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562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1331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淘锡坝锡矿床是近年探明储量达大型的锡矿床,是一种新的锡矿类型-隐爆层间裂隙带型。文章介绍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化特征,对矿区的构造进行了重点解剖,对构造控矿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火山机构及北东向断裂是矿区的控岩构造,控制了白垩纪成矿花岗岩体的侵入就位。而火山岩中大范围的隐爆层间裂隙带是良好的容矿构造,矿体赋存其中呈似层状...  相似文献   
972.
通过对罗布泊干盐湖地区富水(矿)性特征的分析,指出盐湖及盐类液体矿床的储水介质、盐类矿体间连通性及晶体间孔隙是决定其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区域的附加构造应力场造成的地层(盐类地层)构造裂隙也是造成富水性差异与控水(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3.
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调查、钻孔和抽水试验,结合区域水文、气象、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资料,求得了矿体上部盖层裂隙岩溶水水文地质参数,且对裂隙岩溶水水量进行了计算;以“大井法”为主对矿坑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基本查明了矿区东部的水文地质特征;阐述自然条件下裂隙岩溶水对基岩裂隙水的补给微弱;当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时,易造成盖层裂隙岩溶水下渗溃入坑道,对下部矿体的开采将产生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974.
基于数值模拟软件PFC2D建立不同形式的缺陷岩石,探究完整岩石、含单孔洞缺陷岩石、含单裂隙缺陷岩石以及单孔洞+单裂隙缺陷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声发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缺陷岩石的力学性质不同,当岩石的缺陷面积相同时,裂隙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远大于孔洞的影响; 与无孔洞、无裂隙的岩石声发射特征相比较,孔洞、裂隙的存在使岩石的声发射特征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岩石声发射的最大撞击强度、撞击峰值数目以及应变范围的变化; 在相同缺陷面积条件下,单裂隙缺陷较单孔洞缺陷对于岩石声发射特征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75.
周友清 《福建地质》2014,(3):207-213
紫金山矿区南山坪矿段岩浆岩分布约占矿段面积的90%,主要为燕山晚期中细粒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和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次为燕山早期中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岩,脉岩及次火山岩脉。通过对矿段内地质特征、富水性、断裂构造导水特征及水质检验成果等资料分析研究,初步揭露了矿段内硫化物矿床承压水形成原因与储存规律。  相似文献   
976.
本文在大量的裂隙调查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西南某水电站坝址区中缓倾裂隙的地质特征,阐释了中缓倾裂隙的形成机制和发育模式。通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岩坡中缓倾裂隙总体与岸坡大体平行,是河谷下切伴生的岸坡应力分异和卸荷回弹形成的表生压致拉裂破裂体系; (2)岸坡的形成是河谷多期次下切的结果,河谷下切坡度变陡,后期形成的中缓倾裂隙亦相对早期宽缓河谷形成的中缓倾裂隙倾角增大,河谷侧向偏移致使凸岸坡体更有利于保存早期裂隙,因此凸岸坡体中上部多见中倾裂隙与缓倾裂隙同时存在现象; (3)峡谷的形成总体是间歇性快速下切,相对稳定阶段岸坡形成表生中缓倾裂隙,快速下切期间以河谷垂向卸荷为主,由此形成与间歇性快速下切各阶段相对应的裂隙密集区和裂隙稀疏区的间断分布。  相似文献   
977.
火山村铅锌矿属中低温热液铅锌矿床,矿体产于构造裂隙带中,围岩蚀变有碳酸盐化、硅化、褐铁矿化、萤石化、泥化.其中尤以硅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萤石化与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78.
徐文彬 《地下水》2014,(4):18-19
与多孔介质相比,裂隙介质中的渗流、溶质运移要复杂得多,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在模型的建立、求解、验证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突破,但仍有许多难点没有解决。着眼于粗糙单裂隙开度变化的实质特性,将原有裂隙介质渗流、溶质运移方程进行修改,建立粗糙单裂隙渗流、溶质运移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979.
裂隙岩体流固耦合问题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采用离散元软件UDEC对裂隙岩体发生节理剪胀的渗透性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基于现场调查的裂隙信息统计生成裂隙网络岩体模型。 通过固定垂直应力、不断增加应力比RS(RS=水平应力/垂直应力)使岩体出现剪胀,采用库伦滑移节理模式对岩体在剪胀过程中的渗透性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结果发现:当应力比较小(RS3.1)时,节理水力隙宽、流速、渗透系数等参数都随着应力比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降低; 而当岩体出现剪胀现象之后(应力比大于3.1),发生剪切滑移和剪胀现象的节理控制着裂隙岩体的总体渗流行为,与不考虑节理剪胀的计算结果相比,岩体渗透能力出现了显著增长。这一结果表明,剪胀对裂隙岩体渗透性的影响是显著而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980.
带状(构造裂隙型)热储和层状(沉积盆地型)热储皆可采用热储法进行地热资源量计算,但热储分布面积及厚度两个参数应根据两种类型热储的不同空间分布特征,采取相应的确定方法。文章根据带状(构造裂隙型)热储的空间展布特征,提出了其三维空间展布参数的确立方法,并建立了该类型地热资源单井保护范围的数学模型。苏州市浒关地区两口地热井勘查结果表明,两处地热水资源受同一条断裂控制,经理论计算,两者同时开采将产生相互影响,由于开采时间较短,需要根据长期监测资料才能实际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