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内蒙古宁城县道虎沟叶肢介化石群的时代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沈炎彬  陈丕基  黄迪颖 《地层学杂志》2003,27(4):311-313,T003
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道沟含丰富的叶肢介壳瓣及许多珍罕的软体化石 ,计有 1属 4种 :Euestheria ziliu-jingensis Chen,Euestheria haifanggouensis Chen,Euestheria jingyuanensis Chen,Euestheria luanpingensis Shen etNiu。这些分子都是我国中侏罗世早期自流井真叶肢介 (Euestheria ziliujingensis)动物群的重要成员 ,以个体较小、壳瓣圆或椭圆形、生长带具小网状装饰、种类单调、密集群生为特点 ,主要出现于中侏罗世早中期 (Bajocian- MiddleBothonia)。特别是 Euestheria luanpingensis Shen et Niu及其软体化石在道沟的发现 ,证明其层位应与冀北滦平九龙山组相当。道沟叶肢介群与中侏罗世晚期的假线叶肢介 (Pseudograpta)动物群的面貌相差甚远 ,与比其层位更高的大北沟组的尼斯脱叶肢介 (N estoria)动物群及义县组的东方叶肢介 (Eosestheria)动物群迥然不同 .  相似文献   
42.
中国中侏罗世哺乳动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强  袁崇喜 《地球学报》2008,29(3):377-384
本文介绍了中国北方东部地区发现的几种中侏罗世哺乳动物:纤细辽兽、獭形狸尾兽、远古翔兽和粗壮假碾磨齿兽,除纤细辽兽发现于辽宁凌源房身九龙山组外,其他3种哺乳动物化石均发现于内蒙古宁城道沟地区的髫髻山组.这些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中侏罗世生物群的组成,加深了人们对于中侏罗世哺乳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而且为解决我国北方东部地区晚中生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证据.  相似文献   
43.
九月的林州,层林尽染,叠翠流金。9月25日上午,河南林州红旗渠·林虑山省级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仪式在林州市隆重举行。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张荣军、副处长李明,省地调院副院长刘成社,安阳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逯建修,林州市市长郑中华、副市长常慧芹等出席开园仪式,并为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剪彩。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拉林金矿构造控矿规律研究,认为矿区占绝对优势的浸染状矿化主要受角砾岩筒构造控制,矿化不均匀,矿体形态不规则;通过分析该角砾岩筒内角砾岩的特点,结合一般浅成、半浅成角砾岩筒的垂向分带规律,推测该角砾岩筒已剥蚀到了中下部。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确定了该金矿的原生晕轴向分带规律,矿区深部存在着强尾晕异常叠加前缘晕异常的现象,推测深部存在隐伏矿化。由此可见拉林金矿总体剥蚀程度较大,但深部还存在着一定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45.
卢守卿 《河南地质》2000,18(3):167-172
睛石矿床赋存于耀岭河岩组一套基性海底喷发岩系中,受北北西向的一组缓倾斜的构造裂隙控制。本文将矿床划分为个矿体,对其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6.
喜峰口在河北迁西县境西北50多公里处,是万里长城上的一座雄关险镇。喜峰口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古称卢龙塞,路通南北。汉代曾在此设松亭关,历史悠久。东汉末,曹操与辽西乌桓作战。东晋时,前燕慕容进兵中原,都经由此塞。后易名喜逢口。相传昔有人久戍不归,其父四处寻问,千里来会,父子相逢于山下,相抱大笑,喜极而死,葬于此处,因有此称。约至明永乐后,讹称为喜峰回。明景泰三年(1452)筑城置关,称喜峰口关。今通称喜峰口。  相似文献   
47.
《国土资源情报》2014,(9):F0003-F0003
内蒙古宁城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蒙、冀、辽三省交界处,总面积80.17平方公里,由道沟化石遗迹园区、热水温泉园区及具有保护价值的部分区域组成。2009年8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成立。 公园内广泛发育中生代地层,产出的獭形狸尾兽、远古翔兽、天义初螈、粗壮假碾磨齿兽、七腮鳗等20多个门类的古生物化石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蜚声国际,以其独特性、稀有性被古生物学界定名为“道沟生物群”。  相似文献   
48.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2):F0002-F0002,I0001
黄小,研究员,我国知名土地经济研究专家,2006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原党委书记、巡视员。  相似文献   
49.
位于上黑龙江盆地内的拉林金矿床为区域重要的金矿床之一,关于该矿床的成因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为厘清拉林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赋存状态,确定矿床成因及形成机制,作者运用LA-ICP-MS原位测试技术,分析了矿床中不同期次黄铁矿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该矿床存在PyI、PyII和PyIII三期黄铁矿,不同期次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差异明显,PyII为金主成矿期,其Cu、Pb、Zn、Ag、Au、Bi、As、Mo、V、Cr、Mn、Sb、Sn和Ga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在PyI、PyII和PyIII三期黄铁矿中,Co、Ni、As、Se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而Cu、Pb、Zn、Bi及Te、Mo、V、Cr、Mn、Sb、Sn、Ga分别以金属矿物微粒及纳米微粒金属矿物包体存在于黄铁矿颗粒中或间隙;Au、Ag以银金矿微粒形式存在于黄铁矿晶体及间隙中,且As在Au的迁移、富集和沉淀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三个不同期次黄铁矿的Co/Ni值均小于10,且在Co-Ni成因判别图中PyI主要分布于沉积区,PyII与PyIII则主要分布于沉积改造区及岩浆区.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认为拉林金矿床首先经历了早期沉积作用,之后受到来自含Au、Ag、Cu、Pb、Zn、Bi等元素成矿流体的热液叠加改造,成矿物质源于早白垩世深部岩浆,且成矿过程中存在岩浆热液与早期沉积地层的混染作用,是典型的斑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0.
家尖银金矿床为赣东北地区典型的受一组NE向韧脆性断裂破碎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银金矿床。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浅变质岩中,矿脉均产于断裂带内,具舒缓波状、膨大缩小、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等特征。研究表明,控矿断裂具有长期性、多期次和继承性活动的特点,经历了早期压扭性塑性变形、中期张扭性脆性变形和晚期压扭脆性变形3个演化阶段。通过地质调查、数据处理和成矿构造分析,认为成矿期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的构造应力场:σ1为190°∠2°,σ2为90°∠78°,σ3为280°∠12°,差应力约为71.3~99.3 MPa;银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构造应力场方向与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基本相同;石英碳酸盐阶段构造主应力方向表现为NW-SE向挤压。文章总结了断裂对矿体空间定位、似等距性分布、矿体侧伏等方面控矿规律,断裂面凹凸转换部位为成矿有利地段,矿体在水平方向和垂向上似等距性分布明显,并且整体大致呈45°向北东深部侧伏。结果表明,在矿区50线深部及北东部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矿区外围北东向韧性剪切带有后期脆性变形叠加的断裂破碎带为找矿有利地段。这对赣东北地区同类型矿床的深部及外围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