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测绘学   103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314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16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提出不受资料输入顺序影响的模糊密度聚类法。给出模糊点密度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并用渤、黄、东海的温盐资料,进行模糊密度聚类计算,对聚类结果及水团划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2.
本文研究川滇地区块体划分与区域地壳应变.首先,对川滇地区GPS水平速度场采用K-medoids聚类法直接聚类;然后,基于改进的K-medoids方法,利用GPS站点地理位置与水平速度场对初步聚类结果联合约束进行第2次聚类分析,并结合F统计检验法确定各块体边界;最后,运用整体旋转线性应变模型计算各块体的应变参数,分析水平运动、应变场空间分布与区域构造变形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川滇地区的GPS聚类分析结果与地质学提出的板块划分结果相吻合,为块体划分提供另一种方式;整体旋转线性应变模型计算的应变结果显示川滇菱形块体表现为最大剪应变和面应变率梯度高值区,表明该区域积累了一定的弹性应变能,具有发生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43.
选取2002—2007年陕西省雷电灾害易损性分析指标的统计研究结果作为变量,采用Ward’s法对陕西10个地市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并用迭代聚类分析法检验聚类解。结果表明西安属高风险区,渭南、咸阳属次高风险区,宝鸡属中风险区,其它地市属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244.
分析整理2003-2012年吉林省历史雷灾记录,利用48个气象站人工观测雷暴日数序列和2011年《吉林省统计年鉴》数据,结合应用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吉林省县(市)雷电灾害易损度计算模型。利用自然断点法对模型计算出的易损度进行分级,实现了吉林省各县(市)的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区划结果表明:吉林省的雷电灾害风险由强到低呈现出由中部向周边递减的结构,强风险区主要位于吉林省中部和南部的地级市本市;高风险区主要位于中部和南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县(市);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则主要集中于东部山区和西部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245.
长江口EnviSat测高数据的波形分类重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福凯  沈云中 《测绘学报》2015,44(6):616-624
采用波形分类重构算法处理EnviSat卫星从2002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长江口近岸海域28°N~32°N、121°E~125°E范围内的波形数据。该区域内海洋波形、波形后缘前端出现峰值的波形、波形后缘后端出现峰值的波形、似镜面波形和复杂波形分别占89.03%、2.95%、0.45%、3.31%和4.26%。根据不同的波形类别采用不同波形算法进行波形重构。同时,分析了不同重构算法之间的系统偏差,并据此确定OCOG算法、Threshold算法和子波形算法的最优阈值水平分别为65%、45%和50%。重构结果表明,波形分类重构算法优于其他波形重构算法,能有效改善原始海面高的精度,改善程度在16.62%~53.86%之间。此外,重构后交叉点差值小于重构前的交叉点差值,与轨迹P089、P411形成的交叉点的海面高差值由1m降低到25cm左右,其余交叉点的差值均在2~6cm。  相似文献   
246.
247.
合肥市PM10 输送轨迹分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2001—2005年合肥市逐日72 h后向轨迹按季节分类,结合PM10日均浓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输送轨迹与该地区PM10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方向后向轨迹所对应的PM10平均浓度有明显不同;最高PM10平均浓度对应的后向轨迹在春、秋和冬季都是来自西北方向,它们与季节平均的相对距平分别为44%,20%和31%;夏季为东北方向,与季节平均的相对距平为20%;其次为本地轨迹,各季的相对距平分别为5%,16%,18%和17%。根据分析得出合肥地区6组易于出现高浓度PM10的后向轨迹及对应的天气形势,并简要分析了其特征。气溶胶的远程输送主要发生在自由大气层,区域输送主要发生在边界层内。合肥地区大气污染事件超过50%与远程输送有关。移动快的气团不一定对应低浓度的PM10。  相似文献   
248.
基于1964-2003年内蒙古有关台站的逐日气温数据,对前20年(1964-1983年)和后20年(1984-2003年)的候平均气温中值进行了对比,并利用k-means方法进行了候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聚类分析,旨在阐明内蒙古气温变化的时空特点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全境年平均气温普遍上升,没有下降的现象.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气温变化格局不同,北部变暖比南部更为明显,冬季和夏末秋初变暖出现得更频繁.绝大部分地区大多数候平均气温都有所上升,而且候平均气温变化存在纬向地带性.大多数台站四季里都有一些显著升温的候,显著升温在冬季发生得更为频繁.同时,有少数几个候出现气温下降的现象,但未达到显著下降的程度.内蒙古绝大部分地区候最高、最低气温都有所升高,但二者的差值在缩小.候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有所提前,候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有提前也有推迟,但总体上不同地区候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更加同步.因此,候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均一性有所增强.候最高气温出现时间与候最低气温出现时间的间隔有扩大迹象.总之,全球气候变暖降低了气温的季节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49.
在深刻理解和谐社会科学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社会发展实际,选取5个子系统34个评价指标,构建华东六省一市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9》最新统计数据,对比运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 聚类法,对华东六省一市和 谐社会发展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六省一市和谐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依次分为3类:第1类为上海;第2类为江苏、浙江、山东;第3类为福建、江西、安徽.评价结果符合华东地区社会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250.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广安市近50年冬季气候资料的聚类分析,研究冷冬气候的演变规律;结合太阳黑子活动资料、夏季极端异常气候事件分析,发现广安市异常冷冬年的发生发展和一月太阳黑子活动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与本市盛夏期间极端气候事件有明显的周期性对应关系;从而探索得出对异常冷冬年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为准确预测冷冬,特别是预测异常冷冬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