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1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测绘学   628篇
大气科学   241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504篇
海洋学   196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689篇
自然地理   35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300 hPa北极涡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NCEP/NCAR 1949—2002年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Morlet小波分析等诊断方法,系统地讨论了300 hPa北半球极涡面积、强度及中心位置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北极涡的面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在总的上升趋势中有几次较小的波动,之后在总体下降趋势中有几次较大的起伏;Ⅰ、Ⅱ区的线性变化趋势非常小,Ⅳ区最大,夏季的年际变化相对明显一些,秋季变化最弱,各季节均有线性收缩趋势,冬季幅度最大,秋季最小。(2)年平均极涡强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与极涡面积有相似之处,但不同年份存在显著差异;各分区的强度变化与北半球类似(特别是Ⅰ区);夏季的年际变化幅度最大,春、夏季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明显,秋季最弱。(3)北极涡中心位置通常并不在北极点,各分区极涡总面积所占的百分比有明显差异,且有月际变化,这些差异与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环流的差异密切相关;极涡的主要位置有一定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极涡中心位置主要偏向亚洲大陆及太平洋一侧。  相似文献   
72.
全球大气氮沉降急剧增加对内陆水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中国是全球三大氮沉降热点地区之一,为了充分了解氮沉降对中国内陆水体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水污染治理方案,需要清楚地量化内陆水体的氮沉降通量。为此,本文利用LMDZ-OR-INCA模型结合内陆水体面积数据,获得了近三十年中国内陆水体氮沉降数据集,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内陆水体氮沉降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公开共享该数据集(https://ecodb.scidb.cn/detail?dataSetId=892431070195089408),并提供在线访问和下载服务。  相似文献   
73.
沙漠是重要的地表景观,其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是,目前对全球沙漠变化的规律及其气候影响了解有限.本文使用气候再分析数据和遥感产品,分别计算了全球沙漠的面积变化,分析了不同气候因子对沙漠变化的影响,并利用CMIP6(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6)模式结果,估算了未来全球沙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球沙漠面积约17.64×106km2,占陆地面积的12%;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快速减小,其中主要发生在北非和澳大利亚; 21世纪初沙漠开始缓慢扩张.气候干旱区面积存在年代际波动,各气候区干旱指数(AI)与沙漠面积变化有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降水增加对沙漠面积变化有直接影响;潜在蒸发、温度和湿度与沙漠面积呈明显相关关系,风速变化与沙漠面积的关系存在区域性差异. CMIP6模式结果表明,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 21世纪全球沙漠都将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沙漠扩张最多,而北非南部沙漠将会缩小、北非沙漠北移.  相似文献   
74.
采用2000~2003年武汉市气象局卫星遥感接收处理系统接收的晴空遥感资料,对武汉市与鄂州交界处的湖泊-梁子湖水体面积进行判识计算,并分析各月平均监测面积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分析得出影响湖体水面面积大小的主导因素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大小,尤其在冬半年较为显著;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奠定了基础,结合气象服务为政府决策防洪排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该项研究检验了卫星资料在水体面积监测中是客观科学的。  相似文献   
75.
涟源含煤区小煤矿主采煤层一般为构造煤,常呈不稳定的厚、薄煤带或构造煤包,采用传统的平面(立面)投影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可能存在不足之处,而采用煤层平均厚度统计法或资源储量面积比率法估算资源储量有针对性,能减少估算误差。  相似文献   
76.
紫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工栽培海藻,全世界紫菜初级产品的年产值占人工栽培海藻总产值的2/3。目前我国的紫菜栽培面积已跃居世界第一。紫菜育苗是必不可少的生产步骤和关键,决定全年生产的成败,常规的紫菜育苗期通常仅限于每年晚秋的10~20d内,受到海况气象条件和育苗管理水平的制约,不能适时采苗和优质苗网的育成率低,出现苗期大面积病烂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一旦出现这类情况,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这正是目前普遍采用传统的紫菜贝壳丝状体室内水槽育苗技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加快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77.
《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37(1):封2,前插1-前插7
温州市洞头区是全国14个海岛区(县)之一,由302个岛屿组成,区域总面积2862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2708.7平方千米,占温州海域的1/4。洞头以海为美,拥海而兴,冬暖夏凉,宜居宜游,近年来在海洋生态建设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获得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海洋公园等多张国字号“金名片”。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视察洞头时指示:“要特别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真正把洞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十余年来,洞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发展方向,积极开展海上花园建设实践,努力彰显城在海中、村在花中、岛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好愿景。实施蓝色海湾整治项目,有效加快了建设海上花园的进程。  相似文献   
78.
威海荣成桑沟湾海域海草床分布现状及其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草床是生物圈最高产的生态系统之一,在氮捕获、碳封存、水质净化及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2016年8月通过对威海荣成桑沟湾海域的现场调查,发现分布总面积约为471.72 ha的海草床,种类为鳗草(Zostera marina)、红纤维虾形草(Phyllospadix iwatensis)、日本鳗草(Zostera japonica)和丛生鳗草(Zostera caespitosa),分布面积分别为395.33 ha、37.28 ha、32.74 ha和6.37 ha。鳗草分布范围较广,平均茎枝密度817.0±27.6 shoots/m2,平均生物量646.6±41.8 g DW/m2;红纤维虾形草主要分布于桑沟湾北部养殖池和南部楮岛海域,平均茎枝密度2 649.0±29.8 shoots/m2,平均生物量2 381.3±27.3 g DW/m2;日本鳗草主要分布于桑沟湾西部八亩地海域,平均茎枝密度506.0±26.2 shoots/m2,平均生物量118.3±12.5 g DW/m2;丛生鳗草主要分布于桑沟湾南部楮岛海域,其平均密度为513.0±17.9 shoots/m2,平均生物量为479.1±28.1 g DW/m2。结合历史资料,发现桑沟湾海域海草床严重退化,分析了海草床的退化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海草资源及滨海生境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针对现有油膜检测技术难以准确测算油膜面积且检测精度受天气条件影响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热红外图像的海面油膜面积测算方法。采用波段为 8耀14 滋m 的红外热像仪获取海面油膜的热红外图像,对采集的油膜图像进行预处 理 (灰度化、中值滤波和锐化);基于图像灰度分布特征分割油膜区域 (感兴趣区域,ROI),采用形态学操作对 ROI 进行填充、腐蚀与膨胀,并对 ROI 进行数学表征;通过像素面积法计算 ROI 实际物理面积。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外界天气环境下 (如海浪、海风、海雾、不同光照等环境),该方法对不同黏度的石油样品在海面形成的油膜均有良好的检测精度, ROI 面积计算平均误差为 3.77%。  相似文献   
80.
随着有色金属国际价格的不断攀升,近几年来国内对有色金属矿种勘探的投入也在逐步加大。作为寻找有色金属矿(硫化矿)行之有效的常规方法之一的激电中梯面积测量工作越来越多,省内每年有近1000平方千米工作面积。对激电异常的评价解释至关重要,而异常下限的确定是异常划分、评价解释的基础,所以激电异常下限的确定,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