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氧化作用对气态烃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通过加水模拟实验,揭示了气态烃在被矿物氧化过程中分子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气态烃、非烃 (H2、 CO2、 H2S)组成及碳同位素组成发生了明显且很有规律的变化.气态烃碳数越高,氧化速率越快,碳同位素变化 (增重 )越大.当氧化剂为赤铁矿赤铁矿 硫酸镁时, CH4含量没有明显降低,δ 13C值增重 1‰~ 2‰; C2H6含量最后 (288h)降低了约 20%,δ 13C值增重约 3‰; C3H8含量最后降低了约 50%,δ 13C值增重约 5‰; Ic4h10含量在 72 h时即降低了约 80%,氧化速率远高于 Nc4h10.非烃 CO2的含量增加了 1.26~ 1.71倍.当氧化剂为硫酸镁时, CH4含量明显增高,最多时增加了 34.7%,δ 13C值增重约 8‰; C2H6含量在 72 h时降低了约 14%,在 144 h时降低了约 85%,δ 13C值增重约 24‰; C3H8含量在 72 h时降低了约 65%,在 144 h时降低了 98%以上; Ic4h10和 Nc4h10在 72 h时即降低了 90%以上.非烃 CO2含量最多增加了 1.86倍, H2S最多增加了 9.62倍.这些实验结果对认识天然气藏在矿物氧化过程中分子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磁铁矿是岩石、土壤和沉积物中少量而又普遍存在的副矿物,是环境磁记录的主要载体.磁铁矿在表生地质过程中受到机械、生物和化学风化作用使其结构、粒径、氧化程度、磁学性质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对环境磁学以及表生地质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矿物学角度研究了磁铁矿粒径、相转变、氧化程度和磁化率随着研磨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为4 μm的磁铁矿在研磨1 h后粒径变化趋于稳定,但随着研磨时间的增加,磁化率逐步降低而氧化率逐渐增加.通过对研磨后样品进行XRD分析表明,随着研磨时间的增加,磁铁矿衍射峰强度明显减弱,衍射峰宽化,赤铁矿的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由此可见,原生磁铁矿(对沉积物而言属于碎屑磁铁矿)低温氧化产物是赤铁矿而不是磁赤铁矿.在表生地质演化过程中颗粒的机械碰撞不仅使磁铁矿颗粒变细,而且可能影响到磁铁矿常温氧化、磁学性质和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53.
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巫山县桃花赤铁矿含矿层为上泥盆统黄家蹬组,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分布于贺家坪背斜轴部及两翼.矿石颜色为紫红色和深紫红色,以豆状结构、鲕状结构和砂状结构为主,发育块状及条带状构造.矿石矿物以赤铁矿为主,次为菱铁矿,平均含量为90%;脉石矿物有石英、水云母、胶鳞矿、鲕绿泥石、方解石等.矿石单样品TFe为25%~56.80%,平均TFe为43.58%.矿石有害成分S质量分数低(0.05%~1.3%),P质量分数较高(0.5%~1.1%).综合赤铁矿地质特征及区域古地理分析,桃花赤铁矿为渝东-鄂西地区晚泥盆世海相沉积赤铁矿,矿床类型属"宁乡式"铁矿床.赤铁矿形成于半封闭的、氧气充足的湿热古内陆海盆近岸处,古海盆附近的古陆风化壳为威矿物源区.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陆源碎屑物质经流水带入海盆.海水中的铁质胶体在充足的沙粒和适合的水动力条件下以胶体化学的方式形成赤铁矿鲕粒,赤铁矿鲕粒在强烈搅动环境中搬运和富集,最后在晚泥盆世黄家瞪期就位于近滨相至远滨相上部.  相似文献   
54.
黄铁矿热转化矿物相变过程的岩石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然黄铁矿样品在氩气和空气环境中受热发生的矿物相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氩气环境(还原环境)下,黄铁矿受热分解转化的产物是磁黄铁矿,其粒度为单畴,矫顽力和剩磁矫顽力分别约为20和30mT,它在还原环境中是稳定的.而空气环境(氧化环境)中黄铁矿受热分解、转化后的最终产物为单畴赤铁矿,FORC图显示其矫顽力高达1400mT,相应的热转化序列为: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上述结果对于理解还原环境沉积物的磁性、岩石次生化学剩磁和陨石磁学性质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5.
重庆巫山桃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矿区岩相古地理条件、成矿主要物质来源、赤铁矿鲕粒的形成机制等对重庆巫山桃花铁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描述,探讨铁矿床的成因,认为其属于“宁乡式”铁矿床,赤铁矿鲕粒以胶体化学方式沉积,成因类型系同生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56.
红色花岗岩中的赤铁矿及岩石中赤铁矿的人工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红色花岗岩的研究,发现红色花岗岩的成色矿物为赤铁矿赤铁矿主要赋存在长石等矿物的解理缝及其显微缝隙中,赤铁矿的含量越多,颜色越红。本文对赤铁矿的成因作了简要分析,认为红色花岗岩中的赤铁矿大多为高氧逸度条件下的产物。由此设计了在花岗岩中人工合成赤铁矿的技术方法,对重要技术参数做了说明。通过在花岗岩中人工合成赤铁矿,可使普通浅色(灰白、浅肉红色)花岗岩改变为红色,对提高普通花岗岩的利用率有一定意  相似文献   
57.
氧化铁矿物催化分解苯酚的动力学速率及其产物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针铁矿、纤铁矿、赤铁矿和磁铁矿在过氧化氢参与下催化分解苯酚的动力学速率与溶液pH值的关系,并用紫外吸收谱测定了反应产物的谱学特征。结果表明,纤铁矿反应体系催化分解苯酚的速率常数(k)最大,其余依次为磁铁矿、针铁矿和赤铁矿。在纤铁矿反应体系中又以pH=3.8时反应速率常数最大。除赤铁矿反应体系外,当溶液pH=3~4时苯酚被完全分解,并有50%~65%的有机碳(TOC)被矿化。在pH=3.25的赤铁矿反应体系中,苯酚大多仅被转化为多酚,小部分苯环被打开形成己烯酸。当溶液pH=4~5时,苯酚一般仅被转化为多酚类化合物,但TOC基本不变。当溶液pH>5时,苯酚没有发生明显的转化和矿化现象。  相似文献   
58.
四川旺苍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组重磁化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北部旺苍地区中三叠世雷口坡组进行了古地磁学和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主要载磁矿物为多畴磁铁矿和磁赤铁矿,所携带的特征剩磁在地理坐标下与近代地磁场方向接近,可能是由于后期白云岩化作用和热粘滞剩磁引起的重磁化所致.  相似文献   
59.
张予钊 《江苏地质》1998,22(4):216-218
论述了含假象赤铁矿铁矿石磁选工艺流程的改进。利用磁团聚工艺省去了赤铁矿回收段单独的粗精矿再磨设备及后继的中磁场精选作业。节省了设备投资费用及生产成本,而且铁实收率较之传统工艺有所提高。对类似该矿石性质的氧化带混合铁矿石磁选流程的制定及现场流程改造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0.
针对采自福建寿山地区的寿山石“月尾紫”品种进行了光学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拉曼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的系统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月尾紫”呈显微微晶结构,主要矿物组成为地开石,基质中可见大量的紫红色矿物赤铁矿赤铁矿呈浸染状分布,是致使“月尾紫”整体呈现紫色的原因。由于赤铁矿本身色调和富集程度不同,导致“月尾紫”的紫色调有深有浅,同时由于赤铁矿浸染分布于地开石颗粒间,使得“月尾紫”呈现不透明状。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地开石颗粒主要呈假六方板状,棱角清晰,厚度均匀,呈叠瓦状、书册状排列,能谱测试结果显示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微米级球状矿物颗粒为二氧化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