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8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测绘学   145篇
大气科学   554篇
地球物理   216篇
地质学   1047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77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近年来探讨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效果评价方法,提出了命中率、漏报率、空报率、准确率等概念。但上述方法用于较小空间尺度或较低等级预警的评价时,会大概率出现空报或准确率为零的评价结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事后理想对照预警产品为标准参照,对预警产品从空间、强度、时间3个维度进行耦合程度分析的准确率计算模型,并提出了量化预警产品体量的预警值概念。本模型不受空间尺度、预警等级和有无地质灾害发生等的条件约束;本模型具备较强的拓展性,可以推演计算空间、强度、时间单项要素的准确率,及较长时间周期多期次预警产品的准确率。本文以江西省第26期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进行了试算,得出该期预警的综合准确率为23.5%,空间准确率为45.4%,强度准确率为47.1%,时间准确率为66.7%。  相似文献   
112.
叶小岭  支兴亮  邓华 《气象》2019,45(1):88-98
风能始源于大气的运动,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间歇性。风速预测是风电场风功率预测的基础,其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复杂地形条件下,风速的预报一直是各国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为了提高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报的准确性,本研究采用多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来集成预报风速,将各单一边界层参数化方案预报的风速及相应的实测风速数据,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集成预报模型,对风电场的短期风速进行集成预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集成预报风速方法,预报的风速误差相比于单一边界层参数化方案预报的风速误差明显减小,对研究区域的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有着较好的模拟效果,能够有效提高风速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3.
利用1961-2017年新疆塔城地区塔城站(对比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气象站(目标区)57 a气象观测站的年12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检验对比法,不成对秩和检验、序列试验检验和t-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结合对比区对目标区1988年起开展飞机人工增水作业前历史期27 a和作业期30 a的12月降水量进行了客观定量地统计对比差异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运用非参数性不成对秩和检验法,对比区增水显著性水平低于0.05,而目标区增水显著性达到α=0.025。(2)使用序列试验法,虽然在降水绝对增加值上目标区远不及对比区,但从相对增加率可以明显看出,开展飞机人工增水后目标区大于对比区,两者相差11.57%。(3)利用单边检验,对比区 t显著性小于0.05,而目标区t显著性为α=0.025;选定α=0.1置信区间,对比区平均年12月降水量绝对增加值为3.57 mm,相对增加率为16.5%,而目标区绝对降水增加值为1.19 mm,相对增加率为26.0%,高于对比区增加率9.5%。由此可得,开展冬季飞机增水以来,目标区降水量增量有了显著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4.
采用ECMWF集合预报降水量资料和中国降水量观测资料,研发了基于最优概率的过程累计降水量分级订正预报(OPPF)技术,并在遵循总体技术思路的基础上设计出三种不同的OPPF计算方案(OPPF1、OPPF2、OPPF3),继而选用2015—2017年汛期(5—9月)中国91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回报试验和预报效果对比评估,结果表明:(1)在中期延伸期预报时效(96~360小时),对强降水和有无降水的预报效果,三种OPPF均明显优于集合平均(EMPF)和控制预报(CTPF);对中等以上或较强以上强度降水的预报效果,OPPF1和OPPF3明显优于CTPF、与EMPF基本接近。(2)三种OPPF相比,OPPF3的预报效果较OPPF1总体略胜一筹,两者均好于OPPF2。(3)预报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南方地区强降水预报的TS评分明显大于北方地区,且OPPF3预报效果明显优于EMPF;在96~240小时预报时效,东北地区东部OPPF3强降水的预报效果也明显好于EMPF。   相似文献   
115.
隔震建筑结构的强震观测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防灾减灾隔震大楼自2005年8月架设强震观测结构台阵以来,已多次记录到大楼地震动力反应,这些宝贵的结构反应资料对于评价隔震效果、分析结构反应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从中选取了震级在3.7~7.6、震中距在189~3 595km的24次地震的台阵资料,对大楼的振动特性和隔震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的结论是:(1)大楼场地土层的特征周期在0.63~0.68 s;(2)中心大楼在小地震作用下表现的振动卓越频率分别为4.7Hz(垂直向)、1.31Hz(南北向)、1.40Hz(东西向),大楼水平向第一阶振型的频率分别为1.41Hz(南北向)、1.59Hz(东西向),即自振周期为0.70 s(南北向)、0.63 s(东西向);(3)大楼在小地震时隔震效果不明显,其南北向隔震效果比东西向好;随着地下室记录峰值的增大,顶层放大倍数有所降低,大楼卓越频率也有所降低;(4)初步分析表明大楼在小震时仍有扭转效应,其扭转周期为0.5 s,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6.
电源避雷器选型与安装应注意的事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与国家防雷规范的要求,确定电源避雷器选型与安装的最佳途径和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7.
双线偏振雷达判别降水粒子类型技术及其检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曹俊武  刘黎平 《高原气象》2007,26(1):116-127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降水粒子相态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双线偏振雷达的应用需求,建立了一套利用双线偏振雷达探测资料识别降水粒子类型的识别模式,并根据美国KOUN雷达观测资料对该模式进行了分析验证,同时检验了模式中的几个偏振参数: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差传播相移KDP、水平偏振和垂直偏振回波功率零滞后互相关系数ρHV(0)对不同降水粒子的识别效果。通过分析认为:利用该识别模式得到的结果基本合理,可以反映降水区域内降水粒子的相态结构,但还需要对资料作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在识别各类降水粒子方面,ZDR的效果要高于KDP和ρHV(0),在缺乏相关资料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ZH和ZDR配对识别的结果作为真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8.
李玮  汪丽  许弋  刘国强  刘伟 《贵州气象》2007,31(3):40-42
2005年飞机人工增雨试点工作以安顺机场为基地,09-05—24 4架次飞机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缓解贵州省旱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将来在贵州省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该文从天气形势、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和微波辐射仪观测、作业效果评估等几个方面对飞机增雨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9.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一些台站收不到雷达资料,在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时对天气系统的判断存在一定盲目性,与天气雷达比较,雷电定位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大、维持费用低及可连续长时间运行的优点。如果能有效地利用雷电监测数据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进行指导,将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120.
浙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近些年异常的气候变化。加上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对地壳表层的扰动,导致我省地质灾害频发。据2001年至2006年统计,全省共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989处,导致192人伤亡(其中死亡145人),直接经济损失2亿多元。当前,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不仅成为全省各级政府肩负的重要职责,而且成为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探索地质灾害防治规律。努力做到科学防灾,切实提高防灾工作效果,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总结我省近些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着力查灾、努力减灾、合力防灾、大力消灾、全力救灾。“查、减、防、消、救”五措并举,科学防御,是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御水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