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8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测绘学   532篇
大气科学   287篇
地球物理   379篇
地质学   543篇
海洋学   279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33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自返式微型地热探针水下运动特性以及其贯入深度关系到其能否正常入泥工作,针对自返式微型地热探针的结构,对其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并针对海洋流场及海洋底质,抽取关键参数,建立探针投放过程中的流场模型和底质模型。将所建立模型导入数据分析软件,先分析探针在投放过程中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相关运动特性,然后拟合为探针下行过程中下行深度和横向漂移的轨迹图,可见其水平方向最大位移约为106 m。在理论上论证了探针在下行过程中的姿态稳定性。通过计算论证了自返式微型探针在依靠自身重力的情况下,自动贯入海底沉积物进行热流测量工作方式的可行性。并在最后通过海上试验,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992.
1997年Geller等人曾发表"地震不能预报",因为在自组织临界系统中尺度不变性是普遍存在的,而地球正处于自组织临界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小地震具有某种概率,如瀑布般触发大的地震事件。但是在物理上,只有对应其地震震级的应力能量得到有效释放,才能有大地震的发生。利用对这种应力的依赖性可以进行地震预测,方法就是利用剪切波分裂来监控即将发生地震的周围岩体的应力积累。这项技术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由于假定的不可预报性,所以需要清晰的论证才能被普遍接受。雪崩也是自组织临界现象。近期通过二维球形素珠堆进行的雪崩实验观测表明,具有自组织临界性的自然物理现象是能够预报的,如雪崩、地震等。预报地震和雪崩的关键是监控母体介质,而不是即将发震的震源区。  相似文献   
993.
忽视自退磁效应的影响,会导致磁异常反演结果的误差,影响地质解释的效果,这使得人们在实际应用中不得不考虑退磁的影响.本文对考虑自退磁影响的三维复杂形体磁场正演和反演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论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实际应用中的困难,提出了考虑自退磁影响的三维复杂形体磁场正反演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4.
在地震子波因果、混合相位的假设下,本文突破突破滑动平均(MA)型假设的地震子波提取技术,提出一种阶数吝啬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对地震子波进行参数化准确建模的方法.针对地震子波ARMA模型定阶困难,超定阶容易造成计算量大、运算速度慢,欠定阶不能满足精确子波的要求,本文采用基于自相关函数的奇异值分解(SVD)法确定AR模型阶数,同时将信息量准则法与高阶累积量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MA模型定阶法.数值仿真和实际地震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所用方法可以有效地压制加性高斯色噪声,信息量准则法可有效提高MA定阶的准确率,在保证子波精度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模型阶数,实现运算高效率.  相似文献   
995.
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地震资料的反褶积处理是通过改造地震激发子波,进而消除地震激发子波在传播过程中所受的虚反射、层间多次反射和大地滤波等影响的一种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方法.反褶积的方法很多,如:脉冲反褶积、预测反褶积、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它们之间主要区别之一在于对地震子波的假设和估计地震子波的方法.所以在处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区域资料特征采取不同的反褶积方法.本文以河南省某煤预查区地震勘探为实例,着重总结和比较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应用研究表明,适当选择时窗和自相关步长进行自相关分析,地表一致性反褶积能够展宽频谱,压缩地震子波,并能校正地震信号的相位谱,输出零相位子波,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提高勘探能力.  相似文献   
996.
以某三塔自锚式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调整缆索初应变确定恒载作用下的成桥线形,基于静力平衡状态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三塔自锚式悬索桥的振型及频率。结构动力特性影响参数分析表明:主缆抗拉刚度、加劲梁竖向弯曲刚度、桥面恒载集度、矢跨比等参数对结构动力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7.
数据自相关多次波偏移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常规偏移方法中一般都需要压制地震数据中的多次波,仅利用一次波信息成像,把自由表面反射的多次波视为噪声,但是在多次波中也包含着地下结构信息,应该将其充分利用到成像中来.事实上,已经有不少成像方法试图利用多次波信息,但是大部分方法都需要对多次波进行预测.本文提出了基于傅里叶有限差分偏移算子的数据自相关偏移方法.在这种偏移方法中,对含有一次波和多次波的地震数据,分别进行下行和上行延拓,然后直接利用常规的互相关成像条件成像.由于波场延拓采用了傅里叶有限差分算子,其计算效率高,能够很好地对复杂介质中的地震数据进行延拓.在数值试验中,使用了一个含散射点的三层模型和Marmousi模型.合成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对更大范围的地下构造成像,比常规的只利用一次波的傅里叶有限差分法照明度更好,并且在浅层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我们提出的数据自相关策略易于实现且避免了繁杂的多次波预测,这对于复杂地下构造成像可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变形监测分析的模型与方法主要是针对单点时序的分析,建立大坝位移自回归模型可实现大坝位移预测预报,但传统自回归模型都是针对单测点进行的,这意味着需要对所有的测点进行建模,将会造成大量模型冗余.而大坝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测点间的位移在空间上是相互关联的。单点自回归模型并未考虑着这种相关性,为了考虑测点间的这种空间相关性并建立统一的模型,本文采用时空自回归方法对五强溪大坝位移监测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建立了大坝位移的时空自回归模型。通过对大坝引张线测点的建模与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时空自回归模型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对位移监测数据序列进行较好的拟合与预测。  相似文献   
999.
针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场地资料较少的情况,为满足工程和防震减灾的需要,对北麓河和二道沟二个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多年冻土场地进行了地脉动台阵观测,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设计了地脉动台阵,进行了加速度记录观测。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滤掉信号中的长频率漂移及直流成分,对各测点加速度数据记录的水平和竖向的最大加速度与平均加速度进行了统计,表明北麓河场地更为坚硬。通过单点谱比法对场地卓越频率进行了分析,两个场地的竖向卓越频率波动的范围大致在3.0~5.5Hz,属较硬实场地。通过改进的空间自相关方法计算了空间自相关系数,提取了Rayleigh波相速度频散曲线,与正常提取结果及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地脉动台阵布置和Rayleigh相速度提取方法的合理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000.
广西典型岩溶区土壤水分含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室内实验测试获取182个土壤水分含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半方差函数和Moran’s I统计量对研究区域土壤水分含量的空间自相关关系、空间相关尺度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土壤水含量平均值为16.97%,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土壤水分含量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异质性;(2)研究区域土壤水分含量Moran’s I指数为0.423,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水分含量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在0~21 km和31~34 km范围内土壤水分含量自相关性为正,在21.7~31 km和34~45 km范围内自相关性为负;(3)Lisa聚类图表明,土壤水分含量空间聚集区和空间孤立区相伴存在,其中“高—高”空间聚集主要分布在马山县东北部,“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低—低”聚集区和“高—低”孤立区土壤水分含量缺乏风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