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44篇
  免费   2191篇
  国内免费   3574篇
测绘学   1244篇
大气科学   4727篇
地球物理   882篇
地质学   5698篇
海洋学   1566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1312篇
自然地理   1925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541篇
  2021年   559篇
  2020年   462篇
  2019年   544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430篇
  2016年   415篇
  2015年   493篇
  2014年   883篇
  2013年   728篇
  2012年   752篇
  2011年   780篇
  2010年   737篇
  2009年   760篇
  2008年   788篇
  2007年   683篇
  2006年   605篇
  2005年   589篇
  2004年   493篇
  2003年   520篇
  2002年   504篇
  2001年   555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365篇
  1998年   386篇
  1997年   378篇
  1996年   426篇
  1995年   362篇
  1994年   288篇
  1993年   263篇
  1992年   221篇
  1991年   206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91.
物理过程和分辨率对西南涡演变的中尺度模拟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PSU/NCAR中尺度模式第四改进型(MM_4),对“81.7”四川暴雨期西南涡的演变进行了一系列96和72小时数值模拟;其目的在于研究模式物理过程和空间分辨率以及行星边界层(PBL)参数化对西南涡生成和发展模拟的影响。96小时的控制试验(方案Ⅰ)结果表明:水平分辨率160km和总体PBL的10层MM_4对西南涡发展模拟得较好,但对其生成只有初步模拟的能力;各种物理过程主要影响西南涡演变的强度,而对其位置影响较小;去掉潜热释放会显著影响西南涡在后期的发展;没有地面通量将使西南涡的生成和发展强度明显减弱;于试验不能模拟出西南涡在整个暴雨期的发展,且使其移速略快,无摩擦试验指出,地面摩擦对西南涡的生成是不重要的。提高模式空间分辨率和采用高分辨PBL模式,能使西南涡生成和发展位置的模拟有明显改进,但其强度一般偏强于实况。事实表明,进一步完善模式物理过程、改进PBL参数化和提高模式空间分辨率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桃山、诸广复式岩体的深入研究,得出铀、钍元素在本地区花岗岩中具有以下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行为:1.岩体的铀、钍丰度与岩体外接触带的变质岩铀,钍丰度具同步增长特点;2.铀与硅、钾、钠关系密切,并有随钾增长,及随铀增长二种趋势,而钍则与TiO_2、FeO、MnO关系密切;3.钍在花岗岩中分布型式为正态分布,变异系数较铀小,而铀在花岗岩中分布型式为正态分布及对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略高,显示了铀有某种富集可能;4.铀在花岗岩中地球化学行为,表现有二个富集高峰,既有在结晶早期富集在各类副矿物中的早富集特征,也有随花岗岩形成和演化富集在晚期的晚富集特征。二个富集途径,即随Si、K增高和随Si、Na增高途径。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是通过对中国三百多个热液矿床的实地考察后,根据控矿构造空间展布的组合型式,从构造地貌反映的景观特征,提出热液矿床空间定位的构造控制摸式有如同“A”、“K”、“X”字样的三种类型。根据这三种模式进行普查找矿和矿产预测,均显示出令人满意的效果。文中介绍了三种控矿构造模式类型的特征、判定模式的存在及其类型的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从应力集中的原理方面分析了模式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94.
元素富集与样品粒度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孝祥  周良臣 《云南地质》1993,12(4):424-432
基岩风化作用是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的主要作用之一,在这一作用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富集及分散作用复杂。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残坡积物和水系沉积物的分布,受原岩(矿)石类型、地貌、气候及生物活动等因素控制;微量元素赋存状态,亦受原生矿物机械强度、溶解度及次生矿物形成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表生物质发育程度和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以致引起元素在不同介质的不同粒度级富集及分散。  相似文献   
995.
本区为具有超大型多金属资源潜力的成矿集中区。成矿受太平洋板块构造影响。矿床类型有斑岩型、次火山热液型、矽卡岩型,它们为具有成因联系的不同深度、不同地质环境下的产物,统称为斑岩成矿系列。总结了宏观、微观综合找矿评价标志,建立了勘查模式。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