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46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呵叻高原蕴含着丰富的古钾盐资源,沙空那空盆地龙湖矿区是其中重要的成矿区域,更是研究海相成因钾盐矿床的良好载体。自呵叻高原发现钾盐矿床以来,地质勘探研究和基础科学研究相继展开。基于该区的成矿特征,Hite(1979)和Warren(1999)提出的不均匀成矿模式和截顶  相似文献   
222.
(第一号通知)为了开拓《古地理学报》高学术水平的稿源、总结和交流中国白云岩研究的现状与成果、促进白云岩研究为油气勘探及开发服务以及白云岩岩石学的发展和创新,定于2011年9月或10月在北京召开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会。会议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223.
对四川盆地东南地区林1井上震旦统灯影组鞍形白云石的岩相学特征和碳、氧、锶同位素特征及流体包裹体成分与温度进行研究,认为它属热液成因.研究区热液活动在岩相学上表现为充填状鞍形自云石,发育鞍形白云石线状充填晶洞.鞍形白云石共生矿物包括石英、沥青等.鞍形白云石δ18O值和δ13C值异常偏负,87Sr/86Sr值异常偏高,与围...  相似文献   
224.
“白云石(岩)问题”与湖相白云岩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红  柳益群 《沉积学报》2013,31(2):302-314
 近30年来,微生物白云石模式推动“白云石(岩)问题”前进了一大步,大量的实验和实例证明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产甲烷古菌、中度嗜盐有氧细菌等)的代谢活动对于促进白云石低温沉淀起了关键作用。微生物白云石特殊的微结构、微形貌和稳定同位素特征是其主要识别标志。然而,该模式在微生物成岩规模、诱导机制、是否存在纳米细菌化石以及现代微生物白云石成因模式能否用来解释古代白云石的成因等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我国古代湖相白云岩因其时空分布广、成因机制多样等特点可为“白云石问题”的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25.
鄂尔多斯自流盆地地下水来源争议问题讨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建生  王婷  刘晓艳 《地质论评》2013,59(5):900-908
本文讨论了鄂尔多斯自流盆地地下水来源存在争议的两种学术观点,指出了前人关于鄂尔多斯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模型所存在的问题:①在四水转化过程中缺少了最重要的研究内容——土壤水的运动,通过概念模型得到的地下水循环模型不能解释地下水分水岭与基底断裂带重合的事实.②部分学者在进行地球化学反向模拟的的研究中,没有对白云石、方解石中的同位素进行对比分析,碳同位素不支持模拟分析结果.③采用14C测定地下水年龄中受到深部CO2的干扰,在中国北方地区不适合采用14C测定地下水的年龄.笔者等通过黄土剖面土壤水中的氘—氧同位素与Cl-分布特征,指出鄂尔多斯盆地的降水非但不能补给到地下水中,而且土壤水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鄂尔多斯自流盆地的主要补给源是外源水,深大断裂带是导水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226.
川东北飞仙关组甲烷为主的TSR及其同位素分馏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东北开江-梁平陆棚东北侧飞仙关组多孔鲕粒白云岩中发生了以甲烷为主的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产生高达20%的H2S;而西南侧鲕粒灰岩以低孔、低H2S天然气为特征。东北侧白云岩主要发育白云石粒间溶孔或粒间扩大溶孔,这些溶孔可与方解石(δ13C=-10‰~-19‰)、储层沥青、元素硫、黄铁矿和石英紧密共生,可分布于片状储层沥青与白云石晶体之间,说明白云石溶解作用发生在沥青形成以后。白云石的溶解作用导致现今天然气以无机CO2为主,δ13CCO2主要介于-2‰~+2‰之间。这种溶解作用是在酸性条件下,硬石膏或天青石参与下发生的,可能先产生MgSO4配对离子,而后MgSO4又与甲烷反应产生H2S,净增大了孔隙。研究还发现,普光气田及以东天然气的来源不同于河坝和元坝天然气;对普光气田及以东天然气分析显示,甲烷δ13C值与残余烃含量 之间存在对数相关关系。这表明TSR过程中,甲烷同位素分馏作用遵从封闭体系下瑞利分馏原理。据此计算显示,渡4井约有15%甲烷被氧化了。  相似文献   
227.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难选冶金矿资源的分选已有大量研究(Lu和Qiu,2010;尚军刚等,2011;Gül Alim?等,?2012;Yalcin和Kelebek,2011),主要采用重力分离、浮选、氰化等流程,而金矿的矿石性质(矿物的组成、嵌布嵌镶关系和嵌布粒度等)对实现矿石的分选方法和工艺条件存在  相似文献   
228.
蝙蝠山金矿属超基性岩接触带型。金矿受地层、构造、基性岩的控制。由多期成矿作用、多源物质来源、多成因成矿热液,反复活化、迁移、聚集、分配和积淀形成。  相似文献   
229.
塔里木盆地和田1井中寒武统膏岩层段发现原生白云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和田1井中寒武统膏岩层中白云石为原生白云石。岩石学特征上,白云石晶体微小,属隐晶—微晶(5μm),呈他形—次圆形,并且不含灰质前驱物。白云石与自生石膏有密切联系,根据其与石膏的关系及岩石学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两类:A类原生白云石,包裹在石膏内,晶体较大,一般大于3μm;B类原生白云石,石膏分散在其中,具有极好的长柱状晶形,白云石晶体较小,一般小于3μm。地球化学特征上,两类白云石差别也较明显。A类白云石具有高的n(Mg)/n(Ca)比,平均为0.96,接近化学计量白云石。Na_2O,Sr O,Fe O,Mn O平均含量分别为160μg/g,270μg/g,2250μg/g,120μg/g。δ~(13)C(PDB)与δ~(18)O(SMOW)平均值分别为0.3‰,24.6‰;与A类原生白云石相比,B类原生白云石n(Mg)/n(Ca)比较低,平均值为0.90。具有较高的Na_2O,Fe O,Mn O含量与稍低的Sr O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90μg/g,2540μg/g,200μg/g,200μg/g。δ~(13)C(PDB)与δ~(18)O(SMOW)变化不大,δ~(13)C稍低,平均值为-0.3‰,δ~(18)O值较高,平均值为25.2‰。研究表明,文中白云石为原生沉淀,而非交代前驱物灰岩形成,Mg的来源为强烈蒸发形成的高盐度咸水。微生物可能参与了白云石沉淀过程。  相似文献   
230.
四川盆地南部寒武系白云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盆地南部范店、岩孔、三汇场三个野外露头剖面的寒武系白云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白云石有序度、碳氧同位素、稀土元素、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同生期微晶白云石(岩)、细-粉晶白云石、浅埋藏细晶白云石、以及鞍状白云石等四种类型,其中:微晶白云石(岩)、细-粉晶白云石的有序度较低,具有与同时期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相近似的δ18O值,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近似一致,表现为具有LREE弱富集、HREE弱亏损的特征,这揭示了白云石化流体主要来源于高盐度海水,为蒸发泵白云石化、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而细晶白云石的有序度相对较高,稀土元素出现贫化迁移现象,∑REE值有所减少,推断为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鞍状白云石的有序度高、δ18O值低,稀土元素富集,Eu具有正、负异常,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呈异常高值,呈双区间分布,表征白云石化流体来源于深部热液流体,可能为热液白云石化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