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5篇
  免费   1506篇
  国内免费   1664篇
测绘学   528篇
大气科学   823篇
地球物理   1907篇
地质学   4134篇
海洋学   726篇
天文学   185篇
综合类   1097篇
自然地理   1035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411篇
  2022年   481篇
  2021年   426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464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513篇
  2010年   473篇
  2009年   516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428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In summer,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YSCWM) is a stable water mass of low temperature ly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central Yellow Sea (YS). It is fringed by some typical tidal fronts, which separate deep, stratified water on the offshore side from the well-mixed, shallow water on the inshore side. Three striking fronts--Subei Bank Front (SBF), Shandong Peninsula Front (SPF), and Mokpo Front (MKF; a front off the southwestern tip of the Korean Peninsula)--have been iden- tified by various studies from both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nd model results. Ti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se fronts. However, it is still a matter of debate as to the roles these two kinds of mechanisms of upwelling and tidal mixing play, and how importance they are in the maintenance processes of the above three fronts. Basing a nested high-resolution model HYCOM (the 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tidal effects on the thermal fronts in the YS in summertime. Through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with and without tidal forc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KF is mainly driven by tide-induced upwelling. For the SPF, tidal mixing is the dominant factor, when lower cold water is stirred upwards along the sloping topography of the western YS. Meanwhil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upwelling and tidal mixing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BF. Diagnostic analysis of thermal balance shows that horizontal nonlinear advection induced by strong tidal currents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thermal balance of frontal areas.  相似文献   
952.
郑增记 《测绘学报》2022,51(9):1983-1983
地震的发生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大地测量技术能观测地震形变和反演地震断层的错动情况,对于减少地震灾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GNSS技术已广泛用于震源参数的反演工作,但对于发生在海域的地震,由于GNSS站点往往位于陆地一侧,导致对断层的约束 能力有限。卫星重力技术因其全天候、全球覆盖、连续性,以及不受地域地形限制等诸多特点,可弥补海洋一侧常规观测不足。联合GNSS和GRACE两种观测手段反演震源机制,可进一步提高反演海域地震的震源参数。为此,论文基于GRACE和GNSS观测的同震和震后形变,联合反演了断层参数和地幔黏滞性系数等,主要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953.
954.
虎山坡位于龙羊峡水电站下游右岸,水电站泄水后,山坡局部出现张拉开裂、剪出鼓包等现象,形成新变形体,对电站的安全运行造成不利影响。根据变形体的基本地质条件和变形破裂现状,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利用传递系数法、简化Janbu、简化Bishop法、Morgenstern-price法、spencer法及罗厄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变形体在自然、雾化、地震等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和预测,结论包括:1变形体形成机制为沿坡内剪出坡面的不利软弱结构面发生的"蠕滑-拉裂"式破坏。2变形体在工况1满足规范规定的控制安全系数值,为稳定状态。工况2和工况3安全系数均小于规范规定的控制值,为失稳状态。3天然状态下,边坡整体稳定,但局部存在小范围解体滑落的可能性。在泄水降雨和地震工况下,边坡稳定性降低,可能出现失稳现象。研究成果可作为虎山坡变形体整治工程的依据。  相似文献   
955.
大水金矿床金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大水金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物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成果,对金在成矿过程中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金矿床在主成矿作用过程中金主要以AuC12-、Au(HS)2-、AuH3SiO40形式迁移,少量以硫络合物、硫氢络合物、胶体溶液、砷络合物(配合物)及地幔流体等形式迁移。推断水—岩反应(尤其是硅化和硫化作用)和以深部流体为主与古大气水的均一化流体的混合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的降温减压作用是金沉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56.
大光包滑坡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光包滑坡是512汶川MS8.0级特大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滑坡。滑坡位于汶川地震发震断裂上盘,距发震断裂直线距离3.0~4.5km,覆盖面积7.12km2,体积11.59108m3,是我国有史料记载以来规模最大的滑坡,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为数不多的几个10109m3以上的超大规模滑坡之一。本文作者自2011以来,在过去工作基础上,对该滑坡开展了1:2000滑坡工程地质测绘,结合物探、坑槽探及浅孔钻探等工作,编制了滑坡工程地质系列图件,从而进一步查明了大光包滑坡的平面和空间形态、滑体结构、滑面位置和堆积特征等,获得了较为完整的滑坡要素定量数据。研究成果还原了大光包滑坡发生时的真实场景;揭示了滑坡堆积地貌特征、植被分布、岩性分布以及堆积体结构特征等,认为大光包滑坡是受强震和特定地形条件、岩体结构条件(层间剪切断层和两组陡裂结构面)控制的楔形体失稳。在此基础上,根据滑坡的要素组成和运动堆积特征,对滑坡进行了分区,分为滑坡断壁区、主滑堆积区和次滑堆积区3个大区,进一步划分为10个小区,分析阐明了各区特征。最后,对大光包滑坡的发生过程和形成机理进行了概要分析,将其概括为5个主要阶段:即强震拉裂阶段、锁固段剪断及楔形体失稳阶段、高速滑动和急刹车运动堆积阶段、拆离滑动阶段、断壁崩滑阶段。研究还发现:强震作用下滑带的进一步碎裂化,以及可能出现的水击作用可能是滑坡骤然启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7.
山西太原万柏林区国土面积达304.8平方公里,其中涉煤面积258.4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3/4,煤炭资源蕴藏丰富,露头煤贮存良好,煤层露头线长达380多公里。但是,长期以来,这里私挖乱采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958.
该水电站滑坡变形主要表现在滑坡的前、后缘及其两侧,目前该滑坡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对该滑坡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进行分析就尤为重要。该滑坡的形成机制为蠕滑—拉裂式,稳定性的地质分析和定量计算都表明:该滑坡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持续降雨状态下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59.
《河南地质》2014,(6):23-23
洛阳市地处豫西丘陵地区,属于秦岭山脉的东延部分,地势西高东低,面积15529.83平方公里,人口688万。由于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复杂多样,我市也是全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之一。近年来,在省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基层政府和市直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国土资源系统认真履行职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我市未发生一起因地质灾害引发的人员伤亡事件。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我市施行了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960.
“中原水城”——睢县,地处豫东平原,隶属于商丘市,辖8镇12乡,总面积926平方公里,人口86万,耕地面积100.3万卣。近年来,睢县县委、县政府严格执行《睢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