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92篇
  免费   2295篇
  国内免费   1318篇
测绘学   9598篇
大气科学   379篇
地球物理   4329篇
地质学   5222篇
海洋学   1436篇
天文学   653篇
综合类   1211篇
自然地理   277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453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591篇
  2020年   395篇
  2019年   633篇
  2018年   409篇
  2017年   506篇
  2016年   476篇
  2015年   571篇
  2014年   992篇
  2013年   748篇
  2012年   968篇
  2011年   859篇
  2010年   766篇
  2009年   851篇
  2008年   966篇
  2007年   782篇
  2006年   766篇
  2005年   689篇
  2004年   674篇
  2003年   751篇
  2002年   651篇
  2001年   651篇
  2000年   645篇
  1999年   610篇
  1998年   698篇
  1997年   734篇
  1996年   722篇
  1995年   653篇
  1994年   563篇
  1993年   520篇
  1992年   602篇
  1991年   493篇
  1990年   463篇
  1989年   338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4篇
  1975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5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994.
995.
实时动态(real time kinematic,RTK)无验潮水深测量技术已成为海洋测绘发展的方向。从RTK无验潮水深测量原理和误差来源入手,定性与定量分析了高程拟合误差、波浪引起的误差、仪器测量误差、定位时延以及仪器安装等误差对成果精度的影响,指出选择恰当的拟合模型是控制高程拟合误差的关键,安装姿态传感器可以削弱波浪引起的误差,提出测量前对换能器连接杆进行垂直度测量、采用双频接收机和PPS等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减小测量误差。结合实践提出减小RTK无验潮水深测量精度四点建议,为RTK无验潮水深测量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997.
冯露  黄从斌  李艳 《地下水》2022,(4):132-133
早期针对水下坝面完整性的检测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依靠人工探摸的视觉观测、摄影、探摸,目的是检查构件有无明显缺失、裂痕、磨损等,近年来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多波束测量技术正在为现阶段的水下检测方法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文以多波束测量技术的某水电站坝面完整性检测为例,详细阐述了设备的安装调试、数据获取、数据处理等流程,充分展现了该技术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方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8.
拓佳胜 《地下水》2022,(5):47-48
为分析研究地表水体对地温的影响效应,本次通过使用钻孔测温仪采用钻孔水温平衡法,选取在宽阔河面中央1个地质钻孔和附近河滨陆地1个地质钻孔(对照组)分别进行地温测量。通过对测量数据整理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流动地表水体具有使外界因素影响地温变化的深度变浅、地温垂直变化幅度变小的效应和降低地温的效应。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围绕三门峡断陷盆地中的油气、地热资源做了大量的工作,成因机制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并利用高精度深反射地震剖面、大地电磁(MT)、重磁等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三门峡盆地进行综合研究。发现三门峡盆地主要由东、西2个负花状构造构成,西花状构造体大于东花状构造体;盆地东部边缘以观音堂隆起与洛阳凹陷相邻,观音堂隆起发育有壳内透镜状低速体,其东、西两侧均发育有规模较大的隐伏逆断层。研究区内莫霍面为大约5 km厚度滑脱层,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蚯蚓状反射特征,指示滑脱层为西向运动。莫霍面滑脱层上部与下部新发现多条弧形断层。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表明,莫霍面滑脱层的解耦作用是三门峡断陷盆地花状构造形成的主因;在不同时空构造力系作用下,形成研究区新生代全地壳旋转花状构造盆地。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2015-01-2018-08的40景COSMO-SKyMed HIMAGE雷达影像,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manent scatterer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S-InSAR)技术获得了深圳北站时序形变信息,并基于GIS空间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