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62篇
地质学   474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各种形式的导线网是长大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但是导线测量精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全站仪和棱镜对中误差的影响.以往的洞内导线网精度仿真计算均无法顾及对中误差的影响,本文提出通过在测站和棱镜点设计坐标中添加可控随机误差的方式,实现顾及测站点和棱镜点对中误差影响的洞内导线网精度仿真计算.通过对含有对中误差的导线网仿真观测数据的平差计算,验证了本文添加对中误差方法的正确性,说明了对中误差对于导线网精度仿真计算的重要性.本文介绍的方法,可用于长大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精度设计和横向贯通误差预计,是一种洞内导线网精度仿真计算技术的创新方法,值得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推广.本文的仿真计算结果还表明,可以通过缩短洞内导线网点对间的横向距离减弱旁折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Impacts of sea spray on the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 of Typhoon Imbudo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igh winds in a typhoon over the ocean can produce substantial amounts of spray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which can modify the transfer of momentum, heat, and moisture across the air-sea interface. However, the consequent effects on the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typhoon are largely unknown.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on the role of sea spray on the storm intensity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The case study is Typhoon Imbudo in July 2003.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a spray tends to intensify storms by increasing the sea surface heat fluxes.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sea spray are mainly felt in boundary layer. Spray evaporation causes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to experience cooling and moistening. Sea spray can caus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structure of boundary layer. The boundary-layer height over the eyewall area east to the center of Typhoon Imbudo was increased with a maximum up to about 550 m due to sea spray,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enhancements of the heat fluxes, upward motions, and horizontal winds in this region due to sea spray.  相似文献   
63.
刘金海 《贵州地质》2010,27(3):193-197
习水桑木场铅锌成矿带位于黔中隆起与四川盆地过渡部位桑木场背斜核部,通过对成矿带代表性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等的研究,总结成矿带内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并分析其成矿潜力,认为本区具有十分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利于赋矿的地层、构造空间,找矿潜力大,宜开展系统的地质工作,以实现地质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64.
岗巴-定日盆地发育一定厚度的生储盖层,作为可能盖层其分布较广.通过野外采集盖层样和室内测试样品的孔隙度、渗透率、突破压力等物性参数,结合盖层的横向展布及厚度,综合分析盖层封盖能力,作出正确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内不同地层中均有不同类型盖层分布,且单层厚度大,其封盖性不同,多为有利-较好盖层,为研究西藏油气保存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5.
青藏高原东部基于噪声的面波群速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收集青海、甘肃、四川三省的76个地震台记录的2008年1—12月三分量的连续噪声数据,利用噪声面波层析成像的方法获得了青藏高原东部的面波群速度分布特征。首先采用多重滤波方法提取了1 000多条台站对5~50 s的三分量面波群速度频散曲线,然后将研究区域划分为0.2°×0.2°的网格,利用O ccam方法反演了瑞利波(R-R)和勒夫波(T-T)的群速度分布。反演得到的群速度分布特征与地表地质和构造特征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清晰地揭示了地壳内部的横向速度变化。层析成像的结果显示在短周期(8~20 s)内,拥有较厚的沉积层的四川盆地表现为明显的低速特征,而青藏高原东部则表现为较高的群速度分布特征;随着周期的增加(>20 s),群速度的分布特征呈现出与短周期相反的特性,青藏高原东部下方的速度远远低于四川盆地,这可能与青藏高原东部中、下地壳低速层相关联,同时也意味着研究区域的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在群速度分布图上,龙门山不仅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地形和构造分界带,同时也对应着高群速度与低群速度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66.
河南省桐柏县银洞坡金矿床位于桐柏山北麓的围山城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中部,矿体的空间分布严格受含矿岩系及赋矿构造双重控制,深部矿体赋存层位和上部明显不同,直接受高角度的挤压破碎带控制,说明银洞坡金矿床不仅仅受背斜轴部构造(层间破碎带)和地层的双重控制,局部矿体直接受层间破碎带控制。因此,在深部和外围进一步寻找不完全受层位控制的盲矿体,将有可能大幅度地扩大矿山的地质储量,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  相似文献   
67.
安林地区的构造活动,对剖析太行山东麓构造岩浆带成生、演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区自燕山运动开始就受到了变质核杂岩和伸展拆离构造控制,区内主要构造有NNE向和NW向两组,其中NNE向构造在区内等间距形成了五条规模大的深断裂,均具高角度正断层性质。NW向构造形成了天喜镇-磊口北西向构造岩浆岩带,包括了塔山穹窿式背斜和白玉村-宝山墙状岩体,两组构造均对燕山晚期中-碱性岩浆上侵和安林式矽卡岩型铁矿的形成具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8.
王心旺 《北京测绘》2014,(6):122-124
根据单线铁路曲线桥墩与路线中线之间的设计关系,以及桥梁工作线、桥墩横向偏心、纵向偏心。基于CASIO fx-5800计算器编制计算曲线桥墩坐标,将结合工程实例讨论曲线桥墩上任意点坐标计算,施工中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69.
结合带局部地段被与结合带演化密切伴生的各类盆地盖覆是各造山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因而初步将盖覆结合带的盆地划分为二类 :一是以边缘前陆盆地为代表的盖覆结合带而不破坏结合带的纵向盖覆性盆地 ;二是以横推断层盆地为代表的盖覆且破坏结合带的横向破坏性盆地。区内海相侏罗纪盆地实为与空喀拉温泉澜沧江结合带演化密切相关的盖覆结合带的陆内俯冲型边缘前陆盆地。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证实了结合带在盖覆层之下仍存在 ,更说明结合带两侧板块构造建造对比明显有异 ,分属两类不同性质的大陆边缘 ,进而得出了结合带在研究区内潜伏于盖覆层之下的结论 ,从而建立了结合带存在的三方面的鉴别标志  相似文献   
70.
刘国昌 《地质论评》1946,11(Z1):29-38
一前言水口山久以产铅锌矿闻名,历经中外学者勘查。笔者在湘有年,向以不获亲临为憾。去岁六月间,为勘查红水皂得莅此一窥。惟时值日寇四次进攻湘北,笔者到山四日,?口已不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