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80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01.
介绍滕晶教授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郁闷不舒型中风急性期的经验。滕教授从情志角度论治中风病,提出“情志伏邪说”,认为心理紊乱状态是产生情志伏邪的基础,情志伏邪为中风发病的本质病因,郁闷不舒状态是本病最常见的心理紊乱状态。中风急性期为本虚标实之证,治当祛邪通阳、宣畅气机,并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郁闷不舒型中风急性期之上焦气机郁闭者,可行气活血、化痰清热,使气机宣通、情志舒畅,症状缓解。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02.
目的:挖掘王行宽教授辨治心悸的证治规律。方法:收集王教授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心悸医案,提取证候、证素、病机、治法,创建Excel数据库,应用Weka 3.6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证候以气短、胸闷痛、心悸、夜寐不谧、头晕、口干、颈胀、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脉)参伍不调为主;病性证素中实证证素以血瘀、痰、阳亢、气郁、热为主,虚证证素以气虚、营气虚、阴虚为主;病位证素以肝、心为主,其余尚有心络、心神、督脉、肾、胃等。病机以肝心失调为关键,兼心气营亏虚;治法以肝心并治为原则,兼益气营;主要病机治法的关联可信度均≥0.50,其中肝心失调肝心并治为0.82。结论:王教授辨治心悸主要着眼于肝、心两脏及虚、实两端,其证治规律可供临床医师借鉴。  相似文献   
303.
临床中常见的急慢性疼痛诸证多为筋经或肌筋膜病变所致,毫刃针与筋针分别对经筋病和肌肉筋膜的病理改变有着突出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卫气、经筋与肌筋膜理论,结合《灵枢经·九针论》中“员针”的特点,对上述两种针刺法的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探究,认为将毫刃针结合筋针的针刺手法应用于疼痛的治疗中,可解痉止痛、调畅经筋,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04.
目的:收集乳腺癌辅助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确立其中医证候,以指导辨证治疗。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乳腺专科行辅助化疗后出现3、4度骨髓抑制的患者34例,采集其中医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行聚类统计分析,探究其所属证候。结果:该类患者证候群聚为两类时表现为气血两虚证和脾肾亏虚证;对聚类结果再截取为一类时表现为气虚证。结论:乳腺癌辅助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急症的证型为气虚证,参考《中医量化诊断》后认为,该气虚证为气虚之至极证候。  相似文献   
305.
目的:研究湖南省乳腺癌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中医证治规律。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邵阳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将患者病案资料运用“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医案分析平台”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进行频次统计与分析。结果:共有1977份病案纳入研究。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女性患者1976例,已婚患者1961例(99.19%);职业主要为务农[807例(40.82%)];发病节气以惊蛰后[117例(6.36%)]为多;采用放、化疗治疗者1880例(95.09%);主要症状为神疲乏力、疼痛、咳嗽;主要舌象为苔薄白、苔白、舌淡红;主要脉象为脉细、脉弦、脉弱;主要证型为气血亏虚证,毒瘀互结证,气血亏虚、毒瘀互结证;主要治法为益气健脾补血,益气养血、化瘀解毒,化瘀解毒;方剂中,八珍汤加减占23.08%,参苓白术散加减占11.02%,乳癌复方加减占9.13%;中药使用情况中,白术使用比为8.54%,白花蛇舌草为7.50%,人参为7.39%;药物类别分布中,补益类占49.99%,清热类占13.63%,利水渗湿类占9.08%。结论:1977 例湖南省乳腺癌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婚史、职业、发病节气等方面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其证治方药亦有一定规律可循,可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06.
目的:观察调肝清胃汤联合多潘立酮、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胆汁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 例给予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口服治疗,治疗组51 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调肝清胃汤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2.0%(47/51)、94.1%(4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6/49)、71.4%(35/4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肝清胃汤联合西药可以有效改善胆汁反流性食管炎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07.
通过分析清末孟河名医费伯雄治疗泄泻的医案医话,对费伯雄论治泄泻的经验进行初步的总结。费伯雄认为泄泻的病因病机不外乎感受外邪及脏腑虚损两类,外邪有暑湿、湿热、风热之异;脏腑虚损有脾虚、肾阳亏虚、肝郁乘脾之别。治疗上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充分认识到“脾虚”及“湿盛”在泄泻发病中的关键作用,重视“和中祛湿”,用药和缓,善于化裁古方,且擅以食代药。  相似文献   
308.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养阴化瘀汤治疗气阴两虚兼瘀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气阴两虚兼瘀型胸痹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自拟益气养阴化瘀汤治疗。观察2组心电图、中医证候的变化及硝酸甘油减停率,评定中医证候及心电图的疗效。结果:中医证候、心电图疗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为93.34%(28/30),对照组均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硝酸甘油减停率治疗组为90.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结合自拟益气养阴化瘀汤可以显著扩张患者冠状动脉,改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09.
目的:观察温胆汤合左金丸治疗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诊治的74 例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 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金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温胆汤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30%(3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9%(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为5.40%(2/37),优于对照组的18.92%(7/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合左金丸治疗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疗效明确,可改善其中医证候,减少不良反应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10.
介绍左新河教授治疗气滞痰阻型甲状腺结节的经验。其认为甲状腺结节发病不仅与环境、情志、水土有关,还与碘盐及海产品的摄入密切相关,其病机多为气滞、痰阻、血瘀合而为患,临床以气滞痰阻证最为常见。治疗上不仅要理气化痰治标,还应疏肝健脾治本。对于气滞日久生热化火者,则采用清肝泻火、涤痰散结之法,临证善用郁金-陈皮-猫爪草、山栀-山慈菇-夏枯草药对,并强调要谨慎应用含碘药物及含碘中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