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77篇
地质学   508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磁性下界面的正则化反演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展  潘作枢 《物探与化探》1995,19(6):439-448
根据磁异常反演磁性介质下界面,属于非线性问题,一般很难直接求解.本文采用将非线性问题线性化措施,建立起线性离散磁模型,然后应用线性规划的正则算法,设计了迭代求解方案.该方法不要求已知界面起伏的平均深度,只要求假定界面是连续的及磁性沿横向变化.算法便于对解施行物理约束,具有收敛快,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2.
地磁台大都面临着磁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本文探讨了用合理布点长期监测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理论分析表明,现有仪器能有效监测,可以合理选定监测半径并在监测区内合理布点,并提出了对监测点的观测数据进行简易通化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3.
作者从铁磁学理论和磁化率张量概念出发,重点讨论形状与磁晶引起岩矿石磁各向异性的最主要原因,并以椭球体为例,导出了岩矿石磁各向异性的理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岩矿石磁各向异性既受磁性颗粒各向异性的影响,也受矿物晶轴分布方式的影响。并由实验结果证明了强磁性矿物磁各向异常受形状影响大,而弱磁性矿物可不考虑形状影响。  相似文献   
44.
确定磁性界面深度的广义变分原理和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5.
在金属矿勘查中,常遇到矿体引起的异常与岩体、磁性岩层、区域构造等引起的异常彼此重叠,或由不同埋深和旁侧矿体引起的异常相互叠加。一般来说,磁性矿体较之围岩具有较强磁性,其所产生的异常峰值高、强度大,很容易从叠加场中加以识  相似文献   
46.
将实测的T异常,转换成总梯度异常,我们称之为TT异常.文中介绍的板状体的TT异常具有许多特点:1)与磁化方向无关;2)与地磁场倾角无关;3)曲线形态简单,近似对称;4)横向分辩率高.我们用切线法对TT曲线反演求板状体的顶面深度和磁化强度.在TT曲线上,切线法的截距与板状体顶深的关系文中作了详尽讨论并绘出了误差范围.本方法的计算速度比较快,对于一条500个点左右的剖面,用AT级微机反演深度的时间约为15秒.  相似文献   
47.
延庆、怀来地区地壳深部磁性构造与地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三维磁性层反演理论和方法,对延庆、怀来地区航磁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反演计算了该区磁性基底埋深、居里等温面埋深和视磁化强度分布。揭示了延庆盆地、矾山盆地、怀来盆地、涿鹿盆地等四个相互联通盆地的磁性基底的定量特征。对该区地震发生的深部原因和地壳内不同特性块体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该区地震分布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了该区地震的危险区划和今后的重点监测区。  相似文献   
48.
《甘肃地质》1985,(Z1):101-110
中祁连山西段以前没有进行过古地磁的研究工作。我们此次开展专题研究,在十三条实测剖面和路线剖面上采集了618块古地磁标本(采样位置参见图0—1),选择切制了其中的194块,共得561块成形标本。其中,4厘米~3的为24块,2厘米~3的为537块。  相似文献   
49.
洛川北韩寨黄土磁性地层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Th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the Beihanzhai loess section at Luochuan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typical Heimugou loess secdon of Pleistocene age. Loes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ajor output of the Beihanzhai section for determining the B/M boundary. The NRM of specimens was measured on a cryogenic fluxgate magnetometer in the Palcomagnetic Lab. of A.N.U. The stepwise TH and AF demagnetization of the specimens we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of orthogonal diagrams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demagnetization data indicates that TH demagnetization is better than AF demagnetization to obtain the characteristic NRM components. The data on inclination, declination and latitude of V.G.P. show that the B/M boundary approximately lies between loess bed L8 and palaeosol bed S7, and the Jalamillo subchron is at least recorded at the portion from S10 to L10. By comparing the magnetic data from the Beihanzhai loess section with those from the Heimugou loess section reported in 1977, it is obvious that the Olduvia subchron is recorded at the second palaeosol complex in the middle part of Early Pleistocene loess at Wucheng,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Luochuan loess began depositing in Early Matuyama at abont 2.3--2.4 m.y. ago.  相似文献   
50.
东海陆架盆地岩石密度与磁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东海陆架盆地20口钻井160块岩心标本物测定和17口钻井密度测井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分析、统计,给出了东海陆架盆地的岩石密度和磁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