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556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42.
晚期海西运动在塔里木盆地北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西晚期,塔里木板块总体为挤压背景。有资料表明,该时期存在两次性质差异较大的构造运动:早二叠世末期和晚二叠世末期构造运动。前期运动以火山活动、海防变迁为特征;后期以沉积构造格局改变、褶皱、断裂活动为特征,并叠置于前期构造之上。晚期海西运动最终定型的古隆起控制了油气聚集指向,形成的古生代坳陷和中新代坳陷控制着油源区展布,造成了众多的、具有捕获油气能力的圈闭类型。断裂和区域性不整合面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而且对油气再分布及破坏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3.
44.
松辽分水岭东段白土山组成因与时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庆  杨景春 《地层学杂志》1995,19(4):287-290
综合考虑松辽分水岭东段地区白土山组的地层分布、沉积特征、地貌部位及第四纪以来松辽分水岭的演化过程、松辽水系的变迁,认为其为河流冲积物,形成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45.
56化工厂于1978年建厂,整个生产线的防雷设计不可能完全和现行有关的国家标准相符,本依据该厂所处的地理位置及雷暴日数,存放的物品、生产工艺等特点,探讨了防雷电装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6.
青藏高原渐新世晚期隆升的地质证据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地壳缩短增厚是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原因,青藏高原隆升对环境变迁和东亚季风具有重要影响,但对青藏高原隆升时代存在不同认识。通过统计分析青藏高原中段新生代不同时期的地层倾角,表明区域褶皱变形主要发生于古近纪,中新世湖相沉积地层产状平缓,挤压构造变形微弱,说明地壳缩短增厚主要发生于中新世前。湖相沉积地层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青藏地区热带亚热带阔叶林植被自始新世中期开始逐步减少,至中新世早期濒临消亡;暗针叶林植被自渐新世早中期开始逐步增加,至中新世早中期达到繁盛程度甚至居主导地位。根据这些地质证据,结合全球气候变化、古气温及年代学资料,综合推断青藏高原渐新世晚期隆升高度达到海拔4000m左右。  相似文献   
47.
王国灿  向树元  王岸  张克信 《地球科学》2007,32(5):605-614,680
针对东昆仑及相邻地区研究较薄弱的中生代—新生代早期时段的构造过程提供了系列新的热年代学资料.不同热年代学方法综合揭示了东昆仑及相邻地区在中生代—新生代早期至少存在3次明显的热事件记录.第一次大约启动于200Ma的晚三叠世晚期,并可能一直延续到早中侏罗世之交,是一次具有广泛影响并奠定造山带区域构造格架的构造热事件.区域动力背景可能和南部羌塘地块与昆仑地块的碰撞、松潘—甘孜—巴颜喀拉浊积盆地闭合相关.第二次发生在大约130~150Ma的早白垩世,并可能延续到早白垩世末,主要表现为系列区域性NWW-SEE向的挤压性断裂活动,可对应于白垩纪时期拉萨地块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欧亚大陆的增生拼贴事件.第三次为大约56~45Ma的古新世,表现为一期伸展抬升.热年代学记录与零星保存的地质记录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并对构造过程提供了更确切的时间限定.  相似文献   
48.
O.  G.  Lockwood  H.  Kanamori  郑建常 《世界地震译丛》2007,(3):19-27
试图利用小波变换在地震图开始部分检测长周期成分。分析了2004年12月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M_w9.2级地震和2005年3月28日尼亚斯M_w8.7级地震的位移地震图。小波分析能够在S波到达台站前清楚地区分两次地震的长周期W震相的振幅。结果显示,2004年地震W震相的振幅明显更大。这一方法可以用于快速识别具有引发海啸可能的巨大地震。  相似文献   
49.
张广才岭燕山早期白石山岩体成因与壳幔相互作用   总被引:34,自引:19,他引:34  
出露于东北地区张广才岭的白石山岩体,其全岩-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196士4 Ma,表明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早期,而非传统认识上的印支期.岩体主岩和闪长质包体均具有低ISr(≈0.705)和正εNd(t)(+1.7~+2.2)值的特点,反映岩体成因与地幔具有密切的联系.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该岩体具有壳幔混合成因,闪长质包体是较基性的地幔岩浆进入主岩浆中淬火结晶而成,花岗质岩浆的源区主要为新生的地壳物质.动力学分析表明,本区在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后,由于东侧大洋板块的俯冲及后续的岩石圈拆沉效应,导致软流圈地幔上隆及幔源岩浆的板底垫托,并进而造成先存和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和不同源区岩浆的混合作用.底垫的新生地壳是兴蒙造山带造山后晚期形成的.因此,古生代-中生代是本区地壳生长的重要时期,且这种地壳生长是在垂向构造机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50.
最新区调成果表明,云浮-罗定地区震旦-石炭纪地层是被多条断层分割的块体,在剖面上它们层层叠置,在平面上沿一定方向延伸,构成了海西-印支期的自NW往SE方向逆冲的推覆构造体系,其间有构造窗、飞来峰。原地系统由石炭纪地层组成,外来系统为震旦纪、泥盆-石炭纪变质地层。初步论证了其形成时间、推覆方向、推覆体厚度、推覆平距。它的形成可能与钦州海槽关闭有关,属后展型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