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0篇
测绘学   45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封建政府无法阻止帝王实现其浪漫遐想,却绝对不能容忍一个与农业社会关系不大却必然冲击农业社会秩序的海上力量的存在,这是古代中国海上力量难以成长壮大的最大症结。  相似文献   
62.
《海洋世界》2005,(7):13-13
明代初年,由于政权交替等因素,喧嚣了一千多年的陆上“丝绸之路”彻底沉寂了,中国面向世界的通道也随之中断,要想继续与西方进行沟通似乎已无路可走——除了东边的大海。明成祖登基后,因种种原因对发展航海事业一直情有独钟。究其原因,除了上述所说外,还有如下几点:第一,明成祖篡夺其侄的皇位后,一直疑心建文帝没有死,而是流亡到了海外。为了防范他逃到国外积聚势力重新复辟,所以有必要派船出海,秘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以绝后患。发掘出的郑和下西洋船上物品  相似文献   
63.
《海洋世界》2005,(7):18-18
中国古船模型研制中心主任、厦门集美大学教授陈延杭认为,虽然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舰只数量都不一样,但是从《明史》、《郑和家谱》等书综合来看,郑和下西洋舰只的实际数量每次应在63艘左右。这些船在茫茫大洋上都是按照什么阵式航行的呢?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一名叫罗懋登的人写了一部通俗小说《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通俗演义》。20世纪末,山东大学张维华据此将郑和舰队布局图画了出来,纸上呈现出的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飞燕”。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张“飞燕阵图”与明末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所画的一张水军阵的图式几乎完全一致。因此可以推论,郑和舰队虽然不在了,但他们在海上布阵航行的实战经验却为明代水军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64.
《海洋世界》2005,(7):14-15
郑和舟师的船舶形式种类很多。按史籍记载的称谓有海舡、海舟、海风船、海运船、海运舡、宝船等;按功能划分,有大宗宝船、分宗宝船、马船、粮船、座船、战船、水船等;按船型特征划分,有福船、鸟船、沙船、广船等;按载重量划分,有2000料、1500料、400料、100科等;按推进方式划分,有9桅12帆到3桅3帆或大八橹、二八橹、六橹等;按航行水域划分,有海船、遮洋海船(相当于近岸遮蔽海区)等。考虑到郑和舟师编队内需用各种功能船舶,必然是多型各司其职。同时因下西洋出访任务紧迫,需动员全国各沿  相似文献   
65.
读编往来     
《海洋世界》2013,(8):4-5
不少读者因为上期的航海主题开始对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产生了兴趣,这次我们就聊聊他的几次重要航海行程吧。郑和下西洋,使中国的远洋航行出现了实质性的突破,开辟了一些新航线,形成了多点交叉的海上交通网络。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  相似文献   
66.
彭认灿  董箭  朱芮 《海洋测绘》2014,34(6):32-35
针对由多波束测深手段和由单波束测深及其他传统测深手段获得的水深数据长期并存这一实际,在分析现行的纸质航海图水深注记表示方法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字符颜色扩展的海图水深注记表示新方法,即以绿色水深注记表示由多波束测深手段获得的水深数据,黑色水深注记表示由单波束测深及其他传统测深手段获得的水深数据。初步分析表明,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在纸质航海图上有效实现对两类不同来源、具有显著质量差别的水深数据的表示,能更好地满足航海人员通过纸质航海图上的水深注记直观、准确地认知、重建和利用海底地形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67.
北极地区航海图编制是北极航道开通之前最重要的航海保障准备工作之一.在分析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日晷投影和等距离正圆柱投影在极区航海图编制及航海应用中的适用性问题,从这两种投影的性质与特点、投影变形的大小与分布以及图幅设计计算、图上定位与量读、图上等角航线与大圆航线绘制和邻幅拼接的难易等角度进行分析与比较.研究结果表...  相似文献   
68.
S-57数据的组织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颁布的国际通用"数字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S-57)的数据模型和结构,提出了S-57标准的关键点和主要特征,建立了符合IHO S-57标准、支持"ECDIS海图内容与显示规范"(S-52)显示的数据库,实现了标准S-57数据的导入、导出.  相似文献   
69.
S-57数据的组织与实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颁布的国际通用“数字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S-57)的数据模型和结构,提出了S-57标准的关键点和主要特征,建立了符合IHO S-57标准、支持“ECDIS海图内容与显示规范”(S-52)显示的数据库,实现了标准S-57数据的导入、导出。  相似文献   
70.
公元1430年前中国测绘美洲——《坤舆万国全图》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性与定量分析《坤舆万国全图》和同时期的欧洲绘世界地图:墨卡托(1569)、奥特里乌斯(1570)、墨卡托(1595)北极圈地图和普兰修斯(1594)地图,揭示《坤舆万国全图》内容并非采自欧洲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显示文艺复兴前的欧洲,而美洲一半的地名在同时期的欧洲绘地图上没有出现,部分是利玛窦去世至少200年后欧洲人才知道的地理.《坤舆万国全图》准确标示今日的加利福尼亚、雷尼尔山(雪山)、阿拉斯加的冰川峡湾(美湾)、安克拉治附近的水潮与北美最高峰迪纳利(水潮峰)纬度与地理特征完全符合,南美智利与秘鲁的经度比较正确.普兰修斯与墨卡托的地图严重错误和不确定.《坤舆万国全图》的中国地名地理不是利玛窦年代的,是公元1430年以前的,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60年以上.传教士卫匡国1655年出版的《中国新地图集》不可能是他测绘,只能翻译中国原数据,说明明代中国有能力测绘大面积有准确经纬度和球形投影的地图.这两种地图证实中国的世界地理知识和地图学并非来自西方.《坤舆万国全图》证明中国明代大航海是世界地理大发现与地图学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