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855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54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东亚冬季风环流异常与中国江淮流域夏季旱涝天气的关系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6  
孙淑清  孙柏民 《气象学报》1995,53(4):440-450
选取1951—1991年中的长江淮河流域夏季旱涝各10年,对它们前期的中高纬大型环流形势,低纬环流特征,垂直环流强弱,热带海洋状况等进行了对比诊断分析,其结果如下:长江淮河流域夏季旱年前冬(12—1—2月),欧亚中高纬呈经向型环流,东亚大槽较常年强且南伸,乌拉尔山及鄂霍次克海阻塞形势发展,寒潮活动频繁,东亚沿海中低纬冷涌活动强烈,至使该经度带上的跨赤道气流加强,而且使南海至菲律宾地区的对流活动趋于活跃。而涝年前冬则基本上为相反形势。本文的分析清晰地揭示了旱涝年前冬东亚冬季风环流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促使我们寻找冬夏季风活动的可能联系及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62.
近百年长江中游旱涝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史料和器测雨量记录重建的近百年长江中游区域平均逐年旱涝等级指数序列研究了旱涝变化特征,发现:(1)20世纪前涝后旱,(2)22年、5-6年和2-3年的准周期振动,(3)6个交替出现的旱涝阶段。  相似文献   
63.
通过北极4个区的海水DQ%指数和全国160站7月份降水关系的诊断分析指出,6月份格陵兰海冰异常与黄河中上游7月份旱涝存在着明显的联系,6月份格陵兰海冰少(多)时,黄河中上游7月份易涝(旱)。产生这种联系的物理机制是6月份格陵兰海冰异常影响7月份欧亚大气环流,导致黄河中上游7月份降水产生异常。通过对相关场进行显著性检验,确认了6月份格陵兰海冰异常与黄河中上游7月份旱涝联系在统计上的可靠性。同时发现,有时随机数序列与气象要素场的相关场会达到很高的显著水平,而且这种相关场中的显著相关区的分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成片分布的。这项工作指出了把对相关场的显著性检验与相关场成因的物理机制分析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4.
通过1850~1991年旱涝百分率的CEOF分析,研究了近百年来中国东部旱涝的分布特征、时空变化特点及年际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主要有三种旱涝分布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全国大范围旱或涝,空间位相近似相同,且有10.7年和3.1年周期性变化,振幅强度在1923~1924年间曾发生过增强突变。第二种类型为南北旱涝趋势相反的分布,空间位相自北向南变化显著,且有4.3年周期性变化,振幅强度在1884~1885年间曾有一次减弱突变。第三种类型呈江淮流域与华北和华南旱涝趋势相反的分布,空间位相从南北两个方向向中间或相反方向移动,并有3.4年周期性变化,振幅强度在1911~1912年有过增强突变。  相似文献   
65.
分析了水分作物产量的影响;计算了潜在蒸散量,得出水分生长期的概念。  相似文献   
66.
应用500hPa非绝热热流量诊断资料和500hPa、100hPa高度资料,分析了1980、1981年北半球大所热力场及大气环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两年盛夏,北半球非热热流量距平存在明显差异,在欧亚大陆一带表现出相反发布,前期6月也具有类似特征,相应北半球大气环流存在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67.
试用转移概率作曲江年降水旱涝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一时间单元的天气只取某一种状态 ,天气就成为时间离散 ,状态离散的随机时间序列 ,即马尔科夫链。天气从某一时间的某种状态 ,变成另一时间的某种状态 ,称为状态的转移。转移概率指某一时间出现某种天气状态的条件下 ,下一个时间出现各种天气状态的条件概率。若将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分成若干种状态 ,多年资料组成一个各态遍历的马尔科夫链由此只要统计出各种状态的转移概率 ,就可以利用它由前一时间的状态预测下一个时间的状态。1 方法简介  首先将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分成若干种状态 ,多年资料组成一个各态遍历的马尔科夫链 ,由此求取…  相似文献   
68.
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对福建雨季旱涝影响的环流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55-1994年多种不同类型青藏高原积雪资料的综合再分析结果,通过分析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年冬季和初夏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北半球大气环流与福建雨季降水的遥相关,讨论高原雪盖异常反馈影响大气环流,进而导致福建雨季旱涝的可能途径,为在福建雨季旱涝预测中应用积雪因子提供一定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69.
从大连地区气候规律及农业生产实际出发 ,制定出客观定量表征伏期旱涝特征的旱涝指数 ;用EOF方法对大连地区 1961~2000年伏期旱涝指数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伏期旱涝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70.
陇南伏期旱涝指数及预测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志强  尚学军  樊明  张燕  冯军  白建国 《气象》2001,27(1):35-38
从陇南气候规律及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制定出客观定量衡量陇南伏期旱涝特征的旱涝指数,并利用1967-1996年旱涝指数,用EOF对陇南伏期旱涝进行分片,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建立各片伏期旱涝均生函数预测模型,通过应用,预报准确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