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湛江市位子雷州半岛东北岸(北纬21°10',东经110° 24'),是我国南海主要的商港和渔港之一。海区称为广州湾,亦名湛江港,包括湛江市区及其所属的南三、特呈、东头山、  相似文献   
22.
《广东气象》2021,43(3)
湛江气象科普资源、旅游资源、研学实践教育资源丰富,开展科普研学旅行具有天然优势,但存在投入不足、人才不全、影响不够等阻碍气象科普研学旅行发展的问题。解决湛江地区气象科普研学旅行现存问题,提升气象科普研学实践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需要从组建气象科普研学旅行联盟、加强气象科普研学旅行供给联动、主动对接高校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3.
黄文县  陈水安 《城市地质》2012,7(2):30-31,48
湛江市区工程建设持力层选择是第四系土层,为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近海地段以淤泥、淤泥质土、粘土、粉质粘土与砂层呈互层状分布为主;远离海滨地带以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为主,岩土以粘性土及中粗砂为主。  相似文献   
24.
以湛江为例,回顾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方式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地方党委领导经济工作方式方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
物流业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分析物流业对经济影响的基础上.剖析了湛江市目前物流业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湛江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构想与措施。  相似文献   
26.
27.
利用广东省闪电探测系统资料、卫星云图资料、探空资料及雷击点附近的风廓线雷达、多要素自动站等资料,对发生在湛江市东海岛气象综合探测基地内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强雷暴天气发生在受高空槽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的天气过程中,雷击电流强度一54.46366kA,雷电流上升陡度28.66508kA/μs。雷击点在低涡云团内,雷击点雷达回波强度超过45dBZ,风向从底层向上随时间顺转,雷击发生前后雷击点附近的降雨量、风向风速、本站气压和能见度等气象要素产生了明显的突变。发生雷击的当日是处在大气层结由不稳定转变为稳定的过渡时段,弱冷空气、强降水和雷暴的共同作用消耗了大气中的能量和水汽,使大气层结回复到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8.
生态城市建设背景下湛江红树林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中国最大的红树林生长基地———湛江市为例,经过实地调研和多方论证,分析了当前湛江红树林的生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对红树林在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中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红树林资源开发的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首先从海陆一体化、海岸带等方面,明确了红树林湿地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在此基础上,厘清了红树林湿地在湛江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今后湛江红树林湿地的总体建设方向:(1)以红树林湿地为核心,重构湛江市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2)加强湛江市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构;(3)开展沿海红树林的生态恢复;(4)推进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  相似文献   
29.
针对耕地撂荒监测的迫切需求,文章发展了一种基于光学时序特征的撂荒地遥感识别方法,利用Sentinel-2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耕地NDVI时序曲线,基于撂荒地和非撂荒耕地NDVI在监测时间窗口内的振幅差异,通过F1指数迭代式选取撂荒地识别的最佳振幅分割阈值,构建撂荒地识别规则,并在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开展耕地撂荒监测试验,分析撂荒地块的景观格局特征。研究表明:1)对比撂荒地与非撂荒地的NDVI时序曲线形态发现,撂荒地全年NDVI时序曲线变化平缓,变化幅度较小;非撂荒耕地由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物候过程,NDVI时序呈现较大的变化幅度。2)通过迭代式选取振幅分割阈值,撂荒地与非撂荒地NDVI振幅的最佳分割阈值为0.42,在该分割阈值下,撂荒地和非撂荒地的识别精度分别为91.83%和90.20%。3)对撂荒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坡头区耕地撂荒面积为14.65 k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1%,撂荒地块普遍面积较小、形状不规则,空间上分布零散,少有大面积撂荒现象。  相似文献   
30.
文章研究了湛江市50年来的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市区中、深层承压水经过近50年的集中开采.已形成了以人工开采区为中心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浅层水一直未作为集中供水水源,未形成区域水位降落漏斗。影响地下水流场变化的因素主要为开采量,其次为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