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0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613篇
测绘学   1994篇
大气科学   450篇
地球物理   1155篇
地质学   1548篇
海洋学   460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739篇
自然地理   65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2年 2月华北地区 ( 3 3 .0°~ 42 .0°N,1 1 1 .0°~1 2 5.0°E)共发生 ML≥ 3 .0地震 6次 (见表 1 )。 9日 7时 58分陡河 ( 3 9.8°N,1 1 8.4°E) ML 4.0地震是本月最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度略高于上月 ,参考 1 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2月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状态 ,震中相对分散 ,虽然在华北东部、西部和中部均有地震发生 ,但发生在华北东部地区的地震占多数。表 1  2 0 0 2年 2月华北地区 ML≥ 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中…  相似文献   
92.
93.
地震次生毒气泄漏与扩散的数值模拟与动态仿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文章对破坏性地震中可能发生的次生毒气泄漏与扩散灾害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动态仿真研究,设定了几种有实际意义的数值分析模型,分别进行了结构地震破坏,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在一定泄漏和气象条件下的向周围空间扩散的动态仿真研究,给出了典型毒气扩散过程中可致人员死亡,严重危险和有感区域的范围的动态变化结果,作者认为地震次生毒气泄漏与扩散研究对大地震应急、城市和大型企业防灾都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大姚地热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大姚高精度水温观测井水地质、井孔条件的分析,震例观测资料、实验观测数据的处理,以及井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大姚水温周期性变化的突出位置是井深75m左右,根本原因是该地层石膏脉稳定释热,含水层热水与井内冷水混合过程中,在通道内形成钙盐类沉淀物(如CaSO4CaCO3),堵塞对流通道,含水层内外压差突破被阻塞通道,热水反复侵入井内,便形成水温周期性变化。地震的孕育、发生和调整过程,由于应力场作用,产生附加地热场,水温基值发生变化,周期畸变或消失,这种附加地热动态是可以恢复的。所以认为大姚地热动态是井区特殊地层地热信息的反映。  相似文献   
95.
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台网各子台背景噪声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刘永廷  夏爱国  赵庆 《内陆地震》2002,16(4):366-371
选取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台网中 1 1个子台的背景噪声数字记录 ,计算并分析其背景噪声地动速度均方根值 RMS、有效测量动态范围以及噪声功率谱 ,最后确定出各台址背景噪声相对集中的频段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四川雅江,盐源至云南永胜复杂地震构造区的分段地震活动性以及震源力学作用形式和震型特征;以现今强震活动空段,最新地壳形观测图像,突出的震群活动给出该地震构区未来强震危险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7.
笔者在“皖07井水位与地震关系初探”^[1]一文中就皖07井水位对400km范围部分中强震的映震特征和映震机理作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探讨,为了进一步研讨皖07井水位的映震规律,近年来在文献[1]的基础上,应用“SHP2.0”软件,对20多年水位观测资料进行数理分析,发现07井水位除了对部分中强震有映震能力外,对1999年台湾7.6级强震和其东部特定区域的小震也有一定的映震能力。本文着重分析皖07井水位对1999年台湾特大强震和部分小震的映震特征,研究其映震机理,为单井预报地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张家界水环境演变与旅游发展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全华  陈田  杨竹莘 《地理学报》2002,57(5):619-624
通过实地监测并全面分析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水环境演变趋势,发现金鞭溪水质下降最为明显,而且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呈现出加速恶化的趋势。金鞭溪水质恶化主要表现为蓝藻,绿藻迅速繁殖,感官质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上游接待区锣鼓塔排出的污水中总磷超标,通过建立基于环境脆弱因子的动态阈值模型,计算得出:在不超出张家界景区最为脆弱的环境因子-金鞭溪水质标准:总磷≤0.02前提下,金鞭溪上游接待区住宿设施生态阈值,春季临界床位数1186,夏季为3057,冬季为545,秋季为333。  相似文献   
99.
山岳型旅游区人文建筑环境后效与调控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全华 《山地学报》2002,20(6):706-711
许多山岳型旅游区内或其流域上游,都建有人文建筑,而且在急剧增多,导致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其中乱建疗养院和旅馆的影响最为严重。通过地监测并全面分析张家界环境演变趋势,发现住宿施对环境的影响,比其他游乐设施更为明显。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的脆弱因子是金鞭溪水质。金鞭溪水质恶化主要表现为蓝藻,绿藻迅速繁殖,感官质量下降。主要原因是磷污染较重,总磷年均值100%超标。本文提出了基于环境脆弱因子的动态阈值调控模型,通过计算得出:在不超出张家界景区最为脆弱的环境因子-金鞭溪水质标准:总磷≤0.02前提下,金鞭溪上游接待区住宿设施生态阈值的动态系列:春季临界床位数为1186,夏季为3057,冬季为545,秋季为333。目前的建筑规模已超过了金鞭溪上游接待区住宿设施生态阈值。  相似文献   
100.
沙坡头人工植被区中的油蒿种群动态与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种群生态学中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种群动态指数对沙坡头包兰铁路北侧1964年和1981年沙地人工植被区中的油蒿种群结构动态进行分析,发现1981年区和1964年区的油蒿种群都属于增长型,但1981年区的增长性大于1964年区,也就是说,随着人工植被建立的时间延长,油蒿种群结构由快增长型转向慢增长型.因此,沙地中的油蒿种群的动态趋势是由快增长向慢增长,以及衰退方向演变,最终有从人工植被区中消失的趋势.同时,油蒿种群结构的增长型是油蒿能长期存在的种群生态学原因,是它具有适应干旱、半干旱区的沙地生境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