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采用DPPH-HPLC-Q-TOF-MS技术对不同加工方式槟榔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不同溶剂提取槟榔中的活性物质,并比较不同加工方式的槟榔抗氧化能力。利用DPPH-HPLC-Q-TOF-MS技术对不同加工方式的槟榔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筛选鉴定。结果:槟榔甲醇提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最强;鲜果的抗氧化活性能力明显高于青果和烟果;鲜果和青果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为儿茶素及其二倍体,烟果的主要抗氧化成分为5-羟甲基糠醛。结论:提出了一种槟榔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快速鉴定方法,且不同加工方式槟榔抗氧化活性成分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今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并在11日签署所谓"买卖合同"。日本政府的这一行径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采石业发展辉煌,具有规模大、历时长、遗留采石遗迹众多等特征,其中尤以浙江省的石材开采最为著名,因古代石材开采所遗留的众多古采石场目前都得到了极好的再利用。浙江省温岭市长屿硐天大型古地下采石场目前已被纳入世界地质公园及国家矿山公园。在现场考察过程中,发现了古代采石者所创造的一套由"探"、"扩"、"避"、"采"、"排"、"运"、"填"等7个主要工序所组成的长屿采石古工法。作为古代地下采石遗迹,长屿硐天拥有以水云硐大型古洞室群为典型代表的28个大型古洞室群,总体规模巨大。该工艺的发现,说明古代采石者从长期工程实践中所创造的长屿采石古工法是行之有效的。进而研究得出,他们所创的采石古工法其合理性,不仅在于其充分考虑了当时采石工具的材质条件,而主要在于其适应了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4.
采矿塌陷在开采施工中被给予了特别关注,也是施工地质灾害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已有地震记录中不乏对其形态辨识,然而少见对塌陷机理和发生过程中能量转换等较全面的研究。温岭市长屿硐天采矿遗址区碧玉潭洞室群1997年8月11日早晨发生持续时间约20 s大塌方。现场残留了面积约31 380 m2、体积约1.35×106 m3的塌陷岩体。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塌陷过程追溯、邻近地震台站频谱记录分析,笔者认为这次发生在凝灰岩中的大规模塌陷系因地下采石过程中保安矿柱被过量开挖掉而引发局部顶板破裂和应力分布的大改变,进而发展至整个矿区岩体塌落破坏,使矿坑积水飞溅和压缩空气冲击波带来了沿途150 m范围内人员伤亡、树木折断和财产损失。塌陷区南93 km的温州台地震波谱记录了这次采矿塌陷地震活动,其波形数据与现场塌陷破坏能量转化情况基本吻合。在采矿活动中保安矿柱的合理配置、为人员安全设置变形破坏过程监测等,是需考虑的预防塌陷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贺辉扬 《台湾海峡》1998,17(3):317-323
火烧屿理厦门西港中一个较大的岛屿,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环境质量良好,具有特定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本文在其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条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民建议。  相似文献   
17.
温岭长屿硐天旅游小气候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郦敏 《浙江气象》2004,25(2):26-27,39
考察国家4A级旅游景点长屿硐天的洞穴小气候,发现在盛夏高温期间,洞内外的极端最高气温差值达15℃左右,并就进一步开发该景区的旅游气候资源优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鳄鱼屿潮间带中国鲎资源状况,2018年6月—2019年5月,调查厦门鳄鱼屿潮间带中国鲎种群的个体数、软壳率、损伤率、头胸部长和宽、腹部长和剑尾长。结果表明:鳄鱼屿潮间带中国鲎个体数从2018年6月的12只增加到9月的37只,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未发现中国鲎,2019年3月增加到22只。2018年8—11月为中国鲎蜕壳期,2019年2—5月损伤率较高。2019年2月鳄鱼屿潮间带中国鲎种群的头胸部长和腹部长最大,分别为39.66 mm和31.20 mm,2019年5月头胸部长和腹部长最小,分别为22.93 mm和20.53 mm。2018年7月头胸甲宽和剑尾长最大,分别为60.42 mm和71.19 mm,2018年6月头胸甲宽和剑尾长最小,分别为43.93 mm和42.88 mm。厦门鳄鱼屿潮间带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136种,优势类群主要是多毛类、甲壳类和双壳类。鳄鱼屿潮间带A、B、C 3个区的沉积物中均没有砾成分,从较高潮位(A区)到较低潮位(C区)砂和叶绿素a含量减少,而碳、氮、粉砂和黏土含量增加。由于受牡蛎养殖和池塘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厦门鳄鱼屿潮间带的中国鲎种群及其栖息地较小。  相似文献   
19.
福建地区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及活动断裂特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晨 《地震》2005,25(3):102-108
分析了1604年发生在泉州海外的8级大地震, 将所获结果结合其后400年间发生在该地区的地震活动作进一步的探讨。 在获取对该大地震的认识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地震观测数据资料, 对福建地区的地震活动性进行再研究。 结果表明, 由于菲律宾板块向西挤压, 导致大陆东南沿海的应力积累, 从而诱发了当年泉州海外8级特大地震; 重要的是, 在震源区附近有一条近NE向活动断裂贯穿而过, 它在这400年间释放出的地震活动能量占福建地区(含近邻)所释放地震活动能量的绝大部分。 分析结果认为: 牛山岛-兄弟屿断裂这条基本平行于长乐-诏安主干断裂东约50 km海中的断裂才是福建地区近几百年来地震活动主要区域, 也是福建地区现今和今后一段时间易发生地震的构造部位, 是控制东南沿海近海地震带的主要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20.
徐啸 《台湾海峡》1998,17(1):9-15
本文在现场实测资料及模型试验成果基础上,针对嵩屿电厂三期工程具体特点,分析了九龙江河主取水口水域的自然条件和河床冲淤变化计算了取水口附近泥沙回淤量,并对取水口区域岸稳定性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嵩屿电厂三期取水口建成后,其附近泥沙回淤强度为25-27c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