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440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722篇
综合类   218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3篇
  1952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3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4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在煤田地质勘探区内,往往有几十个勘探工程,如果勘探施工顺序安排不当,即使投入很多工程量,也未必获得预期效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勘探工程的施工要求顺序和“三边”施工是地质勘探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52.
重力方法是研究区域构造的重要方法,通过重力正演能准确地计算出具有一定密度差的地层分界面深度。通过收集巨野煤田早期的岩石密度资料以及钻孔资料,利用2.5D剖面重力正演计算方法,圈定了巨野煤田-1 000m以浅成矿远景区。该方法对其他地区盆地内沉积矿产找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53.
《山东国土资源》2012,(2):80-81
山东亚特尔集团隶属于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是以浅层地热能利用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集团依靠雄厚的科技研发实力强力进军合同能源管理、新能源设备制造、环保治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954.
重庆地区煤田构造格局及控煤构造样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市域位于上扬子陆块之川中前陆盆地、米仓山-大巴山基底逆冲带和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范围。区域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历史复杂,多期构造作用形成了渝东北NW-NWW-EW向和渝西-渝东-渝东南NE-NNE-NW向形态特征。根据重庆地区煤田构造格局,分析了该区控煤构造样式,阐述了构造对煤系赋存的控制程度。研究认为,重庆地区构造复杂,控煤构造样式以挤压压缩构造为主,煤层大部分赋存于褶曲两翼。   相似文献   
955.
滑脱构造是指地质体沿近水平的断层面(滑脱带)运动所形成的构造组合,基本要素包括上覆系统、滑脱面f带)和下伏系统。滑脱构造是一个纯描述性的术语,强调滑脱面上、下变形的独立性,无严格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意义。因此,挤压环境中由下而上运动造成地层缩短效应的推覆和伸展环境中由上而下运动造成地层伸长效应的滑覆,均属于滑脱构造的范畴。  相似文献   
956.
他,率领职工连续3年奋战在毛乌素沙漠,完成3000米深的各类石油井22口,创产值4000余万元;他,大胆创新,多次创造了日进尺820米、定向造斜靶点3020米和水平井水平段545米的新纪录;他,精心管理,使效率、安全、质量始终处于勘探区前列,打出了品牌,闯出了市场,创造了效益;  相似文献   
957.
日前,从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四队获悉,该队物探工程处正在老挝华潘省桑怒区块进行的项目目前已完成6口测井2200米的工作量。河南局四队物探工程处是一支人员学历高、技术好、设备精良的专业物探队伍,成立3年多来,共完成各类测井近300口,测井工作量20多万米。去年5月,该队物探工程处在河南省叶县-舞  相似文献   
958.
《古地理学报》2011,13(5):0-0
热忱地庆贺中国著名沉积学家、煤田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和古地理学报荣誉编委张鹏飞教授九十华诞暨从事地质事业66 周年。张鹏飞教授1921年10月出生于战乱频仍的旧中国。他年轻时目睹了祖国和人民遭受的苦难,从而立志勤奋学习,为改变国家的面貌不懈努力。1944年至1947年6月他先后在西北工学院矿冶系、西北农学院及天津北洋大学地质学系学习,1947年8月至1950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1951年北京矿业学院成立之初他来校任教,后担任矿岩教研室主任,是学校地质系和煤田地质专业的奠基人之一。60年来,张鹏飞经历了中国矿业大学从天津到北京、北京到四川、四川到徐州、徐州到北京的曲折发展历程。虽经风雨沧桑,他仍矢志不渝,始终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1962年,他被评为副教授,1985年被评为教授。1986年他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鹏飞教授长期从事沉积岩石学、沉积学和煤田地质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为本科生开设矿物学、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及沉积环境分析等课程,为研究生主讲沉积学原理、碳酸盐岩岩石学、砂岩岩石学、沉积环境研究方法等课程。他主编《沉积岩石学》、《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分析》等教材,还撰写《吐哈盆地含煤沉积与煤成油》、《华北晚古生代煤系高岭岩物质组成和成矿机理研究》等专著。从20世纪60年代起,他在学术刊物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他还承担了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炭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任务,其科研成果曾获原煤炭部飞马奖及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张鹏飞教授还是《沉积学报》和《古地理学报》的编委,1979年被推荐为沉积学会第一届理事。张鹏飞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演化。为此,他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研究课题涵盖古今地质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研究生们一起承担广西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沉积相及聚煤模式、南方石炭纪沉积环境及聚煤模式、云贵川晚二叠世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以及西北吐哈盆地早中侏罗世成煤环境及沉积古地理研究等多项科研任务。在对这些地区的含煤岩系沉积环境、沉积体系、成煤模式及成煤古地理演化等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沉积学和煤田地质学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提出了“幕式聚煤作用”理论。他认为,煤层底板根土岩是基底暴露期间潮湿气候下的古土壤层,煤层是在基准面抬升过程中堆积而成的,煤层和根土岩之间的界面代表了一次间断面,可以作为层序地层学中的准层序界面;厚度较大、大区域分布的煤层,是主要聚煤作用幕期形成的,而厚度较小、局部分布的煤层,则是次要聚煤作用幕期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加强了对碳酸盐岩岩石学及沉积相方面的工作,出现了碳酸盐岩沉积相和岩相古地理的研究高潮。陆表海碳酸盐岩型含煤岩系作为一种特殊的含煤岩系,引起了广大地质学者的重视。中国南方广西上二叠统合山组及贵州东南部上二叠统吴家坪组与长兴组是典型的碳酸盐岩型含煤岩系。经过多年研究,张鹏飞教授和他的研究生提出了包括台地总体变浅成煤、台内滩丘变浅成煤以及台地边缘浅滩变浅成煤等3种碳酸盐岩台地聚煤模式,并发现碳同位素在上二叠统的吴家坪阶与长兴阶的界线处的突然降低事件。此外,他还对湖南石炭系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最早大规模聚煤期湖南早石炭世煤层形成于障壁砂坝—潟湖—潮坪沉积体系,并对煤层形成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张鹏飞教授及其研究生对中国扬子地台、华北地台南缘及吉黑海西褶皱系某些有代表性煤田进行了含煤岩系的沉积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性资料。20世纪90年代初,在著名地质学家冯增昭教授主编的《中国沉积学》一书中,张鹏飞教授以滇东、黔西、淮南、黑龙江鹤岗、湘中及桂中等地区的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含煤岩系为例,着重介绍了煤层和沉积体系,包括冲积扇三角洲、河流、复合型三角洲平原、湖泊、障壁砂坝和碳酸盐岩台地,并探讨了不同沉积体系下的聚煤特征和含煤性。高岭岩(土)资源理论研究及其开发应用构成了近代固体地球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形成一个研究热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张鹏飞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对中国煤系高岭岩物质组成及成矿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鲁西A层高岭岩、夹矸及底板型高岭岩、木节土型软质高岭土、淮南下石盒子组B层高岭岩等4种成因模式。研究认为,生物和有机质在高岭岩成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严谨求实,追求卓越”是张鹏飞教授60多年来从事地质工作的体会,而“活到老,学到老”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退休以后,他仍然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关心年轻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他还继续对中国古地理学和沉积学的发展以及《古地理学报》的创建和发展辛勤工作并献计献策。几十年来,张鹏飞教授脚踏实地、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用自己的肩膀托起一代代学子,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人梯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张鹏飞教授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煤田地质科技人才,其中包括博士3 名、硕士18 名以及退休后协同年轻教师指导的许许多多博士和硕士。如今,张鹏飞教授早已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其中有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以及博士生导师,他们在各自工作中取得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对张先生的最好回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先生是一本书,那最精彩的篇章一定写着“园丁”二字;如果先生是一卷画,那最壮美的一幅就是一支蜡烛,始终放射出燃烧自己和照亮别人的光辉。衷心祝愿张先生健康长寿,为中国沉积学、煤田地质学、古地理学以及地质教育事业的发展继续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59.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大,矿井高温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对矿区的地温场特征进行研究。基于安徽淮北和淮南煤田煤系所测定的127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数据,结合区内前人的研究成果,全面报道两淮煤田岩石热导率参数及其特征,并分析热导率对现今地温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淮煤田煤系岩石热导率变化范围为0.37~4.36 W/(m·K),平均值为2.54 W/(m·K);热导率与岩性、埋藏深度、地层时代和密度等密切相关,砂岩的热导率普遍大于泥岩和煤,热导率和深度、密度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岩石导热性的差异对区内地温场的影响较大,导热性差的松散层和煤层往往会造成地温异常,且上覆松散层愈厚其地温愈高。   相似文献   
960.
地方     
《地球》2014,(4):6-7
正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地质找矿3年探宝187亿吨从河南省煤田地质局获悉:经过三年不懈努力,这个局地质找矿取得阶段性成效:共承揽各类地质勘查及地勘延伸业项目1064个,完成钻探工程量322万米,探明各种矿藏储量187.25亿吨,标志着这个局地质找矿"358"行动第一阶段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11月,国土资源部正式提出地质找矿新机制和"358"战略目标。如何按照河南省找矿总体部署,确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