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146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印度洋掀起数十米高的惊涛骇浪,所到之处,人员和财产损失惨重。这不是灾难故事片,而是刚发生不久的实情!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自然灾害,在人们辞旧迎新之时,以吞噬十几万人生命的残酷现实,凸显了自然灾害的强大破坏力。  相似文献   
82.
自然灾害频发是贫困治理的难点之一,我国每年因灾致贫返贫人数占到贫困人口的1/5。四川作为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和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区域之一,通过防灾减灾实现减贫是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a来,四川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地震、滑坡、泥石流、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充分领会各个时期中央对于灾害与贫困治理的精神,逐渐完善了防灾减灾和减贫体系,四川省在2020年底实现了现行贫困标准下的全面脱贫,在灾害与贫困治理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83.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加剧,传统以政府为主体的灾害管理体制和机制已经无法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因此开展国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本文介绍了我国灾害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及转型过程,提出关于我国气候变化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治理具体路径的建议措施,包括完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治理体系,实现五个长效机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84.
农村社会发展状况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息息相关,提高农村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对农村社会发展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以湖南省各地级市州农村为研究对象,从敏感性和恢复力两个维度建立社会脆弱性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函数法测算敏感性、恢复力和脆弱性指数,分析2018年湖南省农村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结果表明,湖南省农村社会脆弱性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呈现“东低西高”的分布格局;多数地区的农村社会脆弱性处于低位水平,地区分异显著,具有两极分化分布特点,张家界地区最高,长沙和衡阳地区最低。在中低社会脆弱性的农村,恢复力指数对社会脆弱性贡献最大,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水平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水平。在高社会脆弱性的农村,敏感性指数对社会脆弱性贡献度最大。  相似文献   
85.
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个类型。自然灾害是由大气灾害、生物灾害和地质灾害(可能还应有天体灾害)三大类型相互有机结合而成的一个系统,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这个复杂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86.
一般把发生在海洋上和海滨地区的,由于海洋自然条件产生异常或激烈变化而引发的灾害,称为海洋自然灾害。 风暴潮是发生在海洋沿岸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主要是由强风或气压骤变及高潮水位共同引起,爆发的时候局部地区水位猛然增高,酿成重大灾害。在温带气旋鼎盛的春秋季节,常发生温带风暴潮,以中纬度沿海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87.
88.
89.
本文提出了利用空间数据库和GIS技术整理分析方志、古籍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总集》中记载的各种自然灾害信息,采用面向对象的Geodatabase数据模型,建立了中国全区域的,多朝代的,多自然灾害要素的,带有地理特征的关系型数据库,实现了数据的统一描述与管理,并根据专题数据制作了单一灾害要素、多种灾害要素的专题地图,可视化分析了历史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最后将地图进行网络发布以实现数据共享。结果表明GIS有利于方志、古籍的数字化整理与分析,实现了以信息技术保护、传播和有效的利用方志资料。  相似文献   
90.
沿海港口自然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多灾种复合为背景,选取沿海城市中重要的基础设施——港口为研究区域,包括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深圳港、广州港,从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等方面选取指标,探讨构建了沿海港口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评价结果为:沿海港口的灾害风险指数相差较大,风险值在空间上表现出长江三角洲沿岸>珠江三角洲沿岸>环渤海沿岸:评价结果可以为沿海港口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