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罗佳 《测绘通报》2013,(6):102-103,107
提出一种引导学生从天球角度审视岁差和章动现象,进而利用岁差知识推算黄道十二星座观测的历史年代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比较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符合初学者由感性到理性的学习规律,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抽象概念,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  相似文献   
42.
基于刚体地球极移和章动的联合动力学方程。给出了CIP轴的极移、岁差章动动力学方程,在顾及到5阶岁差章动力矩的情况下,给出了CIP轴的岁差章动表达式。通过推导发现。奇数阶引潮力位产生的岁差章动力矩使得黄经章动和交角章动出现了异向项(即:黄经章动出现了cos项,交角章动出现了sin项)。  相似文献   
43.
近二百多年来的地球自转学科研究中,除岁差和章动的成因依据(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理论已经得到解决外,极移(包括长期极移)和日长(l.o.d)的变化问题一直还处在探讨和争论之中,尚遗留如下七个主要难题没有解决:1)极移是欧拉(Eular,1765)根据刚体自转的分析得出地球自转极相对地壳作周期为305天的摆动吗?2)极移周期的定量解释,钱德勒周期为什么不是单值的,约在425~440天之间变化?观测的极移轨迹运动周期为什么也不是单值的,而是在13.0~13.3个月之间变化?3)作为自由运动,钱德勒摆动最终将会逐渐衰减殆尽,为什么二百多年来的天文观测资料却未发现钱德勒振幅有任何渐自减弱的迹象,是什么因素在克服阻尼而维持这种运动呢?它的能量消耗到哪里去了?4)极移的成因机制是什么?5)极移与地震的关系?6)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7)长期极移的成因及其运动方向?宋贯一(1991,2006,2008,2012)依据大量的宏观事实,发现和证明了自然界还存在有与(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相对应的(光压)斥力相互作用.本文依据(光压)斥力相互作用理论去解析上述七个难题,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44.
采用LS+AR预报模型的对极移进行预报,深入分析极移数据中钱德勒项和周年项对预报精度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极移数据中各周期项具有时变性特点,将已知观测数据确定出的周期项应用到极移预报中会明显提高预报精度。因此,建议在进行极移预报之前首先应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确定已有数据的各周期项,在极移预报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45.
极移的变化与多种激发息息相关,这些激发包括大气表面压力和大气风、海底压力和洋流、陆地水分布以及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变化,并且可以通过有效角动量函数来估计.在极移预报中,通过刘维尔方程融合有效角动量函数,并利用最小二乘与自回归组合的方法进行拟合及外推,同时,对自回归模型的可调节参数设置更多的选择,在不同的极移预报阶段,对于不同分量的预报匹配更优的参数,有效地提高了极移的预报精度.在441次1–90 d的极移预报实验中,短中期的预报改善更为明显,在1–6 d和7–30 d的极移X预报结果中,分别有56.9%和53.5%优于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 IERS)的预报;在1–6 d和7–30 d的极移Y预报结果中,分别有66.5%和59.7%优于IERS的预报.整体上,极移Y的预报精度比极移X的预报精度有更多的提升,以IERS的地球定向参数(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 EOP)产品EOP 14C04 (IAU2000A)为参考,极移X预报在第1 d、第5 d的MAE (Mean Absolute...  相似文献   
46.
本文对周年极移年均值序列,用关键年分析的方法划分了周年极移周,研究了周年极移统计分布的特征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旱涝年的频率分布,得到了灾害发生的主要规律,并对未来灾害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47.
扬子地块泥盆纪—石炭纪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古地地理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张世红  朱鸿等 《地质学报》2001,75(3):303-313
本文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南缘贵州独山-平塘地区泥盆-石炭纪316块定向岩心样品的系统退磁处理,揭示出晚侏罗世、新生代两期重磁化成.73个岩心样品,分布在早一中泥盆世(17个)、晚泥盆世(25个)、早石炭世(24个)和中-晚石炭世(7个)4个统计单元,得到了最可能的原生剩磁。结合已有的古地磁数据,修订了扬子地块极移曲,纯利 移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扬子地块在早古生代是冈瓦那大陆的组成部分,与印度-喜马拉雅-澳大利亚地区临近。晚泥盆世、冈瓦那大陆发生大规模顺时针旋转,扬子地块开始与之分离。  相似文献   
48.
华北蓟县中、上元古界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论述了华北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标准剖面古地磁采样及实验室技术,采样地层的磁性特征,多磁成分的分析和测试结果.主要讨论了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所代表的古地磁极性、极移路径和古纬度,并与北美大陆及华南(扬子)地块该时期的极移路径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49.
详细讨论了地球自转变化的天文地球动力学效应。地球表面的任何方向的水平运动,在惯性空间中看来都是转动,由此产生的离心力矩是地壳极移运动的原因,极移使地球发生相应的形变,也是大规模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原因之一。此外,地球自转产生的Coriolis力是重力分异中的地球各圈层产生差异旋转运动的原因,地球的差异旋转是地球自转速率近十年变化、黄赤交角的非摄动长期变化以及近周日自由摆的原因。  相似文献   
50.
磁性构造学研究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磁性构造学的各种基本研究方法,继而讨论了近年来古地磁视极移曲线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然后讨论了真极移问题,最后对当前磁性构造学的研究动向作了简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