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56篇
  免费   3009篇
  国内免费   4830篇
测绘学   509篇
大气科学   940篇
地球物理   874篇
地质学   16914篇
海洋学   999篇
天文学   220篇
综合类   1399篇
自然地理   640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549篇
  2022年   625篇
  2021年   723篇
  2020年   590篇
  2019年   676篇
  2018年   530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613篇
  2015年   668篇
  2014年   987篇
  2013年   757篇
  2012年   899篇
  2011年   905篇
  2010年   802篇
  2009年   690篇
  2008年   714篇
  2007年   686篇
  2006年   624篇
  2005年   612篇
  2004年   577篇
  2003年   542篇
  2002年   552篇
  2001年   556篇
  2000年   537篇
  1999年   586篇
  1998年   545篇
  1997年   470篇
  1996年   457篇
  1995年   451篇
  1994年   464篇
  1993年   414篇
  1992年   723篇
  1991年   785篇
  1990年   649篇
  1989年   529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49年   7篇
  1948年   7篇
  1946年   9篇
  1945年   6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7篇
  194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作为我国重要的产金省份,辽宁省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较为强烈,并伴有强烈的金成矿作用。根据金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将辽宁省划分出5个重点金矿集区,为深入了解各金矿集区内金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对金矿集区的地质特征、成岩成矿时代、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各金矿集区的金成矿作用与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成矿时间集中于126~118 Ma、225~188 Ma;辽西金矿集区金矿石中的S属于地幔硫,而辽东金矿集区S来源于岩浆和变质岩地层,各矿集区矿石的Pb具有壳幔混合源特征,5个重点金矿集区的成矿物质源区组成为同一岩浆源区、不同岩浆演化阶段的产物,成岩成矿物质为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并有部分幔源物质参与。结合近年找矿进展,建立了辽宁省金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可为下一步开展区域矿产勘查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72.
西秦岭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之一,矿床类型多样,品位普遍较高,迄今为止已发现金矿床(点)两百多个,已探明黄金储量高达千余吨.故西秦岭地区有巨大的资源潜力,找矿经济效益丰厚.本文以西秦岭的隆升历史和剥蚀深度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以其对金矿保存和探究意义的角度为切入点,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的低温年代学方法定量地限定西秦岭的...  相似文献   
973.
柳河县安口镇一带太古宙地体中发育有一条北东向韧—脆性剪切带,该带由糜棱岩化英云闪长岩、绿泥糜棱片岩、绢云千糜岩等组成,原岩为深成变质的长英质片麻岩。带内已知有金矿(点)6处,其成因是深成变质含矿流体沿剪切带上侵而形成的,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因此,加强对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及控矿机制的综合研究对本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4.
褚耀君  佟匡胤  刘智明 《吉林地质》2006,25(2):16-18,41
兴隆金矿区韧性剪切带受兴隆沟深断裂影响,其韧性剪切变质变形控制着本区金矿(化)体的空间分布。韧性剪切带由片麻岩、糜棱岩化岩、糜棱岩及超糜棱岩组成,矿物组分和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促使金的活化带出,在适当温压条件下充填并沉淀于叶理构造中而形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975.
张庆云  吕俊梅  杨莲梅 《大气科学》2007,31(6):1290-1300
根据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以及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1900~1999年全球1°×1°格点月平均海表温度距平资料,利用物理量诊断、EOF分析等方法,探讨东亚季风区大气环流内部动力过程与大气外强迫因子(海温)年代际变化及对中国夏季降水型的影响。分析发现,中国东部地区、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型有各自不同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型及东亚夏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趋势与大气外强迫因子北太平洋中纬度海温年代际变化(PDO)关系密切;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与大气内部动力过程中纬度西风带扰动动能年代际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976.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床沉积微相与层序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侏罗系直罗组砂岩型铀矿是在中国克拉通盆地中首次发现的大型铀矿。通过野外调研和多种室内分析手段,对该铀矿的含矿建造进行了岩石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认为直罗组沉积环境经历了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向曲流河的转化,沉积相由辫状河向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过渡的地区有利于铀矿的沉淀富集,层序地层学格架由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中期旋回和17个短期旋回层序构成,基准面升降旋回中形成的含矿建造具良好的地层结构。基准面上升早期形成的辫状河河道砂体岩性主要为浅灰、灰白色粗—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具连通性好、粒度粗、碎屑含量高、杂基含量低及孔渗条件好等特点,是重要的含矿层。  相似文献   
977.
外桐坑金矿位于江南造山带东北缘太平断裂褶皱带,是受断裂控制的热液蚀变型金矿床。为进一步分析该矿床的成矿规律,明确找矿方向,提高找矿效果,在开展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等技术手段开展了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模型研究。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显示,Au、As异常显著,主要沿NE向次级断裂分布;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结果显示,矿区NE向张性次级断裂显著富集Au、As、Ag、Sb,可有效指示金矿化的分布特征。金矿体赋存于志留纪霞乡组中,成矿物质及热源主要来自于燕山期花岗岩岩浆热液,成矿构造为NE向榔桥—里东坑张性断裂,含矿构造为主断裂上盘NE向硅化、毒砂矿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蚀变破碎带。依据成矿规律,构建了外桐坑金矿“构造-岩浆岩”成矿体系地质-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型,明确次级断裂破碎带、金砷地球化学异常、绢英岩化蚀变等可作为外桐坑外围金矿找矿标志,指出矿区内破碎蚀变带、矿区深部以及外围沿榔桥—里东坑断裂分布的水系沉积物Au异常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78.
该文选用参证站资料的方法,对黎平县双江电站水库1954—2021年近68 a来逐年最大日降水量采用PearsonⅢ型研究方法和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公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黎平双江电站水库年最大日降水量年变化呈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上升趋势较显著。暴雨洪水设计以H1d=119.29 mm、Cv=0.47、Cs/Cv=3.5作为研究成果,防洪标准按50 a一遇的暴雨洪水设计成果为P=2.0%,日最大降水量=277 mm、洪峰流量=2509 m3·s-1;洪水校核按500 a一遇的暴雨洪水设计成果为P=0.2%,日最大降水量=391 mm、洪峰流量=3905 m3·s-1;消能防冲设计标准按30 a一遇的设计成果为P=3.3%,日最大降水量=252 mm、洪峰流量=2209 m3·s-1。研究成果对黎平双江电站水库预防灾害性强降水、安全渡汛和水库优化调度、提高产能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79.
罗小杰  罗程 《中国岩溶》2021,40(2):171-188
为了给岩溶地面塌陷预测、监测、防治和应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全面总结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规律,认为岩溶、土体和诱发因素是岩溶地面塌陷的三要素.岩溶为土体丧失提供通道和储藏空间.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决定了土体塌陷方式:"黏土块"坍塌、砂颗粒漏失、软弱土流失;土体塌陷方式决定了土体塌陷机理;据土体塌陷方式提出了由"土洞型塌陷""...  相似文献   
980.
针对圆筒型海上储油装置FPSO垂荡运动性能较差、无法安装干式井口的问题,设计了带延伸筒体与矩形阻尼结构的圆筒型FPSO,根据延伸筒体与矩形阻尼结构是否通海分为两种型式。建立水动力计算模型,比较分析不同延伸筒体和阻尼结构型式对FPSO水动力性能的影响。针对南海作业海域,设计了悬链式系泊系统,基于JONSWAP波浪谱对FPSO的运动进行时域预报,并对系泊系统进行校核。分析结果表明:通海型FPSO垂荡固有周期显著提升,可以错开南海百年一遇谱峰周期,通海型FPSO满足钻井、安装干式井口的运动响应要求,系泊系统系缆张力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