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9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690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479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18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在全国智慧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智慧停车成为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社区停车管理智慧化程度普遍较低,其主要根源在于未形成物联网数据、调度指挥数据等资源的动态整合利用。本文面向社区停车管理智慧化需求,针对停车功能分散、可视化能力不足、数据资源差异大等问题,通过研究智慧停车场景及相关数据流,提出了智慧停车多模态数据动态融合框架,并在社区进行落地应用,解决了停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满足了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在社区停车场景中的拓展及智慧停车建设继续深入的需要,提升了城市停车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882.
杨霄 《地理学报》2023,78(1):230-240
就军事地理环境而言,当代中国在海洋方向面临的最主要威胁来自环中国岛链的封锁,研究这一限制性地理环境对准备和实施军事活动的影响与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初期,德国东亚驻军进行了跨岛链作战的实践,但在日本海军依托岛链和优势兵力的封锁下,其战略目标未能达成,并且出现了军事地理位置上的优劣转换。本文通过对“一战”初期德国东亚驻军跨岛链作战行动的军事地理分析,尝试提出军事地理研究思路、跨学科融合路径和分析框架。本文分析认为,彼时德占青岛虽然具有良好的战略态势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孤悬海外,且缺乏战略纵深;从宏观的区域尺度分析来看,基地与舰队间的联系被岛链分隔,腹背受敌,军事地理上的劣势凸显。但依托岛链进行封锁,需要集结大量兵力,利用对方边缘区内作战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有利条件,原本实力较弱的德国东亚舰队取得了重大战果,形成反转式的“核心—边缘”结构。本文为中国的海疆安全和海洋强国建设提出了5条建议。  相似文献   
883.
周尚意  江道敏 《地理研究》2023,42(2):580-596
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建立一个时空框架,分析民国时期中国大学人文地理教学特色及其成因。本文主要关注1912—1949年间,国立北平(北京)师范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的地理系的人文地理学教学特色。研究史料来自大学的教学档案、人物回忆文章、政府文件、中国学者编撰和翻译的教材和教参,同时参考了相关研究文献。借助时空框架,基于史料对比,得出结论:(1)只有在历史的时间脉络下,才能理解民国时期军事地理、国防地理和政治地理课程设置的必然性;(2)只有在世界格局的空间框架下,才能理解民国时期的“国耻地理”教育内容,以及“中体西用”主张的失败;(3)只有将时空框架进一步细化,才能深入理解民国时期大学人文地理教学中不同教师的能动性,如学术思想、教学风格、政治主张、教材编写和选用等。综上所述,只有站在开放的时空框架中,才能更为清醒地定位当前中国大学人文地理学教学。  相似文献   
884.
地理学科在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教育任务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文基于国家“双碳”政策文件,遵循政策性与实践性、系统性与专业性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双碳”目标融入高中地理教科书的内容框架;基于框架评估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融入“双碳”目标的内容要素,通过解构分析,为高中地理教科书修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85.
在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等多重背景下,多灾种综合风险已成为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挑战。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是实施风险防范的基础。以成熟的单灾种风险研究为切入点,探讨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类型。其理论基础之一是多灾种的概念模型,用于刻画多灾种的组合方式;理论基础之二是风险系统框架,用于描述风险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多灾种风险评估的关键是实现对单灾种风险的综合,这种综合方法可分为累加式综合和过程式综合。未来既要密切关注灾害风险多要素的相互关系,更要高度重视环境变化对灾害过程和风险结果的影响。在深刻理解现有风险系统框架的基础上,以单灾种风险剖析为基础,以灾种间的关联性和组合特征为牵引,以情景分析思想为助力,有助于实现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886.
潘宝玉  张志进  陈杨 《测绘通报》2013,(11):98-100,105
"数字沂水"是山东省首批建设的县级数字城市项目,其基本内容包括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以及地籍、规划、旅游、公安、电力管理信息系统5个典型示范应用服务系统。本文对数字沂水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予以详细介绍,以期能对数字城市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8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成为必然,提高测绘档案的管理效能和信息化水平重要且紧迫.测绘档案管理系统是集著录、利用、查询、统计和销毁一体化的信息化工具,阐述了测绘档案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数据结构设计以及系统的实现,为类似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88.
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GIS应用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林辉 《测绘工程》2013,22(4):48-51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集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专题数据、GIS功能等各类资源,并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为公共管理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文中对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构建GIS应用系统的流程、内容进行分析,说明地理空间框架对GIS应用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9.
根据1998~2009年的GPS基准站和重复观测资料,获得了1 041个点在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下的速度,研究了利用多面函数建立速度场模型的关键问题:核函数的选择、平滑因子的确定以及结点的确定,并利用多面函数建立了覆盖中国大陆范围的分布均匀、有实用价值的中国地壳水平运动整体速度场。  相似文献   
890.
应用国际IGS测站和中国地壳观测网络中的GPS站点,分别采用选取全球范围的部分稳定ITRF点为框架站点和选择周边的稳定ITRF点为框架站点两种方法进行区域数据处理。两种方法所得的坐标结果之间存在着系统性偏差,偏差的大小与特性在平面和高程方向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且该特性与站点的时空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以上现象进行归纳分析,给出了关于区域框架建立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