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00篇
  免费   5281篇
  国内免费   6396篇
测绘学   2376篇
大气科学   6415篇
地球物理   3390篇
地质学   20565篇
海洋学   2737篇
天文学   190篇
综合类   2570篇
自然地理   2934篇
  2024年   313篇
  2023年   1185篇
  2022年   1543篇
  2021年   1670篇
  2020年   1184篇
  2019年   1576篇
  2018年   1042篇
  2017年   1047篇
  2016年   1185篇
  2015年   1382篇
  2014年   2119篇
  2013年   1754篇
  2012年   1927篇
  2011年   1981篇
  2010年   1776篇
  2009年   1860篇
  2008年   1919篇
  2007年   1616篇
  2006年   1423篇
  2005年   1418篇
  2004年   1184篇
  2003年   1130篇
  2002年   876篇
  2001年   921篇
  2000年   890篇
  1999年   848篇
  1998年   741篇
  1997年   773篇
  1996年   636篇
  1995年   624篇
  1994年   551篇
  1993年   449篇
  1992年   432篇
  1991年   331篇
  1990年   284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6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The Dolomites region is a spectacularly exposed portion of the Southern Alps, a northern Italian chain derived from the comparatively gentle deformation of the Tethyan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of Adria. The regionhad an active Permo-Jurassic tectono-magmatic evolu-tion, leading from Permian magmatism, through a Mid-die Triassic episode offast subsidence and volcanism, to the Jurassic oceanic break-up. Although the sedimentary succession ranges in age from Middle Permian to Creta-ceous, the geological landscape is largely dominated by the majestic Triassic carbonates, making the area a clas-sical one for the early Mesozoic stratigraphy. Particu-larly noteworthy are the Anisian to Carnian carbonate platforms, recording an evolution from regional muddy banks to isolated high-relief builduos. The hlline of the various basi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last generation of regional peritidal platform followed. The carbonate platforms of the Dolomites bear witness to a remarkable set of changes in the carbonate production and to signif-icant palaeoclimatic fluctuations,from arid to moist con-difions and vice versa; a great range of margin and slope depositional styles is therefore recorded. Alpine tectonic shortening strongly affected the area, with a first Eocenede formation, followed by later Neogene overthrusting and strike-slip movements.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了1990年3月25日活动区AR5988和1990年8月30日活动区AR6233中太阳磁场的分形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两个活动区中的纵向磁场分布不满足分形布朗曲面;(2)两个活动区中磁场的分形特征十分不同;(3)描述两个活动区磁场分形特征的四个统计参量随时间演化,本扼要讨论了这些结果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43.
曹恩魁 《地质实验室》1996,12(3):161-164
对陕西太白双王碱性碳酸盐岩浆热液金矿床,华阴蒲峪大白团金石英脉型金矿床中碲金矿的产出特征,物理光学性质,化学组成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对矿物的显微硬度,反射率色散值,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提供了可靠的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44.
本文叙述了四棵树河的水系组成,揭示了径流年际及年内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类型洪水特点,并对河流的泥沙及水化学组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5.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波初动半周期残差法求得1998年7月临猗5.0级地震前后不同路径的Q(品质因子)值变化,发现在地震发生前Q值为87~203,震后Q值为67~164,震前震中区附近出现明显的高Q值异常。结果表明,地震前的高Q值异常可以作为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6.
鸡公岩金矿是广西近几年来新发现一系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中的一个,属氧化富集型金矿床。金矿产于中三叠统百逢组中上段细碎屑岩层间断裂破碎带中。成矿作用经沉积成岩作用、热液成矿作用和氧化富集作用三个阶段。其中氧化作用促使硫化物及部分造岩物质的流失,金质相对富集,氧化作用进一步加深、裸露、叠加富集,矿石采选冶性能进一步改善,是原生矿所不及的。在目前微细粒型原生矿石选冶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之前,氧化矿应作为当前的主要找矿目标,扩大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47.
中国地震震害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1969年以前发生在中国境内的5级以上的地震震害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历史震害分布规律及震害出现次数与烈度曲线函数关系,给出震级与震害最大距离的关系公式。这些规律和公式,对震害预测和烈度小区划有一定参考价值。 我国有丰富的地震灾害记录,但至今还散落在各种地震文献之中,如果把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用之于生产建设,将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据此目的,本文对公元前1177年至1969年间发生的地震进行了总结,并着重研究了震害情况  相似文献   
48.
水的渗透作用及新丰江水库地震的特点和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具有孔隙的岩石中水的渗透作用及Mogi的地震分类原则,提出水的渗透过程形成了库区有效应力分布的非稳定的不均匀状态,水库地震的序列特点与其密切相关;讨论了水的渗透对引起主震的作用,得出水库区的渗透率约为10~(-4)达西,认为在蓄水前库区的构造应力场未达到临界状态,库水与地下水形成新水系,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渗透,孔隙压力增加,构造应力进一步集中,激发主震;根据库仑准则讨论了应力场的转换,提出主震后应力场的转换是造成前震和余震的震源应力场方向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9.
准噶尔盆地腹部Z2井三叠系地层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准噶尔Z2井三叠系各组的岩性、电性特征进行了详细解释与描述,对各组的孢粉、大孢子组合特征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该井三叠系地层划分为自碱滩组、克拉玛依组和百口泉组,且将其与邻区钻遇的三叠系进行了横向及纵向对比。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测、录井资料的精细解释,并借鉴前人的区域沉积相研究成果,探讨了该区三叠纪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0.
徐州土壤多环芳烃的环境地球化学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江苏徐州黄棕壤进行不同深度层位多环芳烃含量的定量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多环芳烃在土壤深度剖面中的地球化学迁移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多环芳烃在徐州土壤剖面中主要集中在地表0~20 cm内。其中低环多环芳烃化合物的迁移能力较强,4~6环等高环化合物相对较难迁移,主要残留于地表生态系统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