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8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测绘学   407篇
大气科学   396篇
地球物理   84篇
地质学   387篇
海洋学   22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45篇
自然地理   66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1、第12届能源与环境国际会议,3月13~17日,埃及阿斯旺;http://www.EECAIRO.com;2、第34届环境遥感国际学术研讨会,4月10~15日,澳大利亚悉尼;http://www.isrse34.org/;3、第3届水文学与生态学多学科国际会议,5月2~5日,澳地利维也纳;http://web.natur.cuni.cz/hydroeco2011/;  相似文献   
992.
找到一条去往30英里以外的路线似乎是相当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你在水中,没有任何标记,没有指南针,甚至一点光线也没有,那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对某些种类的鲨鱼来说,事情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993.
景观生态学教学的短期户外观摩:云南大学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社会认知度在不断提高,教学研讨却相当滞后。介绍云南大学的景观生态学教学实践和经验,以期抛砖引玉。云南大学的景观生态学教学始于1987年,至今在本科、硕士、博士3个层次上开展不同深度的授课。为期1~2天的短期户外观摩,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分3个步骤:(1)行前利用Google Earth网络资源演示预设线路和地点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围绕河流-湖泊污染扩散、越冬红嘴鸥觅食-安全日迁移两种生态流实施户外观摩教学,使学生在现实景观里理解和识别景观基底-廊道-斑块、源汇景观转换、景观边界及边缘效应等书本知识;(3)强化总结讨论,促使户外观摩印象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天山西部季节性森林积雪物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恒  魏文寿  刘明哲  韩茜  洪雯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1):1403-1409
积雪特殊的物理特性对冰雪水文过程、积雪生态系统、不同尺度的气候系统有重要影响。目前对林下积雪物理特性缺乏系统性研究,因此对天山雪岭云杉林下季节性积雪深度、沉降速率、密度和含水率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林下积雪深度小于开阔地;林下积雪沉降速率和新雪密实化率小于开阔地,且稳定期沉降速率小于融雪期。稳定期林下积雪密度小于开阔地,林下雪层密度最大值位于中粒雪层,开阔地则位于粗粒雪层;融雪期则全层密度趋于一致。稳定期林下雪层含水率随深度递减,开阔地雪层最大值出现粗粒雪层;融雪期雪层汗水峰值出现在细粒雪层,新雪层最小,林下雪层由细粒雪层到深霜层始终呈减小趋势,开阔地雪层由细粒雪层至中粒雪层逐渐减小,粗粒雪层至深霜层逐渐增大;稳定期雪层含水率日变化随深度的递减逐渐减小,开阔地大于林下;开阔地的新雪层和细粒雪层含水率的日变化大于林下,粗粒雪层到深霜层则小于林下。  相似文献   
995.
九华山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采用实证研究、意愿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估算了九华山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09年,九华山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为84 208.50万元,实物生产价值为4 359.06万元,生态服务价值是实物生产价值的19.31倍.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森林游憩>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可为九华山管委会制定旅游、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开发九华山生态旅游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也可增强人们对九华山森林资源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996.
山地生态学的研究进展、重点领域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山地生态系统的剧烈变化不仅对陆地生态系统格局与功能产生较大影响,而且也显著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明确山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国际上山地生态学研究进展的全面综述,阐明了现阶段山地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和前沿科学问题.对我国山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讨论了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作为世界第一山地大国,我国山地生态科学研究应得以重视和发展,以应对全球变化对我国生态和环境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0引言美国地处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滨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湾,总面积937.26万km2。美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等都很丰富。东部地区气候湿润,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中部是平原地区,宜于耕种;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农产品十分丰富。煤炭、  相似文献   
998.
Community-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northeast India has a long history. Indigenous knowledge and adaptation are the collective information, with improvement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he expectation is that under community control, local expertise on biodiversity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through traditional practi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of aboriginal peoples in northeast India and its role in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Examples are provided in two different eco-cultural landscapes, i.e., Demazong (the Buddhist eco-cultural landscape in Sikkim Himalaya) and the Apatani eco-cultural landscape in Arunachal Pradesh, which illustrate the utility value of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in sustainable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Both eco-cultural landscapes are indeed very complex and highly evolved systems with high levels of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efficiencie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systems and institutions could serve as entry points into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This c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ultural practices of the local people and integrating useful aspects into the modern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expertise. With rapidly depleting biodiversity in the developing tropic regions, there is a greater utilization today than ever before of the value of respecting the "Sacred" as a tool towards better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相似文献   
999.
1000.
李华  刘敏 《热带地理》2022,42(4):642-658
恐惧景观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景观,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恐惧景观在生物系统中有巨大的生态效应,同样在人-地系统中深刻影响物质景观和集体记忆等各个方面。景观知觉、景观态度以及景观与人类的互动影响是当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但对恐惧景观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文章对恐惧景观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并探讨其在旅游地理学中的应用。主要结论包括:1)恐惧景观在生态学研究中已经形成恐惧生态学,相比而言,其他学科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2)生态学对恐惧景观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是动物的捕食风险感知,在其他相关研究学科上则主要从人与地方/空间之间的恐惧景观的呈现形式和景观感知进行研究。3)从恐惧景观、游客及情感三者的关联看,可以发现恐惧景观在旅游地理学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情感地理、黑色旅游和情感特性3个方面。最后,提出未来可以跨学科多角度、情感心理及以黑色旅游为切入点对恐惧景观进行探索,深化旅游地理学领域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