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采用一维的自组织特征映射(SOM)进行图像的像素分类,分类的输出个数采用了用等灰度图法确定的办法;对分类后的图像每个像素的归一化权值采用非线性模糊化得到隶属度矢量,用模糊化的隶属度矢量和SOM训练得到的归一化权值数组实现以两幅含有噪声图像的融合.给出详细图像仿真试验数据,验证了这种模糊化方法在实现多幅含噪图像的融合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2.
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其物理力学性质,但常规试验无法得到连续的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数据。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借助图像处理技术,对冰川堆积物剖面的砾石形态进行分析,获取粗粒部分(>2cm)的粒度组成,然后采用室内颗分试验获得细粒(<2cm)部分的粒度组成,将2类粒度数据进行叠合即可获取连续的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极不均匀且颗粒分析曲线呈现多峰性,具有良好的级配和工程性质;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砾石形态和排列特征都有很好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53.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建筑裂缝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锋  刘星  张亚利  张璇 《北京测绘》2012,(5):10-13,29
提出一种建筑裂缝测量方法,即利用普通数码相机采集裂缝数字图像,经过图像预处理、图像分割、像素标定、宽度测量,完成建筑裂缝测量。本文利用Matlab实现该种建筑裂缝测量方法,并通过在理想状态下进行的模拟试验结果,证明该测量方法能达到实际建筑裂缝监测工程中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4.
数字图像处理的技术及其在GIS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总结数字图像处理的发展过程以及现状,并就其基本理论和技术进行探讨,就小波分析、分形理论、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数学形状学等在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加以阐述,最后论述数字图像处理在GIS中的应用以及数字图像处理在GIS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本文结合轮胎的实际图像,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轮胎子午线检测的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灰度变换、阈值变换、边缘检测、轮廓提取和种子填充5个步骤,其次由于原始模板匹配算法存在计算量大、匹配速度慢、不精确;我们提出二次精确匹配算法从而解决了此问题,最终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6.
基于二维平板探测器技术的锥束CT系统广泛应用于放射治疗前的摆位验证,但在以胰腺癌为代表的腹腔肿瘤放疗应用中会遇到呼吸运动和肠道蠕动导致的严重阴影与条状伪影问题,难以从CT影像中分辨病灶区域。由于胰腺等柔性脏器在呼吸运动作用下会存在非刚性形变,体表运动监测结果和实际脏器运动间存在难以量化的偏差,也难以监测以肠道蠕动为代表的不规则运动,故腹腔锥束CT运动伪影修正问题缺乏有效解决方案。本文基于生物动力学理论和人体生理学常识,提出全新的无需运动监测或体内标记物植入的放疗图像引导锥束CT运动伪影修正方法,设计基于伪影图像特征、融合各类CT图像域处理算法的伪影修正策略。将该策略应用于临床腹腔锥束CT影像处理后所得结果表明锥束CT图像质量有显著改善,典型软组织区域的平均CT数误差从90 HU降到30 HU,肠道空腔边界和周边软组织信息得到部分恢复。本文开发的伪影修正策略无需呼吸门控或增加投影数,避免标记物植入手术,可集成到现有工作流,为胰腺癌放疗图像引导提供肿瘤定位信息。   相似文献   
57.
堆积层滑坡在我国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其稳定性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堆积层滑坡的物质是由土与石混合体组成的,其成因以坡积、冲洪积为主,极其复杂。堆积层滑坡物质的结构性特征不同于单一的土质或岩质滑坡,这种结构特征对坡体的变形和破坏影响极为显著,因此对堆积层滑坡结构特征的研究是研究堆积层滑坡滑动机理的关键所在。首先对堆积层滑坡物质的成因、分类等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种结构特征的描述和分析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划分为四大类:经验方法、基于分形理论的方法、数学地质方法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每类研究方法的代表性特征,进一步剖析了现有的这四大类研究方法的优势和各自的局限性,提出了在此研究方向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针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8.
岩心外表面图像在线三维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心外表面图像在石油、地质等部门被广泛用于综合柱状图分析。但观看岩心外表面图像不直观,因此需对其进行三维重建。传统的岩心外表面图像三维重建系统为单机版,系统的使用及升级受到诸多限制。为此,提出一种采用GDI+、基于ASP.NET框架、B/S模式下的在线三维重建技术,实现了岩心外表面图像的在线三维重建和旋转。实践表明,在线三维重建技术在石油、地质等部门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对海冰的运动规律进行精确、连续和长周期的实时监测有助于海冰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也可保障冰区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针对辽东湾海冰的运动特点和工程需求,在JZ20-2油气平台上建立了海冰雷达监测系统。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海冰雷达监测图像进行了分析和软件开发,可对海冰密集度、速度和冰块面积等海冰参数进行提取。采用该海冰雷达监测系统和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在2011-2012年冬季对该海域的海冰运动规律进行了全冰期的连续监测,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海冰速度的雷达图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海冰速度场分布以及连续48 h的变化过程。以上结果为海冰的生消运移规律研究和油气作业区的海冰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现场监测数据。对海冰雷达现场监测及数字图像处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介绍基于真实非均质岩土材料的数值方法与研究进展.这些方法运用新发展的数字图像技术,获取真实岩土和混凝土材料的细观非均质分布,再进行定量细观结构研究,采用数值计算程序,定量分析它们的物理力学响应,为解决限制岩土和混凝土力学进一步发展的非均质材料假设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介绍该方法的研究背景和三项主要内容.包括真实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