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461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6-O-羧甲基壳多糖的细胞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血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研究6 -O-羧甲基壳多糖的细胞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 浓度的6-O-羧甲基壳多糖对红细胞溶 血率小于5%,说明该材料无溶血现象。以手术缝合线和500μg/mL的苯酚为对照研究不同分 子量的6-O-羧甲基壳多糖分别在1000μg/mL和2000μg/mL浓度下对大白鼠皮肤成纤维细胞 生长的影响,经过2d,4d,7d细胞培养,细胞增殖率均大于100%,说明该材料对成纤维细胞 无毒性效应且对大白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分子量越小促生长作用越强,随 着培养时间延长促生长作用亦增强。此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6-O-羧甲基壳多糖作为医 用生物材料在细胞毒性方面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2.
鲎血细胞提取物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酸抽提法和Sephadex G-50凝胶层析从鲎血细胞中分离出含有一低分子量组分的提取物,SDS-PAGE显示一条区带。提取物可以抑制内毒素诱导的鲎试剂(TAL)反应,抑制金色葡萄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并发现25mg/L的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3.
紧密角管藻生活史中三类细胞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团老  林均民  谢宏  杨听林  胡韧 《台湾海峡》2000,19(4):T002-T004
通过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紧密角管藻(Cerataulina compac-ta)的细胞、休眠孢子和复大孢子壳壁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该藻生活史出现的在类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有明显判别。其中,休眠孢子还分有无性和有性形成的两种类型,它们的形态结构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且具多样性。以上三类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显示各自的形态与其生理功能和生态适应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4.
Cultivation of marine spong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ponges are the most primitive of multicellular animals, and are major pharmaceutical sources of marine secondary metabolites. A wide variety of new compound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sponges. In order to produce sufficient amounts of the compounds of the needed, it is necessary to obtain large amount of sponges.The production of sponge biomass has become a focus of marine bio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索茯苓酸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大鼠基质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51只SD大鼠于腹腔内异位移植子宫内膜组织构建EM大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茯苓酸低剂量(3.5 mg/kg)组、茯苓酸高剂量(7.0 mg/kg)组、茯苓酸高剂量(7.0 mg/kg)+盐酸多索啡(0.2 mg/kg)组,每组各12只,另取12只SD大鼠只开腹不移植,设为假手术组,药物分组处理后测定各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异位子宫内膜组织铁死亡指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铁含量]、血清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异位子宫内膜组织铁死亡相关蛋白[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环加氧酶2(PTGS2)]与AMPK/GSK-3β/Nrf2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原代培养EM大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茯苓酸低浓度(40 mg/L)组、茯苓酸高浓度(80 mg/L)组、茯苓酸高浓度(80 mg/L)+盐酸多索啡(10 μmol/L)组,以药物分组处理后,以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各组细胞增殖及凋亡;以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铁死亡指标GSH及MDA水平、铁含量;以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及AMPK/GSK-3β/Nrf2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MDA水平及铁含量、血清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TNF-α及IL-6水平、ACSL4及PTGS2蛋白表达升高(P<0.05),GSH水平、p-AMPK/AMPK、p-GSK-3β/GSK-3β及Nrf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茯苓酸低、高剂量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MDA水平及铁含量、血清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TNF-α及IL-6水平、ACSL4及PTGS2蛋白表达降低(P<0.05),GSH水平、p-AMPK/AMPK、p-GSK-3β/GSK-3β及Nrf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且高剂量茯苓酸作用更强;盐酸多索啡可减弱高剂量茯苓酸对EM模型大鼠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茯苓酸低、高浓度组大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活力、MDA水平及铁含量、ACSL4及PTGS2蛋白表达降低(P<0.05),凋亡率、GSH水平、p-AMPK/AMPK、p-GSK-3β/GSK-3β及Nrf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且高浓度茯苓酸作用更强;盐酸多索啡可减弱高剂量茯苓酸对EM大鼠内膜基质细胞的作用。结论:茯苓酸可减轻EM大鼠炎症及铁死亡,抑制其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及异位内膜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GSK-3β/Nrf2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6.
蔡燕雯 《海洋世界》2005,(11):31-32
和生物所具有的其他特征一样,视觉也是在环境的选择压力和胁迫下,借进化之手塑造而成的。即便是在除视觉以外的其他方面都非常相似的近源物种,在特定的外界环境下,由于自身感光器也只能适应特定波长的光,其视觉感应也会出现微小的差异,从而做出不同的反应。那么,在一个相对较短的进化时期里,生物体构成色觉的要素是如何产生变化的呢?科研人员通过对栖息在东非大裂谷三大湖系的一个亲缘  相似文献   
137.
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学分会第13次学术年会于2007年10月10—12日在贵阳黔云培训中心召开,与会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教学和生产单位。学术交流的内容十分广泛,反映了我国化石藻类研究的现状,从现代到25亿年,从高等多细胞生物到低等藻类,从陆地到海洋,从地层对比到生物演化。热烈的讨论与细致的交流,得到了代表们的好评。  相似文献   
138.
华南伊迪卡拉纪"庙河生物群"的属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南方伊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中,保存了以"庙河生物群"为代表的宏体碳质压膜化石群,以大量底栖固着的多细胞藻类为主,还包含推测的后生动物和海绵动物、可疑的遗迹化石等多门类生物化石,化石类型多样、分异显著,代表着新元古代"雪球"冰期之后和寒武纪早期后生动物大爆发前夕地球早期多细胞生物的一次大规模的进化辐射事件。本文通过比较湖北秭归庙河和贵州江口翁会两个典型产地的宏体化石优势属种的形态特征,以及两地所处的沉积古环境,分析探讨了这些优势类别与现生多细胞生物(包括红藻、褐藻和绿藻三大高级藻类)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寒武纪之前大约35~10Ma间,各门类多细胞藻类广泛发育,与后生动物的先驱分子构成独特的古生态群落。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前期研究中发现一合并脑血管狭窄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为探索血管狭窄的病因,本研究构建该家系患者NF1基因共同突变产物NF1~180mut的过表达质粒,观察该质粒在脑血管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设计NF1~180mut全长序列的相应引物,采用pEGFP-N1作为载体框架,构建pEGFP-N1/NF1~180mut表达载体,通过Western blot法及共聚焦检测其蛋白表达;之后采用脂质体转染重组质粒于脑血管平滑肌细胞或内皮细胞中观察NF1~180mut在两种脑血管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①成功构建了NF1~180mut表达载体;②该表达载体可在脑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内表达;③初步通过细胞计数研究及增殖实验显示NF1~180mut对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有一定的作用。结论 本研究中构建了NF1-Q181X突变后的产物NF1~180mut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NF1~180mut导致脑血管狭窄发生的通路提供了良好的体外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了解HBV相关肝病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PD-1、Tim-3的表达情况,探讨PD-1和Tim-3的表达与血清HBV-DNA载量的相关情况。方法 选择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74例,其中CHB患者30例,LC患者24例,HCC患者20例,健康对照18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面PD-1、Tim-3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量,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统计各组患者PD-1和Tim-3的表达率,比较各组差异,分析其与病情的相关性。结果 CHB、LC、HCC组外周血NK细胞表面PD-1和Tim-3的表达率分别为34.46%±7.31%、59.09%±12.35%、61.49%±15.26%和19.18%±6.05%、28.64%±11.20%、31.24%±11.85%,均高于对照组(P<0.01),LC组和HCC组明显高于CHB组(P<0.01),LC组和HC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CHB组,PD-1的表达率与HBV-DNA呈负相关关系(R=-0.437,P=0.033)。CHB、LC、HCC各组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水平分别为0.66±0.63、0.75±0.66、0.85±0.71和1.76±0.88、1.83±1.23、1.60±0.53,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HBV相关肝病患者NK细胞表面PD-1、Tim-3表达均增加,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增加表达的PD-1与血清HBV-DNA载量存在负相关性,HBV肝病各组血清TNF-α、IFN-γ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