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7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彭珏  何金廖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7):1098-1112
直播带货是在互联网时代快速崛起的新兴电子商务业态,同时也是粉丝经济的表现形式之一,已有文献缺乏从地理学视角对粉丝经济开展研究。论文基于网络空间理论,以抖音带货主播为例,结合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及城市舒适性理论构建了影响中国带货主播空间分布的指标体系,运用区位熵、莫兰指数、冷热点分析方法,对中国带货主播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可视化分析,通过空间回归模型探析了影响带货主播的地理因子。研究表明: ① 带货主播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现象,且高度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广州、杭州最为突出;② 以直播带货为例的粉丝经济正在重塑中国原有的城市等级体系,具有娱乐传媒、电商、旅游特色的城市(如长沙、金华、丽江),对带货主播有很强的吸引力,甚至超过部分一线城市;③ 通过空间回归分析发现,电商创业环境、文化旅游对粉丝经济生产者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生活便利性与自然环境也具有重要影响;相比而言,人力资本影响较小,专利数量甚至对带货主播具有较明显的挤出效应,说明直播带货具有很强的草根性。研究为揭示粉丝经济的空间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详实的实证案例,为地方政府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核密度估计(KDE)方法是分析点要素或线要素空间分布模式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目前线要素核密度方法只能分析线要素在二维均质平面空间的密度分布,不能正确分析交通拥堵、交叉口排队、出租车载客等线事件在一维非均质道路网络空间中的密度分布。本文提出了一种网络空间中线要素的核密度估计方法(网络线要素KDE方法),首先确定每个线要素在网络空间上的密度分布,然后根据网络空间距离和拓扑关系确定网络空间的线要素核密度与时空分布。以出租车GPS轨迹数据中提取的"上客"线事件为例,分析出租车"上客"线事件在网络空间中的密度分布,通过与现有方法比较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更能准确反映路网空间中线事件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3.
利用百度指数提供的"用户关注度"功能,通过关键词搜索,获得中国第一批66个5A级旅游景区2006年9月1日至2007年8月31日每天的络空间关注度数据,并对其中具有完整数据系列的53个景区展开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旅游景区络空间关注度在时间分布上具有以下特征:周内呈现周四三二高、周日与周六低的"手掌"模式,其中南方景区和自然类景区尤为明显;年内呈现4月、8月最高的"双峰"模式,其中自然类景区表现出4月、7月、9月最高的"三峰"模式。研究还发现,旅游景区络空间关注度是其现实游客量的前兆:周内表现为"日前兆",即一周之内,以周五为代表的旅游景区工作日络空间关注度是其周末游客量的前兆;年内表现为"旬前兆",即一年之中,旅游景区络空间关注度是其后1~2周游客量的前兆。"前兆效应"也呈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相关机制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34.
城市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具有高度文明的聚居形式,自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全球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类将进入到城市世纪,而城市研究由此也受到学术界的日益关注,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5.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信息与通信技术已经重构了时空关系,其中网络空间对传统时空观的颠覆最为典型。网络空间的地理研究包括外部、内部与相互作用三个层面。在界定网络空间的空间归属前提下,提出了其物质性构建的体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外部物质层面所蕴含的地理内涵。研究表明:网络空间的本质是一个由信息组成的虚拟空间,其既属于社会空间,也在地理空间研究范畴内;信息基础设施、网民、建设与管理实体是构建网络空间的三大物质性组分,也是进行网络空间外部层面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网络空间构建的物质基础在地点与地理位置、距离与尺度、障碍与边界、区域与区域分异等传统地理关注领域仍具有重要地理意义;城市本身演变为了信息城市甚至是智慧城市,且其与信息基础设施一起成为城市网络分析的新要素;网络空间制图是帮助我们理解和认知网络空间地理涵义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6.
网络空间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路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网络空间作为人类活动新的空间形态,是人和信息的共同载体,网络空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对网络空间的科学刻画,是网络事件分析、网络空间治理、网络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石,也是信息化时代地理学研究拓展的新领域。在全球网络空间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亟需加强地理学与网络空间安全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在传统地理学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创建网络空间地理学。网络空间地理学是地理学研究内容从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的延伸,理论基础是从传统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理论演变为人地网关系理论;研究内容包括构建网络空间、现实空间的映射关系,在网络空间重新定义传统地理学关于距离、区域等基本概念,构建网络空间可视化表达的语言、模型、方法体系,绘制网络空间地图,探究网络空间结构和行为的演变规律等;技术路径包括网络空间要素数据采集与融合、网络空间可视化表达、网络空间态势与行为智能认知等,其中智能认知涵盖了网络空间态势现状评估、网络热点事件传播与溯源分析、网络事件态势模拟与风险预测等。网络空间地理学的创建将为网络空间的科学认知、地理学与网络空间安全等学科建设以及国家网络安全防控和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37.
城市群空间性质的透视与中原城市群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区域是地理学理论建构的核心论题。在地理学发展进程中,对区域的论争主要围绕地域空间、网络空间和空间的生产展开,并呈现出由单一维度向多维度转变的趋势。城市群空间是一种新的区域空间,具有地域空间、网络空间、空间的生产与建构等多重属性。空间具有社会性和历史建构性,对空间的关注正从空间中的生产向空间本身的生产转变。空间生产离不开权力运作,空间是话语建构的产物。中国对城市群概念的认知和范围界定的争议源于区域概念的多重属性。以中原城市群的构建过程为实证案例,提出了中原城市群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城市群究竟是什么?"这一核心论题,透视了城市群空间的多重性质。最后,针对单一维度的局限性,提出了认知和界定城市群的多维度框架,包括领土(Territory)、地方(Place)、尺度(Scale)、网络(Network)和功能(Function)五个方面,并指出了今后进行城市群研究需要关注的理论重点。  相似文献   
38.
网络旅游信息访问量与现实旅游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密切相关。运用Google搜索解析,对2005—2009年中国自驾车旅游网络空间关注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展开研究有助于分析现实自驾车旅游市场演变规律。研究发现:(1)时间上,自驾车旅游网络空间关注度稳步增长,季节规律显著,前兆效应明显。(2)空间上,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由南方向北方的扩散规律,且各省(区、市)差异明显,可运用"份额-集中性"矩阵细分为稳定型强势市场、爆发型强势市场、爆发型弱势市场、稳定型弱势市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39.
基于微博平台的中国城市网络信息不对称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映雪  甄峰  王波  邹伟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12):1353-1362
网络信息空间的空间关系及信息流研究为信息化影响下的地理空间演变研究奠定基础。借助微博这一新兴网络信息传播平台获取中国城市间网络信息联系数据,采用流分析方法呈现城市间网络信息联系的空间格局。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网络信息关系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空间极化不对称格局。网络空间不对称格局与地理距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密切关联性,表现为:城市对外网络信息总不对称度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相对一致性;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对城市间网络信息不对称程度影响的距离衰减性;城市间网络信息不对称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相对一致性;东、中、西部三大地区间网络信息不对称关系与经济发展梯度的相对一致性。  相似文献   
40.
网络空间同位模式的加色混合可视化挖掘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位模式挖掘是空间数据挖掘的热点问题之一,应用领域广泛。已有的同位模式挖掘方法一般采用统计或数据挖掘的方式,要求对复杂的数学公式、算法及相关参数等有深刻的理解,主要针对同质的欧式空间中地理现象。而城市空间中人为地理现象大多发生在网络空间,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网络空间同位模式可视化挖掘方法。该方法利用视觉语言表达网络空间现象之间的影响和交互作用。首先,利用网络空间核密度估计表达网络空间现象的分布情况和影响范围,为网络空间现象的同位模式挖掘提供支持,并建立单个地理现象分布情况与颜色之间的映射;然后基于色光加色混合原理获得两个地理现象相互影响的认知,借以挖掘空间同位模式。本文提出的方法属于形象思维,具有直观,形象和易感受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