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220篇
海洋学   165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检测方目网囊对蓝圆鱼参和多齿蛇鲻的选择作用,2000年11~1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试验了4种目大的方目网囊.结果表明,方形网目网囊有利于释放纺缍形(如蓝圆鱼参)、圆形或近圆形(如多齿蛇鲻)两种形体鱼类的小、幼鱼,且对后者的释放效果更好.当网囊目大分别为45、50 mm时,蓝圆鱼参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121.22、128.77 mm;当网囊目大分别为40、45、50 mm时,多齿蛇鲻的L0.5分别为124.12、126.75、139.32 mm.通过不同目大网囊对蓝圆鱼参、多齿蛇鲻选择性比较分析,发现50 mm目大方目网囊的选择效果好于40、45 mm目大的网囊,因此,在南海区拖网渔业中采用50 mm目大的方目网囊是必要的,同时建议将150 mm作为蓝圆鱼参、多齿蛇鲻的最小可捕叉长标准.  相似文献   
52.
广东省拖网网囊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南海区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对广东省范围内拖网网囊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沿海拖网渔船现用网囊网目尺寸(内径)在16.7-35.2mm范围内,总体平均为27mm,均未能达到1989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南海区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内径39mm。  相似文献   
53.
2005年5月~8月在雷州市覃斗镇海威水产种苗基地的室内水池进行方斑东风螺亲螺培育,对亲螺不同批次产出的卵囊、卵、及其幼虫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亲螺产卵批次的增加,亲螺产卵囊数、卵囊含卵数、产卵量逐次减少;卵囊长、宽逐次变小,厚逐次增加,形状由葵花子片状的比例大变为棒状的比例大;幼虫浮游期逐次延长;变态期幼虫壳长逐次变小;各批次之间的变态率逐次降低;卵径、孵化率、出囊幼虫大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4.
马氏珠母贝育珠贝插核手术后的第1、第2、第3、第10、第15、第20、第30和第60天,抽取育珠贝血清,并研究其非特异性免疫因子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SZ)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珍珠囊发育初期(插核后3~10d),育珠贝血清的免疫因子ACP、AKP、CAT、SOD均比对照组(未经插核的马氏珠母贝)显著性增大(P<0.05),LSZ在插核后1~3d比对照组LSZ活性显著性增大(P<0.05);在珍珠囊发育中期(插核后第15~20天),各种免疫酶活性都逐渐降低;珍珠囊发育后期(插核30d后),育珠贝血清中的各种免疫酶活性都已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55.
波吉卵囊藻的固定化培养及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褐藻酸钙为固定化载体,探讨了胶球直径、不同接种量、CaCl2溶液浓度、褐藻酸钠浓度等条件对波吉卵囊藻(Oocystisborgei)固定化培养及对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波吉卵囊藻固定化培养的最好条件是微藻接种量为1×106 mL-1,CaCl2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g/L,褐藻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g/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藻珠,波吉卵囊藻的生物量从1 83×10-2 mg/粒增加到17. 46×10-2 mg/粒,增加了近10倍,生长率相对较高,证明了它的生理活性不会因固定化而受干扰。引入固定化的波吉卵囊藻不但可以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氮等有害因子的浓度,还能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使水体环境长时间处于良好的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6.
滚刀荷载的动态信息(如峰值荷载、增长速度以及频率等)对保持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系统稳定、控制刀盘振动等至关重要。目前的破岩力预测公式不足以满足刀盘受力及振动的求解需要。因此,基于离散化建模思路,将传统空腔膨胀理论的一维贯入运动扩展至高维度的回转破岩中,对岩体参数及操作参数对荷载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多组全尺寸回转破岩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安装半径、转速以及贯入度的增大使单位时间内滚刀挤压的岩体体积增多、密实核边界速度升高,导致侵岩荷载的增长速度及频率均升高,荷载变化及刀盘振动更加剧烈。岩体强度的增大会导致荷载峰值及增长速度升高、频率降低。所建立的回转破岩动态荷载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相差5%以内,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7.
高压水射流与机械滚刀相联合破岩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ing machine,简称TBM)的作业方式。以高压水射流在滚刀两侧岩体切槽的破岩模式为研究对象,开展常截面滚刀压头贯入不同预切槽深度白砂岩板状试样的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对破裂后图像进行DIC分析,研究发现:切槽的存在,阻断了刀具贯入裂纹的拓展,使能量能够更加集中于压头下方的局部岩石块体,有利于形成“八”字形贯通裂纹,促进岩石的破碎;随着槽深增加,压头下方岩石内部的应力状态和力学响应分区逐渐过渡改变。槽深较大时,压头下方的力学响应区域在原有裂纹扩展区、弹性区之间增加了破坏过渡区,该区域内微裂纹被压密,区域内岩石存在较大变形,但未出现明显破坏;切槽后,滚刀压头下方的岩体破坏机制由无切槽试样挤压剪切为主导的径向裂纹拓展,演变为由刀具和切槽共同控制作用—拉伸剪切为主导的主裂纹扩展。  相似文献   
58.
肖建成  卢景景  周辉  徐福通  冯春 《岩土力学》2022,43(12):3372-3384
截齿贯入角度是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法(CDEM),建立截齿不同角度冲击贯入破岩的数值模型,通过断裂能本构模型实现岩体弹性−损伤−断裂的破裂过程,开展截齿有效角度50º~90º区间内的9组冲击贯入破岩模拟,研究贯入角度对截齿破岩性能的影响规律,讨论贯入角度对截齿几何排布的影响,总结布齿系统的截齿几何排布规律。结果表明,当贯入角度从90º降低到50º时,岩体由张拉−拉剪破裂向剪切−拉剪破裂转变,截齿平均贯入力与破碎程度提高,截齿的跃进式侵入特性的显著性减低;贯入角度为75º~90º的第I类截齿与小于55º的第III类截齿在破岩中起辅助作用,贯入角度为55º~75º的第II类截齿可在岩体内部产生范围较大的水平非贯通裂隙,在布齿系统破碎岩体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2个第II类截齿先后贯入岩体可较好地破碎截线间的岩体,可构成一类基本破岩单元,多个基本破岩单元按照正弦线形式排布,由此形成了一种布齿系统设计方法。研究成果为完善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设计方法,打破国外在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设计方法上的技术壁垒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9.
为检测方目网囊对蓝圆Shen和多齿蛇鲻的选择作用,2000年11-1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试验了4种目大的方目网囊。结果表明,方形网目网囊有利于释放纺缍形(如蓝圆Shen),圆形或近圆形(如多齿蛇鲻)两种形体鱼类的小,幼鱼,且对后者的释放效果更好。当网囊目大分别为45,50mm时,蓝圆Shen的50%选择体长(L0.5)分别为121.22,128.77mm;当网囊目大分别为40,45,50mm时,多齿蛇鲻的L0.5分别为124.12,126.75,139.32mm。通过不同目大网囊对蓝圆Shen,多齿蛇鲻选择性比较分析,发现50mm目大方目网囊的选择效果效果优于40,45mm目大的网囊,因此,在南海区拖网渔业中采用50mm目大的方目网囊是必要的,同时建议将150mm作为蓝圆Shen,多齿蛇鲻的最小可捕叉长标准。  相似文献   
60.
鉴于舟山沿海日本囊对虾秋苗养殖成活率显著低于春季和夏季人工养殖苗种之实际,深入开展适合于本地沿海养殖的日本囊对虾秋苗的优质亲体的选种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为此,作者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舟山近海日本囊对虾野生群体和露天池塘越冬养成群体间的形质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两者在本研究所涉18项形质评价指标中的相似性指数仅为11.11%,欧氏距离为4.243(P0.01);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27%,其中第1主成分为以营养生理状况指数、额剑上缘锯齿数以及腹部肌肉发达程度为主导的体质强壮因子,第2主成分为以寻食视野与胸腔空间大小为主导的捕食运动功能因子,后3个主成分为以尾节肌肉发达程度为主导的避敌运动功能因子;采用逐步判别法,以判别贡献率较大的9项形质评价指标为自变量,所建Fisher分类函数方程组可清晰区分日本囊对虾野生群体和越冬养成群体,其中野生群体的判别准确率P1、P2分别为99.33%和96.13%,越冬养成群体的判别准确率P1、P2分别为96%和99.31%,两者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7.67%。因此,日本囊对虾秋苗野生亲本形质特征的选择,应以秋苗越冬养成群体为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