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249篇
地质学   954篇
海洋学   92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退化程度不同的4个典型断面胡杨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胡杨种群密度从英苏断面的8.01株/(25 m ×25 m)下降至依干不及麻断面的0.62株/(25 m×25 m),同时伴生种数量和种类不断减少。②胡杨种群整体分布不均匀,幼苗和小树缺乏,中龄和老龄植株所占比例较高。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幼苗和小树所占比例不断降低,而中龄和老龄植株所占比例明显增加。③胡杨种群整体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聚集度Moristia指数Iδ 从英苏断面的1.67增至依干不及麻断面的4.99,并且幼苗和小树发育阶段的胡杨种群分布格局因植株数量的不断减少,逐渐由聚集分布过渡为随机分布,而中龄和老龄发育阶段的胡杨种群均为聚集分布。④影响胡杨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变化的主要因子是地下水埋深,浅层土壤含水率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2.
综合物探方法探测城市地下巷道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查明拟建地下巷道位置、埋深、规模和走向,对于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显得十分重要。笔者针对城市特殊的场地条件和干扰环境,开展了综合物探方法探测城市地下巷道的可行性研究,提出了以瞬变电磁法为主,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佐证为辅的新型综合物探组合模式,并深入研究了其可行性和互补作用。实践表明,上述综合物探方法组合既可适应于城市地下巷道的探测精度,又具有压制来自城市干扰的优势,是行之有效地方法。  相似文献   
993.
海底天然气渗漏是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的自然现象,在世界各大洋中都有发现。海底渗漏的气体赋存于浅部地层,可以改变近表层沉积物的物理性质,使其在声学剖面上得以反映。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某海域研究区浅地层剖面和地震数据分析,在浅地层剖面上发现了声空白、声混浊、增强反射层、速度下拉等特征,在地震剖面上则识别出气烟囱或泥底辟、亮点、速度下拉、增强反射层等特征。以似海底反射层(BSR)作为地震剖面上明显的含气层标志,划分了2套含气系统。通过浅地层剖面与地震剖面联合解释认为,BSR之下气烟囱/泥底辟的发育导致了亮点、速度下拉、增强反射层等声学特征的发生,BSR之上水合物层的存在则可能起到封堵天然气而使其发生侧向运移的作用,在气体封堵相对薄弱的位置,天然气向上运移形成声空白、声混浊、增强反射层、速度下拉等特征。以声空白代表的天然气聚集带可能成为块状水合物的发育场所,可能成为较有潜力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94.
为指导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笔者从地质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沉积环境对浅层地下水水质分布的影响;充分利用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的历史水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对研究区的浅层地下水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控制作用,而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演化具有污染和开采淡化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995.
沧州市浅层地下水的咸化和淡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分析沧州市浅层地下水的长序列水位和水质历史资料,研究了河北平原地下咸水(非海相盐分起因)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的咸化和淡化过程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环境,咸化过程是研究基础,淡化则是已咸化地下水的稀释或混合过程。  相似文献   
996.
本刊讯 2008年12月23日,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在北京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队完成的“PVC—U塑料管在浅层地热能及地下水开发工程中应用与研究”项目进行了技术鉴定。成果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副局长、博士生导师王达教授,中国工程院苏义脑院士,中国地质调查局张伟教授,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殷琨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生导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鄢泰宁教授,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贾军教授,《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杂志主编李艺教授,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  相似文献   
997.
近日,河南省地矿局水文二队杜康大酒店浅层地热能(水源)开发工程顺利验收。该工程合同额为145万元,采用节能环保的水源热泵技术对杜康大酒店传统老化的供暖制冷设备进行改造,利用地下200米以内的地下水源作为冷热源,地下水源流经热泵机组时进行热量交换,实现了夏季制冷、冬季供暖以及24h提供生活热水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8.
黄河下游河南段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及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常胜  唐书平  黄继超 《地下水》2009,31(3):97-101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河南段)浅层地下水资源丰富,浅层地下水质量如何?以水质监测资料为依据,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和饮用水标准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河南段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使用,水质多属好、较好水,少部分属差、较差水,地下水质量多为较好的Ⅲ级水,没有极差的Ⅴ级水存在,矿化度及地下水类型分布总体特征是:从西到东水质由好到差,矿化度由低到高,地下水类型由简单 (HCO-Ca、Mg) 到复杂 HCO、CI-Na、Mg、Ca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99.
广东湛江冯村垃圾场对浅层地下水污染评价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湛江冯村垃圾场建于地下水循环系统的补给区,其对浅层地下水污染评价采用了单要素污染指数和多要素综合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两种方法。评价结果表明,冯村垃圾场及周边的浅层地下水均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且均为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其防治包括设立防治分区、建立动态监测网络系统及地下水管理模型,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00.
3月6日,受市国土局委托,由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编写的《北京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工作方案》通过该局组织的评审。该方案是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要求编写的,主要任务是查明1800平方公里工作区浅层地热能分布特点、富存条件和地层热物性参数,进行适宜性分区,并评价计算工作区可利用资源量,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建立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信息化平台;编制《北京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