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16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368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河型转化是河流演化由量变到质变的综合反映,具有科学研究和服务生产的双重价值。以嫩江干流上游(以下简称嫩江上游)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影像和地貌、气候等资料描绘了1985—2020年嫩江上游的河流形态特征,分析了河流类型、河型转化控制因素及河型转化模式。研究表明:(1)嫩江上游整体为稳定的河流且稳定性先增后减,顺河流方向发育三种河型——低坡度高弯度稳定的曲流河(河段Ⅰ)、高坡度高弯度稳定的曲流河(河段Ⅱ)、低坡度较稳定的网状河(河段Ⅲ);(2)构造活动微弱是河流稳定的前提,气温和降水变化量是稳定性变化的控制因素,且气温变化量的贡献率更大;(3)河段Ⅰ转化为河段Ⅱ的控制因素为断层和冻土,土壤起协同作用,河段Ⅱ转化为河段Ⅲ的控制因素为地形和河流边界岩性,土壤、植被起协同作用;(4)嫩江上游的河型转化是一种流域尺度内构造运动限制的中纬度半湿润-湿润区山地曲流河向平原网状河转化的模式,这一模式常见于东北亚。  相似文献   
72.
经对贵州省水城县蟠龙煤矿的地质勘探,发现矿区内存在较为典型的崩塌式古滑坡。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和水文等方面阐述了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并从滑坡体的规模、形态、结构和物质来源方面分析了滑坡的特征。研究认为:区内断层形成于滑坡之前,是滑坡形成的前期条件,地形地貌、水文等条件为主要诱发因素;滑坡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崩塌的形成,第二阶段为滑坡的发生阶段。依据矿井排水、大气降水和采矿活动等方面分析得出滑坡存在复活的可能性,并以深层蠕动变形为主。从而为以后滑坡的治理、安全采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3.
通过卫星象片解释、实地调查测量和查阅历史文献,本文较全面地研究了渭河盆地的水系及其所反映的现代构造运动特征。水系平面组合形态、渭河河型、水系转折及冲沟错位、河流密度、渭河河床的迁移、历史水涝灾害都一致地反映本区现代构造运动继承了第四纪以来的特点。水系历史演变又表明现代构造运动具有周期性。据水系错位和河流流向的统计分析确定本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N50°~60°E。本文最后还讨论了根据水系研究现代构造运动的意义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4.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下古生界呈现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标志着该区卷入了加里东造山带变形。本文以盆地内奥陶纪沉积充填记录为线索,利用地层序列中沉积凝灰岩的锫石U-Pb同位素测年,结合秦岭造山带岩体年代学研究成果,探讨了秦岭加里东期构造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研究表明:1)奥陶系沉积时期,沉积序列经历了海侵至海退的完整旋回,中奥陶世马五期海退序列开始,晚奥陶世背锅山期海水自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完全退出;2)晚奥陶世平凉期至背锅山期,地层序列中凝灰岩、滑塌构造、滑塌角砾岩普遍发育,滑塌构造和滑塌角砾岩的直接触发因素是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构造活动性明显加强;3)中奥陶世马五期海退序列的开始,孕育着秦岭洋壳板块开始向北俯冲,时限大约为475~463 Ma;4)晚奥陶世平凉期,沉积序列中重力流、滑塌构造和凝灰岩普遍发育,孕育着秦岭洋向北的俯冲碰撞进入了高峰阶段,其时限大约为454~450 Ma。  相似文献   
75.
Introduction Landscape evolution in glaciated high mountains environment in southwestern China is undergoing the coupled processes of monsoon- induced denudation and active tectonic. The debris fan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sediment transfer, is most int…  相似文献   
76.
《地球化学》1972,(1):23-25
自从十九世纪初莱伊尔提出地质学的“现实主义原则”以米,”将今论古”成为地质学的经典研究方法。随着历史的进程,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大自然的探索和要求也就日益迫切。经典的地质研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新技术、新方法大量出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基于2016—2019年GPS和地质资料,解算了该断裂的三维速度场,通过构建断层模型反演了滑动速率。结果显示: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总体呈下沉趋势,沉降速率在1~2 mm/a,断裂呈右旋走滑态势,闭锁层15 km以下走滑速率为(1.7±0.4)mm/a。佳木斯—萝北段以右旋走滑为主、拉张为辅;五常—佳木斯段以拉张为主、右旋走滑为辅。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井区现今地应力研究匮乏.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若干区块地应力数据,通过计算拟合及数值模拟方法,深度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井区的现今地应力特征,讨论了岩石力学、裂缝走向和古地应场等地质因素对地应力分布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井区地应力方向和大小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在百米至千米级的大尺度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周边区域应力方向显示一致;在低尺度(十米至百米)上断裂和构造形态等地质因素造成的地应力方向异常比较明显,可作为大尺度研究结果的细化和补充.应力量值与岩石力学参数和裂缝走向具有普遍的定量关系,而地应力场引起的地应力量值变化十分显著,但目前难以定量化评价.封闭性好的断层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相应区域可作为油气开发的有利区块.研究为油气勘探开发的进一步规划布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9.
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变化的构造运动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3Ma发生的主要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事件,在准0.4Ma周期上与地球轨道偏心率变化存在一致性。据黄土高原地层记录划分的构造气候旋回界限,日历年龄分别为0.07、0.46、0.83、1.32、1.70、2.08、2.74MaBP,对应于偏心率曲线波动幅度由大变小时段的特定转折位置。文中分析了地球公转运动变速的基本数据及其对地球自转运动和圈层相互作用的可能影响,探讨了轨道偏心率变化对构造运动的驱动机制,并指出了构造气候旋回研究可为地质力学理论发展展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0.
通过对鲁东胶西南地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岩浆岩、变质作用的分析得出:太古宙岩浆活动强烈,地层呈表壳岩残存,构造运动以塑性变 为主;元古宙时岩浆活动微弱,地层分布广泛,构造运动以脆性变形为主。这质作用呈角闪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相互转换,且皆与构造运动相关呈现不均一性,整个胶西南地区在历经2800,2500,1800Ma的三次陆壳固化后形成完整的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