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2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503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174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42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21.
崔春兰 《地质与勘探》2020,56(3):614-626
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田侏罗系延安组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并结合沉积环境分析,研究延安组煤系地层的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活鸡兔井田侏罗系延安组可以划分出3个长周期基准面旋回,8个中周期基准面旋回,15~18个短周期基准面旋回。长周期基准面旋回对应于陆相坳陷盆地初始沉降、扩张、萎缩过程,其地层组合序列记录了湖水超覆、扩展以及退缩的沉积地质历史。延安组煤层形成于三角洲泛滥平原沼泽及三角洲湖泊沼泽两种沉积模式,其中:5煤、2-2上煤、1-2煤、1-2上煤形成于三角洲泛滥平原沼泽环境,主要位于短、中周期沉积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晚期或下降半旋回的早期,可容纳空间增加与沉积物供给速度较平衡,沉积厚度较大,分布较稳定,但经历了异地搬运,局部冲刷现象明显,为三角洲泛滥平原沼泽沉积模式;而4煤、3-1煤、2-2煤则形成于三角洲湖泊沼泽,主要位于短、中周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沉积物供给难以满足可容纳空间的增长速度,煤层厚度较薄,分叉、合并现象明显,空间分布不稳定,未经历异地搬运沉积,无冲刷现象发生,为三角洲湖泊沼泽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22.
榆林地区浅埋煤层采空区电法综合勘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慧 《地质与勘探》2020,56(4):792-801
为探明榆林地区浅埋煤层不明采空区,分析了其浅埋煤岩层垂向、横向正常电性特征以及存在采空区时的异常电性差异特征,从而确定榆林地区具备使用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法探测采空区的电性基础。然后开展了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的施工参数试验,建立相应的施工技术体系,实现了榆林地区浅埋煤层采空区的有效综合勘探。结果表明:(1)榆林地区正常地层垂向电性呈稳定的"低阻-高阻-低阻"趋势特征,而当煤层中存在地质异常体时,横向差异明显,出现不连续的高阻或低阻特征;(2)瞬变电磁法采用240 m×240 m发射线框、14 A发射电流、25 Hz发射频率、2048次叠加次数,高密度电阻率法采用20 m接收极距,这些施工参数可以满足榆林地区浅埋煤层采空区的电磁法探测要求;(3)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的异常区范围基本一致,在两种方法重合异常区打钻揭露采空区,说明两种方法可互相补充、验证,为应用于榆林地区煤层采空区综合物探的合理手段。  相似文献   
923.
为了查明刘庄煤矿深部煤层气赋存及开发地质条件,在井田内实施了两口煤层气探井,并开展了系统的分析测试工作。结果表明:刘庄深部勘查区主要煤层孔隙度一般为4.14%~4.77%,比表面积集中在2.184~5.228m 2/g,13-1煤层、11-2煤层和8煤层试井渗透率分别为0.12mD、0.09mD和0.08mD,孔裂隙系统发育一般,属于渗透性差的储集层;储层压力梯度大于静水压力梯度,属高异常压力范畴;主要煤层兰氏压力平均为2.61MPa,兰氏体积平均为6.74m 3/t,吸附能力较低;LT-1井气测录井过程中共出现14层气测异常,异常层段全烃含量均较低,最大为3.701%(16-1煤);主要煤层的含气量分布在0.21~1.47m 3/t,平均0.65m 3/t,主要煤层含气饱和度均很低,最大值仅为18.0%。综合分析认为,刘庄煤矿深部主要煤层埋深大,孔裂隙系统发育差,渗透率低,而且具有低含气量和低饱和度的特征,煤层气勘探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924.
兖州煤田属隐蔽型煤田,其西、北部煤系地层露头普遍被巨厚的第四系松散层覆盖,第四系松散层按含、隔水性来划分,分为3个含水层和2个隔水层,底部含水层即三含水层直接和煤系地层接触,因此,矿井设计时预留了较大尺寸的防水煤柱。为解放水体下压煤,变防水煤柱为防砂...  相似文献   
925.
为满足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合理开发利用禹州市煤炭资源,广州源衡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在河南省郏县安良—禹州市鸿畅煤炭勘查区进行煤炭资源勘查。广州源衡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委托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5地质队对该矿区进行详查地质工作。基本查明了勘查区水文地质状况,为勘查区后期矿产开发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926.
The early dia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yrite formation processes in a Miocene freshwater sequence of mixed sediments (coal fragments in clays, sandstones or shales) alternating with continuous brown coal layers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abundant minerals, the following mai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were distinguished: the illite-montmorillonitic (I-M), calcitic (Ct) and coal-forming environment (CL). For these hydrogeochemically differing environments the effects of limiting factors on the pyrite formation process (availability of sulphate and Fe, amount of organic matter and participation of organic sulphur) were assessed by correlation analys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these limiting factors in the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were observed. These differences were explained taking in account the different oxidative activity, Fe-complex and surface complex forming properties of humic substances in dependence of pH of environment and the abundance of sorptionally active clay minerals. In environments having a relatively low pH and containing clay minerals (I-M- and CL-environments) the oxidative activity of humic substances (Hs) on pyrite precursors was greatly prevented however pyrite formation depended on reactive Fe availability as the consequence of complex formation. On the contrary, in environments with a relatively high pH, as it was the calcitic, the oxidative activity of Hs was greatly enhanced, thus oxidizing the sulfur precursors of pyrite. The oxidation degree of organic matter was probably also a consequence of the differing activity of the humic electron-acceptors.  相似文献   
927.
煤矿冲击地压的微地震监测研究   总被引:60,自引:7,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煤矿冲击地压与岩层在三维空间破裂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依据岩层破裂规律预测和预报冲击地压的可能性,文中采用自行研制的防爆型微地震定位监测(MS)系统,基于定位原理,监测了山东华丰煤矿冲击地压煤层(四层煤)及其解放层(六层煤)开采过程中的岩层破裂过程和二次应力场分布变化的过程,得到了如下结论:冲击地压的发生与岩层破裂密切相关,四层煤下顺槽处于六层煤顶板破裂区的外边缘时,正处于高应力区内,在此处掘进容易引发冲击地压,必须将六层煤下顺槽位置向实体煤侧移动20 m以上,或将四层煤下顺槽位置内移20 m以上,才能消除四层煤的冲击地压;六层煤和四层煤开采时,工作面前方断层活化的距离分别为250 m和350 m左右,根据这一距离,及时对断层带进行卸压处理,可以消除由断层带引发的冲击地压;监测显示了工作面周围岩层的三维破裂形态和范围,为矿井确定防水煤柱的高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监测证明了厚层砾岩的破裂、断层活化、采场附近关键层的破裂是引起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证明了所研制的硬件和定位软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用性,可以在煤矿和边坡、隧道等领域应用.  相似文献   
928.
邱娅  胡万全  余兵  王勇  邱飞 《贵州气象》2006,30(5):43-45
通过对小型煤矿瓦斯监测系统组成介绍及其遭受雷击原因分析。结合工程实践,对完善煤矿监测系统的雷电防护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29.
贵州重安江流域皮陇河源头区采矿形成的煤矿酸性废水(AMD)对地表及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由于地处碳酸盐岩发育区,岩溶作用极其发育大大增加了AMD治理难度。基于喀斯特地区煤矿AMD治理项目实践,根据AMD产生和污染机理,结合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先进生态修复理念,采用生态修复综合技术对区内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系统治理:源头区采用“主动治理”技术,使用生石灰对AMD进行中和,对煤矸石等尾矿进行无害化封存填埋的同时修复相对隔水层杜绝源头AMD产生;末端采用“被动治理”技术综合应用,使用石灰石修筑可渗透反应墙、沉淀反应池、可渗透反应岸和生态湿地等工程,对AMD系统收集、逐级净化;同时在人工湿地中利用微生物、植物和水生动物联合作用对水体重金属离子逐级去除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功能。治理后水体pH值由2.54~3.90提升至7.10~8.19,多呈弱碱性,Fe离子浓度由137.51mg/L下降至0.24mg/L,净化率达97.76%,重金属离子Hg、Zn、As等均得到净化。目前治理工程运行稳定且寿命随时间推移而延长,这一实践经验对喀斯特地区煤矿AMD治理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0.
煤系砂岩裂隙水是煤矿重要的充水水源之一,以淮北煤田桃园煤矿二叠纪煤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矿水害注浆治理以来煤系水水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机理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注浆治理期间,煤系水中主要阳离子为Na+,主要阴离子为SO42-;阳离子质量浓度由大到小为Na+、Ca2+、Mg2+,阴离子质量浓度由大到小为SO42-、HCO3-、Cl-;通过Durov水化学图分析,注浆治理期间煤系水化学类型以Na-SO4和Na-HCO3为主;煤系水中存在黄铁矿氧化或碳酸盐、硫酸盐溶解作用,并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阳离子交换作用与脱硫酸作用,特别是在注浆治理工程实施期间,阳离子交换作用增强;大型突水、注浆治理防治水工程、地质构造背景及采矿活动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煤系水水岩作用,且随注浆治理范围增大,影响程度增大。该研究成果对于煤矿涌(突)水水源识别及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类似条件下的其他煤矿(区)在突水或注浆治理扰动下的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