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498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49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赵恕 《气象学报》1936,12(4):195-200
数月来北方各地,因受寒潮盛行影响,天气奇寒。渤海湾至塘沽一带海河一百余里之河道,自二月初至三月初被冰凌封锁达一月有余。号称不冻港之秦皇岛及北戴河、昌黎、留守营各海滨,於二月下旬,亦均封冻二十余里。船舶被困,航运断绝,冰灾情形之严重,为三十年来所未见。兹参阅各方纪载,报告其经过情形如次:  相似文献   
912.
913.
本文针对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赋存的泉头组三.四段河道砂体地震识别问题开展了地震地质综合研究.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沉积岩石学理论为指导,识别了沉积微相和河道砂体沉积特征,用钻井和地震联合分层对比的方法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和区域沉积微相展布模式,确定了地震剖面上具有可对比追踪性的四级层序界面.通过地震多属性多元回归与聚类分析拟合含砂率,在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对含砂率平面图进行沉积微相解释,确定河道砂体的宅间展布和有利区,经钻探验证说明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14.
黄河口尾闾河道平滩流量与水沙过程响应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的方法,研究了黄河口尾闾河道平滩流量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沟流路行河以来,尾闾河道平滩流量由1976年的6000m3/s左右减少至21世纪初的3000m3/s左右。尾闾河道平滩流量具有双重记忆效应,从短期而言,对近2年水沙过程记忆最强,从长期而言,对近6年水沙过程记忆深刻。黄河口来水量越大,汛期来沙系数越小,尾闾河道平滩流量就越大,反之,尾闾河道平滩流量就越小。尾闾河道平滩流量维持在4000m3/s,黄河口年来水量必须大于223亿m3,汛期来水量大于141亿m3,汛期来沙系数控制在0.03左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需要连续运用且运行年限大于5~6年,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水量统一调度管理中应确定汛期利津站日均流量的最小值,以维持尾闾河道一定的平滩流量。  相似文献   
915.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小水致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洪水灾害是在下游水量明显减少、洪峰流量也不断减小的情况下发生的。即使是水量比较小的普通洪水,也能造成下游滩区大面积受淹、控导工程决口、桥梁被冲毁、房屋倒塌等严重灾害。小水致灾的形成机理主要是:河道游荡,引发“横河、斜河”;小水淤积,河床抬高,行洪能力下降;人与河床争地,造成滩区阻塞。  相似文献   
916.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数字黄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计算机三维虚拟空间的映射,是近20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则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可视化技术、现代遥感遥测技术和虚拟地理环境技术的发展而提出来的。通过概述“数字黄河”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探讨了“数字黄河”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自然环境中“原型黄河”各有机组成部分在虚拟地理环境中的表达及行为描述,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对黄河具有重要影响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计算机表达。以“数字河道模型”为例详细论述了“数字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字河道模型”、“数字流域模型”、“数字水库模型”和“数字河口模型”在虚拟地理环境的表达。  相似文献   
917.
小型水坝随着服役时间的增长,其面临的安全、经济和生态方面问题日益突出,针对一些修复价值较低的病险水坝,实施降等或报废拆除已成为一种综合最佳的管理措施。拆坝后,原库区大量淤沙无控释放将改变原有河道形态,对水生生物栖息地造成影响。为预测拆坝后河道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以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内的西河水坝为研究对象,建立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分别研究了拆坝后水沙输运造成的短期和长期河床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拆坝后短期内,坝址上游主河道发生了强烈的冲刷下切,且水库淤沙前缘部分出现了显著的淤积抬高,相比而言,坝址下游河床变化并不明显,只有坝下河段及河口附近出现较显著的泥沙淤积;在拆坝后长期的河床演变过程中,坝址上下游河道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刷下切,拆坝2年后下游河床逐渐趋于稳定,而上游主河道由冲刷下切转化为冲淤交替的演变趋势,河床形态不断调整变化。本研究可为病险坝和小水电报废拆坝后的河道治理、水生生物栖息地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18.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低水位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三角洲近30年的大规模无序采挖沙改变了网河区水多沙少、河势稳定的演变趋势,促使河床由缓慢淤积转变为大幅下切,低水位出现明显下降。这种人为作用已涵盖并远超同期河流自然演变的程度,对取水供水、生态保护、航运保障等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总结河口三角洲地区水位变化研究的基础上,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为例,按低水位变化划分为常年潮流段、季节性潮流段和常年径流段。其中,常年潮流段基本不受采砂影响;季节性潮流段依据径流、潮流比例,越靠近枯水潮流界,低水位变化越大;常年径流段还存在溯源冲刷引起的低水位下降。结合水沙变异过程,试图探讨水动力对河床急剧演变的响应机制,以期为通航低水位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19.
张晓峰 《地下水》2019,(3):222-223
城市河道是城市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主要影响因素及区域内基层民众安居乐业的主要支撑。以锦州市河道基本概况为例,分析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项目实施现状,探究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从河道保护、资金投入增加、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进行对策措施分析。以期为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效率提升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920.
长江中游武汉-九江河段河道卡口及其阻洪可能效应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长江中游武汉九江河段河道卡口的地质地貌方面特征,并通过对历史水文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中游河道卡口对洪水的阻碍作用。并以田家镇卡口为典型案例,利用研究河段的水文资料,分析了中游河道卡口对洪水排泄的阻碍作用;如若实施田家镇扩卡,将对中游的防洪是有利的,而且会大大减轻中游特别是武汉的防洪压力,但有可能对下游河势的稳定、河床演变等造成影响,并可能造成其它环境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当前全球变暖、水循环加剧、长江中游降水增多,长江中下游将面临更大防洪压力,通过长江中下游扩卡增泄,以适应当前全球变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