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2篇
  免费   1157篇
  国内免费   173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564篇
地质学   5352篇
海洋学   674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92篇
自然地理   50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59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81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全新世苏北沿海岸线冲淤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申 《黄渤海海洋》2002,20(2):37-46
探讨了10kaB.P.以来苏北海岸线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全新世本区曾遭受海侵,6kaB.P.前,苏北海岸线位于西冈一线,6kaB.P.至唐宋时期,海岸线变动较小,古砂堤成组出现,东冈代表了这个时期的海岸线,1128-1855年,黄河夺淮,海岸线东迁迅速,古砂堤不够发育。  相似文献   
62.
福建晚更新世海侵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沿海在晚更新世大约距今90—80ka、70—60ka、44—39ka和34—20ka期间分别发生过4次海侵。最末一次海侵(距今34—20Ka)期间有过明显的海面下降波动,时间大约在距今28ka前后。  相似文献   
63.
安丘-莒县断裂是沂沭断裂带最主要的活动断裂,对强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该断裂的安丘至昌邑段由昌邑段、朱里段、双官-眉村段、南流段四条右阶斜列的次级断裂组成.其中昌邑段位于该断裂的最北端,主要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少见断裂出露面.该段主要经烟汕路南潍河大堤西、文山东坡、石湾店村西、东冢镇驻地、东冢镇后柳村东等地,属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64.
福建深沪湾潮间带全新世有孔虫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深沪湾西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和两个钻孔岩芯共30个样品的有孔虫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群分布规律明显,随着离岸向海越远,水深越大,有孔虫娄量从1倍数上升到5位数,种数为9-69种,多变度V31-44,复合分异度H(s)3.25-3.25。从钻孔岩芯中的全新世有孔虫群特征可看出,中全新世以来海面升降和海洋环境可分为2个阶段:(1)海水初到钻孔位置,有孔虫数量和种数较少,分异度不高,海相性程度较低。(2)后期(埋深1.8m和2.0m以浅),海面有所升高,变为潮间带(高潮位→中潮位→低潮位)环境。  相似文献   
65.
本文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运用地形地貌学、沉积学、古生物学、测年以及地震地层学等方法。论述了南海北部120-150m水深范围内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古海岸线这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对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的古地理及古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66.
本文根据长江水下三角洲地区的五个钻水及3000km浅地震剖面资料,运用生物地层学和地震地层学方法分析研究,获得了水下三角洲分期和三角洲朵体的分布及发育等地质信息,首次提出,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体由六期朵体参错迭置而成,详细阐述了水下三角洲复合体的结构特征;并结合古海岩线,孢粉气候地层,测年资料等,探讨了其发育过程及形成时代,为预测长江下水三角洲的发民菜,提供了新的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7.
68.
69.
关于晚更新世末期中国陆架沙漠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0.
南沙群岛海区晚第四纪碳酸盐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广庆  王有强 《台湾海峡》1994,13(3):263-274
本文研究了五个柱状沉积物的碳酸盐沉积。根据沉积物的陆源碎屑和生物骨屑CaCO3沉积作用的特点,把本区沉积物分为五种沉积类;碳酸盐生物组成的门类较多,以有孔虫为主,其次为珊瑚,腹足类等;碳酸盐矿物以低镁方解石为主,还有高镁方解石和文石;与沉积物中CaCO3有关的化学元素10多种。这些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比值等,是区分礁相,礁体过渡带和非礁相的标志。所有这些碳酸盐沉积作用的特点表明,区内存在着五种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