互相排斥,而且可以互相补充,密切结合。板块学说可以部分地解决多旋回学说的运动机制问题,而多旋回学说的规律性总结,板块学说也必须予以认真考虑,并纳入其模式中。”指出“近一、二十年来,随着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实验地质、深部地质等地质学科的发展,随着数、理、化等基本学科与地质学的日益结合,随着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使用,随着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大地构造学家已日益注意到应把大陆构造与海洋构造、区域构造与全球构造、深层构造与表层构造、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能解决一些重大的全球性构造问题。……就使大地构造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对中国大地构造学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总结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本文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52.
53.
黄道上有多少个星座?可能大多数人都会回答12个,而且不少人还对自己所属的星座甚至全部12个星座都知之甚详。不过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文章中说,黄道星座是13个而不是12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54.
S.  Stein  E.  Klosko  顾瑾平 《世界地震译丛》2007,(1):66-78
引言在对固体地球多数大尺度过程的思考时板块构造概念框架的应用和我们对板块构造的现今理解深化中,天然地震学承担了重要角色。板块构造说神奇般的发展中,根据Uyeda(1978,2002)、Cox(1973)、Menard(1986)的观点,地震分布对板块边界和它们的运动提供了某些最强有力的证据(如,I  相似文献   
55.
中国地震震深度与强震活动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立军 《地震地质》2000,22(4):360-370
通过对中国绝大部分地区1970年以来有仪器测定震源深度的地震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地震地热说”的假说并对分析结果作出解释,得出了一个关于中国强震活动大形势的全新观念,认为中国强震活动受到地壳深部4个“热点”(吉林、新疆兴都库什、台湾和西藏日喀则等中深源震区)70年代强震活动的牵引,完成了一个由地震活动高潮期(1970?-1982),调整期(1983-1992)和消减期(1993-1999?)所  相似文献   
56.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4,(10):71-73
花垣,亦称花园、花园寨。作为军事、行政区划地名,历有崇山、永绥、元里、花垣之称,皆有历史文化依源。今依次作初步考释。 崇山,何以为名?崇,《说文》:“崇,嵬高也。”段玉裁注:“嵬高”为“山大而高”。古文中“崧”、“嵩”通“崇”。《释山》、《毛传》皆曰:“山大而高曰崧”。古今文中有近20种释义,其本义指山大而高。山,《说文》:“山,有石而高。”王筠旬读:“无石曰丘,有石曰山。”《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古今文中有数种释义,其本义指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今有学者认为:此崇山当指今湖南凤凰县西部和贵州省松挑苗族自治县东部边境的腊尔山。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7.
本文阐发了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的要义。在对学说的创立和发展做了简要的回顾之后,着重阐述了学说发展的现状,并对其今后发展的广阔前景及有待解决的问题也进行了概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8.
依据地震地热说原理,搜集国内外地震层析成像研究的成果.揭示了地震柱的物理属性。得出全球24个地震柱中已有资料的20个地震柱的深部地幔圆锥体均具有P波高速异常体特征,相反,只有火山和浅源地震活动而无中、深源地震活动的地区,比如冰岛和夏威夷,其地幔深部则为P波低速异常体。为解释这个重要的物理现象和构造现象,引入空化理论解释并提出了3个假设。地震柱概念是地震地热说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构造基础,是与当今流行的地质学派板块构造、地质力学和地幔柱理论的最大区别。深入解读地震柱的物理属性及其构造学意义.或许能为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动力学带来革命性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59.
地震地热说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军 《内陆地震》2012,26(2):108-122
从地震与火山资料出发,定义了地震柱的概念,全球划分24个地震柱并逐个研究.发现了地幔深部能量自下而上逐层驱动的稳定通道,揭示了浅源地震与中深源地震的差异性、壳内地震与火山的同一性、本尼奥夫剖面的独立性、地震柱活动的间歇性、地震柱的衰变性等自然现象,探讨了地震柱的成因,构成了M型的热机带.同时,对全球GPS观测资料与大洋中脊带的继承性运动和脊轴扩张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当前大陆漂移的优势方向,构成了W型的冷机带.两大系统呈倒扣之势并具有相位差异或许由于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更所造成,从而构成了当今地球的地貌差异.冷机带造成大陆漂移的渐变而热机带造成壳内强震和火山的灾变,形成地震地热说的两个研究体系.文中给出了地震地热说应用方面的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60.
从Mandelblit认知翻译翻译说出发,有针对性地将航海俗语中的隐喻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将DMC情景总结并细分为:原语中喻体的意义和目标语中的喻体含义部分对等,即PMC(partial-mapping condition)与目标语的喻体与原语喻体及含义均不对等两种情景,旨在总结出更为系统的策略用以指导航海俗语中隐喻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