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5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134篇
大气科学   407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12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18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运用AMMI模型对1996年全国灿型杂交稻区域试验中稻两系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组合稳定性评价很重要,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达极显著水平,互作效应(平方和)几乎为基因型效应(平方和)的2倍,AMMI模型的前三个主成分共解释了80.41%的交互作用信息,为线性回归模型的3.1倍。安湘S/8713、两优T63表现出较高产且稳产,培矮64S/山青11、培矮64S/2410、培矮63S/R318表现较稳产而不高产,两优79、培矮64S/JR1068既不高产也不稳产。  相似文献   
62.
水稻免耕栽培的减灾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水稻免耕的减灾效应,将免耕与传统稻作方法相结合组成常耕移栽、常耕抛秧、免耕移栽、免耕抛秧4个处理进行试验,并运用生态学原理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稻田保护性耕作能提高作物产量,降低部分生育期间水稻病虫害,抑制农田杂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63.
姚克敏  夏海峰 《气象》1989,15(2):37-42
通过广西柳州、浙江嘉兴、江苏徐州、陕西咸阳和辽宁锦州五个协作单位联合观测试验,对水稻、小麦、玉米产量分析的取样方法、数量、样本组成、二次抽样份数及生长状况评定因素和定量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自然光3年的逐日观测表明,一定照度的光时受天气状况影响发生明显变化,晴天光时长、阴雨天光时短,低温伴随着短光时。武汉地区光照度(E)大于50lx,光时大于13h 45min的持续时间是6月 ̄8月1日,该时段内基本可满足光敏核不育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65.
对现有8个水稻优良品种进行多年试验,考察了叶片生长日期与温度关系:不同播期的秧苗素质;超稀植栽培,积温与分蘖的关系;各品种抗倒伏情况。认定水稻超稀植栽培可增加分蘖提高产量20%,提出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应采用(10+6)×5寸栽培规格。并在全县推广水稻超稀植栽培一万亩。  相似文献   
66.
水稻生长模拟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89和1990年的田间试验资料,建立晚稻南粳34生长和产量形成的模拟模式。着重考虑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生长等生物学过程。光合受辐射、温度和叶面积等因素影响,呼吸包括生长呼吸、维持呼吸和光呼吸,生长以净光合产物的分配转移模拟,产量形成以净光合产物积累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67.
通过1990年,1991年连续两年的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旱直播水稻的光温特性及其与空秕率的关系,并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提出旱直播水稻的最佳及安全播种期和抽穗期。  相似文献   
68.
介绍了四川水稻定向引种诊断系统(DSIRV)的设计思路,以及建立水稻气候生态、栽培模型的依据和方法。该系统在四川已投入生产应用,其引种诊断成功率达70%以上,比常规品比法进行引种缩短周期2—4年。  相似文献   
69.
以岷江冲积物、黄壤残积物发育成的水稻土为对照,研究了紫色砂岩泥岩母质发育成的紫色水稻土氧化铁的形态及其含量和转化。揭示了紫色水稻土具有无定形铁含量,铁活化度较高,氧化铁的转化作用较弱等独特的发生特性。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