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6篇
  免费   2835篇
  国内免费   3400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1645篇
地质学   13829篇
海洋学   114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96篇
自然地理   474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421篇
  2022年   523篇
  2021年   626篇
  2020年   440篇
  2019年   614篇
  2018年   430篇
  2017年   472篇
  2016年   518篇
  2015年   515篇
  2014年   806篇
  2013年   641篇
  2012年   693篇
  2011年   772篇
  2010年   686篇
  2009年   658篇
  2008年   681篇
  2007年   650篇
  2006年   638篇
  2005年   605篇
  2004年   557篇
  2003年   543篇
  2002年   556篇
  2001年   529篇
  2000年   538篇
  1999年   548篇
  1998年   446篇
  1997年   489篇
  1996年   436篇
  1995年   342篇
  1994年   347篇
  1993年   249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4篇
  1948年   6篇
  1946年   5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中生界生储盖组合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是一个贫油富气的地区,在近年的勘探开发中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区域上包含4个盆地和1个造山带:北卡那封盆地、柔布克盆地、布劳斯盆地、波拿巴盆地和帝汶—班达褶皱带。西北陆架油气绝大多数集中在中生界。中生界发育4套主要烃源岩:三叠系湖相泥页岩、下—中侏罗统海相和海陆交互相碳质泥岩和煤系、上侏罗统海相页岩及下白垩统海相泥页岩;主要储集岩为中—上三叠统三角洲—边缘海相砂岩、下—中侏罗统砂岩、上侏罗统砂岩和白垩系砂岩;主要区域性盖层是下白垩统海相泥页岩。根据生储盖组合的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海生海储海盖型和陆生陆储陆盖型两大生储盖组合类型。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广泛分布于西北大陆架,是区域最重要的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三叠统瓦窑堡组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沉积演化与聚煤规律,利用野外露头、钻孔以及测井资料,识别出瓦窑堡组共发育5种岩石类型及17种岩相类型.以区域不整合面、地层颜色突变面和河道下切谷冲刷面等层序地层界面,将瓦窑堡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和SQ3,确定了每个层序的沉积范围、岩相组合及沉积体系.采...  相似文献   
993.
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在尼玛盆地东部字康勒—康嘎勒一带发现长约55 km的油气显示带,在1:25万尼玛县地质图上标注为白垩系竟柱山组.通过剖面实测及样品地球化学持征分析,采集的24件样品泥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平均TOC含量为1.32%,平均生烃潜量为7.38 mg/g,有12件样品TOC大于1%,成熟度也较适中,属好—极...  相似文献   
994.
Gao2008、Crowley2013和Sigl2015火山强迫资料,均基于极地冰芯重建.由于每组重建使用的冰芯数据和分析方法等不同,因此结果存在差异,从而影响气候模式应用.文中详细梳理三组火山强迫资料在原始冰芯数据、信号识别提取和沉积通量计算等方面的差异;介绍重建中涉及的对未知火山事件发生季节、纬度及从极地硫酸盐沉积...  相似文献   
995.
河流相砂体是陆相含油气盆地的重要储层类型,其河型的时空转换不仅是研究盆地演化的直接证据,更是精准评价与预测油气储层的核心内容,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沉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Melut盆地Ruman地区坳陷期Jimidi组为例,通过开展层序划分、岩相类型与岩相组合分析、高分辨率储层反演、以及砂体平面展布分析,结果表明:1)坳陷...  相似文献   
996.
王衍棠  林珍 《华南地震》2007,27(3):49-56
概述了北黄海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和速度分析的原理,通过对北黄海盆地速度谱的解释和计算,得到了层速度、平均速度、砂岩百分含量等信息,利用这些速度资料识别多次波、辨别坳陷区和隆起区,进行时深转换、构造分析以及岩性分析,为北黄海盆地地震资料解释、沉积相分析以及资源量计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为讨论桂东南地区水汶盆地大坡组的物质来源和盆地属性,对大坡组红色砂岩开展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大坡组红色砂岩(样品NPM30)的碎屑颗粒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磨圆度较差,分选性中等,显示近源沉积的特征。碎屑锆石亦呈现自形程度较好的CL图像,其U-Pb年龄介于2781~105 Ma之间。碎屑锆石U-Pb年龄集中分布于180~145 Ma、270~200 Ma、480~390 Ma,少数介于570~540 Ma、780~720 Ma、1000~820 Ma、1300~1000 Ma、2000~1400 Ma和2800~2300 Ma。物源分析表明大坡组碎屑物质主体来自于云开地区燕山早期、华力西—印支期和加里东期岩浆岩,少量来自于扬子东南缘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和华夏陆块格林威尔期和新太古代物质。大坡组碎屑锆石主体来自于沉积成岩之前的岩浆活动,与地层沉积时代一致的碎屑锆石含量极少;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判定水汶盆地为白垩纪伸展构造背景下的断陷拉分盆地。  相似文献   
998.
盆地形成及成矿与地幔流体间的成因联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杜乐天  欧光习 《地学前缘》2007,14(2):215-224
文中共讨论以下5个问题:(1)盆地起源于幔壳溃变和膨隆,后者是地幔流体(超临界态(>375℃)HACONS流体,简称幔汁)上涌、渗入、交代、富化、致熔的产物。地幔流体造成油气盆地深部的高热流、异常超高压、伊利水云母化、硅化和地层有机碳的加氢成油作用。(2)盆地成矿可分两大阶段,先是沉积时的同生成矿;地层沉积后还有众多的后生成矿。两者组成“盆地矿套”(杜乐天,2002)。成矿无论同生还是后生,其分布均受断裂控制,都和地幔流体活动有关。(3)黑色页岩的实质是碳-硅-泥三元岩系,和热液成矿中的碳酸盐-硅质-泥质蚀变三元完全相当。此类岩系中总是有几十种亲壳亲幔亲气元素的特殊富集。奇异的是,石油、油页岩、沥青及砂岩型铀矿彼此有完全类似的继承性元素特殊富集。此等元素群不可能都是来自盆地之外蚀源区岩体的风化。研究证明,相当多的元素是地幔流体携带上来的。(4)盆地地层中广泛发育由地幔流体衍生的热液作用。(5)盆地实质上是气盆,全盆地排气。许多气田是地幔流体排气形成的。沙漠(原地型)和天然气田的共生很值得注意,两者皆源于地球强烈排气,导致地下和大气增温,过度蒸发,不易降雨,长期干旱而形成沙漠。  相似文献   
999.
大陆解体与被动陆缘的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火山型被动陆缘是大陆解体过程中形成的一类陆缘类型,其演化过程与活动陆缘一样复杂多变。随着近年来对大陆解体过程与被动陆缘演化的深入研究,对其沉积过程、岩浆活动以及变质作用研究都有了很大的进展。陆壳减薄解体的过程有许多不同的模式,不对称的简单剪切模式可能是火山型被动陆缘的成因,其机制是软流圈隆起的最大位置从剖面上看与地壳减薄最大位置不在一条垂线上,造成软流圈上升的岩浆在解体的大陆一侧形成火山型被动陆缘。被动陆缘的沉积建造由两套沉积物组成,一套是大陆解体的裂谷阶段所形成的陆相沉积物和双模式火山岩组合,另一套是稳定陆缘的复理石组合;岩浆作用中基性岩类反应了物质直接源于上地幔的主要特点,并有部分受到地壳混染的特征;变质作用中高温低压环境主要发生在裂谷作用阶段,其特点反映了大陆解体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增温和减压过程,而拆离伸展阶段则被脆性变形所代替。  相似文献   
1000.
右江盆地含油气成矿流体性质及其成藏-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右江盆地含油气成矿流体是一种多组分、多相态的不混溶体系,成藏流体具低温(多为90~160℃)和低盐度(多小于6wt%NaCl)的特征,其主要组分是有机质、CO2和H2O;金矿成矿流体以中低温(多集中于150~250℃)和低盐度(0.4~6.7wt%NaCl)为特征,其主要组分为H2O和CO2,次为烃类有机组分。盆地内古油藏与金矿床在空间上密切共存,在成藏和成矿流体活动时限上基本一致,在成因上一脉相承,表明两者均为盆地有机成矿流体演化的产物。加里东晚期至印支中期,"盆-台相间"的沉积构造格局为成矿和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盆地有机成矿流体的活动使油气和金属分别聚集形成油气藏和金属矿床。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伴随褶皱造山作用的盆地流体活动使油气的原始分布格局发生改变,并造成了油气和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带。燕山中晚期强烈的构造抬升剥蚀,使油气藏和金属矿床遭受强烈的破坏与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