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16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368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61.
笔者根据对山西沉降带第四纪以来沉降幅度和现今垂直形变等值线分布特点的研究,认为山西现代的构造活动是以垂直差异运动为主.基于这一观点讨论了山西地震带的地震活动与沉降运动的对应关系和划分潜在震源区的根据,以及当前应注意的地带.并讨论了沉降盆地内第四系与新生界厚度的比值与强震震中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在沉降带内,垂直差异运动过程中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可能是诱发地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2.
浙西—赣东北前寒武纪构造格局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63.
祝仲蓉 Marsh.  J 《沉积学报》1992,10(1):133-145
更新世以来,剧烈的构造运动已将巴布亚新几内亚合恩半岛东北海岸的晚第四纪珊瑚礁阶地抬升上千米.阶地中造礁珊瑚的成岩变化和成岩产物的组构特征反映了该礁的成岩历史,充分体现该区快速构造上升的影响.海水潜流带和淡水渗流带为上升礁的主要成岩环境.生物钻孔、生物碎屑填隙、珊瑚文石针粗化、珊瑚骨骼的溶解和新生变形转化,以及其不同矿物成分和组构的种种胶结物的胶结作用是造礁珊瑚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地球化学资料表明其成岩变化发生于开放的化学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564.
阿尔泰造山带的构造运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曲国胜  何国琦 《地质学报》1992,66(3):193-205
变形式样、建造类型及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研究表明,阿尔泰造山带依次经历了5期构造运动,即:喀纳斯运动,形成白哈巴组(O_3)与哈巴河群(Z—O_2)间的角度不整合;大桥运动(S_3—D_(1—2)),形成海西早期类拗拉谷拉张陆壳区;阿尔泰运动(海西中晚期)导致陆内斜向碰撞并形成大型剪切弧型推覆构造系,为强烈造山阶段;泛阿尔泰运动(海西末至印支期)导致山脉整体隆起及剥蚀;喜马拉雅运动,导致新生代以来造山带各断裂系的复活及断块隆起。  相似文献   
565.
刘文凯 《贵州地质》1992,9(3):255-260
在后槽铝土矿床不大的范围内,存在着三期构造运动,广西运动表现为北东向的张性断陷,致使早石炭世铝土矿的基底地层呈断层接触,破坏了铝土矿的形成条件,成为矿床北西侧的自然边界。燕山运动大致可分为三个序次:褶皱—逆冲断层—张性断层。部分正断层的所在位置与古断层位置重合,是古断层的复活,仍然表现为张性断陷。喜山运动表现为具有相当规模的滑移构造。  相似文献   
566.
<正> 额尔古纳地区位于太平洋成矿带内带与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外带的复合部位,大地构造分区属东北地洼区额尔古纳地穹列。区内地壳演化经历了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于晚古生代进入地槽发展期。此期的造山运动和岩浆侵入活动极为频繁,分布很广,并具有明显的多周期性。中生代(中侏罗世)进入地洼发展阶段,导致了构造-岩浆强烈活动的发育期,许多地洼盆地往往打破了古生代  相似文献   
567.
用断层形变资料探讨滇西实验场区现今构造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兴华  李珊 《地震研究》1994,17(4):362-369
本文以1982-1991年滇西实验场及外围地区跨断层短基线(水平)、短水准(垂直)的监测资料为窗口,讨论了场区现今构造活动是以水平位错为主,同时滇西北东构造带以北地区应力场方向自1990年以来发生了变化(近南北向),认为一趋势变化可能是未来地震形势的转移。  相似文献   
568.
业成之 《地震地质》1990,12(3):275-281
本文依据现今区域水准测量资料及跨断层位移测量资料阐明祁连山北缘断裂带现今活动特点是以近南北—北东向的挤压并兼有右旋走滑的水平活动方式为主,在玉门一张掖段并伴有近似反对称的升降运动,最大垂直形变梯度R为0.2毫米/公里·年左右,跨断层基线测量的缩短速率为0.2—0.5毫米/年。在河西走廊内部,受次级构造运动的影响也存在有局部的隆起、拗陷的升降运动及断裂活动  相似文献   
569.
ThomasL.Davis  侯安宁 《世界地质》1990,9(2):114-117,126
在美国犹他州东南潘诺岛克思盆地上采集的地震数据显示了与宾夕法尼藻丘储油层腾的振幅异常,在帕特森和南锡油田的试验地震测线上表明相应于丘相储油层的振幅减小,这种减小是由于横向上从蒸发岩占主要的丘间相到碳酸盐的藻丘相的变化而引起。丘相中的孔隙加剧了振幅的减小,但孔隙的影响与横向岩性的变化影响相比是次要的,在宾夕法尼构造运动期间基底断层的周期运动可能控制了这些藻丘储油层分布。  相似文献   
570.
中国大陆东部现今构造应力状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据原地应力测量(套芯解除法90余个,水压致裂法6个),结合油田测井、震源机制解和断层现今活动资料等,综合研究了该地区的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认为: 1.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现今构造应力状态似乎具有分区性.华北地区最大主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太行山以西地区转为北北东向,华南地区为北西向.一个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在地下几十米至4000米大体是一致的. 2.华北地区地表以下几十米内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值一般在2——6MPa,而华南地区似乎比华北地区略高,两区的最大和最小水平主压应力平均差值也不相同。 3.现代活动的郯庐断裂带上,其剪切应力值远低于断裂带以外地区,离断裂带一定距离后,趋于区域正常值. 4.大震的发生,明显地影响极震区的应力场,但在一定时间内能恢复到原有的区域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