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244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413篇
海洋学   412篇
综合类   85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系统评述了水体中溶解有机物的特性及测量方法。介绍了水体中溶解有机物的研究概况,指出了开展水体中溶解有机物定量监测的必要性;详述了水体中溶解有机物的激光诱导荧光测量方法、对水体中有机物荧光光谱进行分析的特征光谱荧光标记技术和荧光强度归一化处理技术,以及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方法测量水体中溶解有机物浓度的标定方法;综述了多种因素对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方法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发展了测定水体中铅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选择了最佳测定条件,铅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 ng/mL~100 ng/mL,该方法检出限为0.072 9 ng/mL,加标回收率为94.71%~99.86%。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993.
水体镜面反射的多角度偏振特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水体样本的多角度偏振反射光谱,对水体镜面反射的偏振特性和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实验中,通过改变光线入射角、探测角、探测方位角、偏振角等影响因子,得出了水体样本的多角度偏振反射光谱的普适规律。在多角度遥感与偏振光技术的物理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角度偏振反射的水体镜面反射消除方法和进行水体偏振遥感的适宜时间设计方法,为多角度偏振技术在水体遥感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4.
用分析模型方法反演水体叶绿素的浓度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水体叶绿素浓度是水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建立水体光学传输的分析模型,进而用分析模型反演水体叶绿素浓度,对于提高遥感反演水质参数的精度和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于2004年6月初对太湖18个点位进行了同步水体波谱实测和水体取样分析。由这18个点位的实测数据,利用Gordon模型建立了R(0^-)的模拟模型,并进而用优化函数的方法反演水体叶绿素浓度。反演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9,当叶绿素浓度高于30mg/m^3时,反演的相对误差小于20%。进而用该模型反演2005年7月太湖7个点位的叶绿素浓度,反演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4,其中,有6个点位的反演值相对误差小于60%。  相似文献   
995.
996.
本文陈述了维吉尼亚诺福克海军基地的,一个石油回收项目成功的研究实例,维吉尼亚诺福克海军基地回收了游离的油类物质16,700加仑,维吉尼亚环境质量部(VADEQ)正式批复停止放射性油类物质的回收行为。根据已知位置的历史,油类物质起源于几个源头,与NO.2汽油的性质相似,沿着几个码头迁移并且进入附近的敏感性的水体中。  相似文献   
997.
内陆湿地保护的水环境控制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是湿地生态的基本因子,对湿地的形成、演化、保护及发挥其功能具有决定性的控制作用,保护湿地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护湿地的水环境。根据水对湿地的决定性作用,在湿地水量均衡和水质均衡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湿地保护的水环境控制模式及措施。内陆湿地必须通过补水并适当排水才能控制湿地的水质、水量,达到保护湿地的目的。以吉林省查干湖湿地为例应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确定该湿地保护所需的补水量及排水量、出流系数及水体更新周期。  相似文献   
998.
王媛 《河南气象》2001,(3):47-47
在冬季观测中 ,天气现象栏记结冰现象而湿球溶冰后未结冰的情况常见 ,天气现象栏未记结冰而湿球溶冰后却结冰的情况倒是不多。例如 :焦作站 1 999年 2月 1 8日 1 4时干球温度为 5 .4℃ ,湿球温度为- 0 .2℃ ,风速较大 ,但当日的天气现象栏无结冰符号。接班员认为 ,既然湿球已结冰 ,该日天气现象栏就应该记结冰现象符号。后经讨论分析 ,认为天气现象栏不应该记结冰现象符号。理由是 :①湿球结冰与结冰现象 ,反映的意义不同。前者是指湿球经过溶冰后 ,水分蒸发耗热 ,湿球温度降低而使纱布结冰 ,反映了湿球水分蒸发的情况 ;后者是指露天水面 (…  相似文献   
999.
廖卫华 《中国科学D辑》2001,31(8):663-667
距今约3.67亿年前发生的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五大生物灭绝事件之一.这一事件对当时全球浅海壳相底栖生物的影响甚大,它使竹节石全部消失,泥盆纪的生物礁和泥盆纪特征的珊瑚、层孔虫、苔藓虫惨遭灭绝,腕足动物门中的无洞贝超科、五房贝超科和三叶虫的3个科和1个亚科以及菊石中的Manticoceras等也难逃劫运. 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演化一般可分成灭绝期、残存期、复苏期和辐射期等4个发展阶段.晚泥盆世弗拉期(Frasnian)末为生物的集群灭绝期,大量的泥盆纪生物惨遭灭绝;法门期(Famennian)的早、中期为生物的残存期,当时地球上的生物非常稀少而且十分单调;法门期的晚期则是生物的复苏期,这时出现了不少的新生属种.在泥盆纪-石炭纪之交,在生物的演化史上又发生了另一次集群灭绝事件,虽然这次灭绝事件的规模远不及F-F事件,但使不少法门期的生物惨遭恶运,使刚开始的生物复苏的势头又受到了挫折,中断了它向辐射阶段演化的进程. 关于引发F-F灭绝事件的机制目前仍存在着地外(extra-terrestrial)和地内(terrestrial)两种不同的解释,前者是指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后者是指广泛的海侵、海平面升降、气候  相似文献   
1000.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调查研究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国外在现代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现代海底热液活动是普遍发育于大洋中活动板块边界及板内火山活动中心的一种在岩圈和大洋之间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突出的表象是高温的热液从海底流出,并由此造成热液活动区和上限覆水体的物理和化学异常。海底热测量、海底岩石取样、水体的CH4、^3He和Mn异常观测、硅氧异常观测、多波束测量、OBS观测、深潜调查等都是进行现代海底热液活动调查研究的重要手段。其中水体异常的观测是最为快捷有效的,而深潜器直接观测是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研究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