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251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298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4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8年   5篇
  1947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社区参与作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外在这一方面做了较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我国对社区参与的研究理论层面的探讨多于实践过程中具体运用的描述.本文以英国南彭布鲁克旅游发展为例,介绍了国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具体情况,旨在为我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研究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92.
993.
陆相断陷盆地成烃与成藏组合关系研究--以胜坨油田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有效烃源岩和油气藏的空间组合关系是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的关键,理清这种关系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对于剩余油气藏勘探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东部具有39年开发历史的老油田--胜坨油田为例,以精细油源对比为基础,通过对其成烃与成藏组合关系的研究,提出了高勘探程度地区寻找隐蔽油气藏的一种新思路.油源对比表明,Es3下和Es4 上优质烃源岩是胜坨油田的主力烃源岩,其中坨二-坨三区主要源自Es4上亚段,坨一区主要源自Es3下亚段.油藏水化学和断裂发育特征分析表明,胜北大断层沟通了储集层和主力油源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垂向输导体系.从油气的运聚过程、成烃与成藏组合关系以及资源潜力分析,区内已经发现的油藏以它源型为主,据此推断在古近系较深部位应存在自源型油藏,而在陡坡带包括潜山中应存在它源型油藏,并且具有相当的规模.  相似文献   
994.
王亚平  裴韬  许春雪  陈德兴 《沉积学报》2004,22(Z1):135-139
通过对不同深度土壤中Hg和As含量的测试、污染状况的分析与调查,了解Hg和As元素在不同深度土壤中的累积层位、垂直迁移过程,进而探索Hg和As元素的转移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即形成"化学定时炸弹"的可能性).对北京东南郊南苑土壤钻孔剖面研究发现,在深度为13.66~16.00 m之间的土壤层,pH剧烈变化,As元素含量明显增高,初步判断该层位是污染物的主要累积层位.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四川大槽地区水系沉积物铂、钯异常源的示踪和查证,发现镍矿体中伴生的铂钯是水系沉积物中的铂钯源,通过土壤测量和岩石剖面测量,发现一镍矿体,平均镍含量为0.23%,铂 钯矿的最高品位0.4g/t,地表矿体已控制规模为130m宽,325m长,显示该地区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96.
河北后龙沟金矿地质特征、发现过程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福 《矿产与地质》2004,18(2):113-117
后龙沟金矿金矿化主要产于火山角砾岩体中,是冀北一种新的金矿类型。笔者总结了在地质、化探密切配合下发现隐伏的后龙沟金矿的过程。认为该矿床的发现对洞子沟地区普查找矿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97.
祁连西段龚岔口地区榴闪岩的高压变质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祁连中新元古代的被动陆缘与野马南山构造单元结合部位的构造混杂岩带中发现了榴闪岩,对榴闪岩的岩石组合及其主要矿物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变质带是在约381~404℃和0.88~1.60GPa的低温高压变质条件下形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分析,认为龚岔口低温高压变质带的产出构造环境可能是在祁连加里东期洋盆封闭过程中,中祁连陆块与火山弧碰撞,陆块前缘被俯冲下插带到很深的环境中,形成榴闪岩之后,在俯冲带后退的后续构造伸展和隆起过程中上升折返至浅处形成。该高压变质带的发现对于深入研究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公元1430年前中国测绘美洲——《坤舆万国全图》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性与定量分析《坤舆万国全图》和同时期的欧洲绘世界地图:墨卡托(1569)、奥特里乌斯(1570)、墨卡托(1595)北极圈地图和普兰修斯(1594)地图,揭示《坤舆万国全图》内容并非采自欧洲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显示文艺复兴前的欧洲,而美洲一半的地名在同时期的欧洲绘地图上没有出现,部分是利玛窦去世至少200年后欧洲人才知道的地理.《坤舆万国全图》准确标示今日的加利福尼亚、雷尼尔山(雪山)、阿拉斯加的冰川峡湾(美湾)、安克拉治附近的水潮与北美最高峰迪纳利(水潮峰)纬度与地理特征完全符合,南美智利与秘鲁的经度比较正确.普兰修斯与墨卡托的地图严重错误和不确定.《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国地名地理不是利玛窦年代的,是公元1430年以前的,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60年以上.传教士卫匡国1655年出版的《中国新地图集》不可能是他测绘,只能翻译中国原数据,说明明代中国有能力测绘大面积有准确经纬度和球形投影的地图.这两种地图证实中国的世界地理知识和地图学并非来自西方.《坤舆万国全图》证明中国明代大航海是世界地理大发现与地图学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999.
彭琪瑞 《地质论评》1941,6(Z2):291-292
贵州威宁县属妈姑镇之东北约三十五里,地名板房,为通铁矿山所必经。二十九年秋本所作铁矿之地球物理探测,经行该地时,于道旁泥土中发现类似木化石一块。后作者赴该山调查矿区地质,除截取该化石一段外,并发现附近有流纹岩,其中且有羊齿  相似文献   
1000.
郭宗山 《地质论评》1948,13(Z2):266-266
此新纺缍虫发现於甘肃南部武都县洞门前之上二叠纪灰色石灰岩中,与Schwagerina及Neoschwagerina共生。其特点为(1)隔板(Septa)为有规则之褶皱;由极端(Pole)至中部(Median portion)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