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0篇
测绘学   45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李秉秋  李宏秋 《地图》1990,(3):29-33
本文介绍了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研制的我国第一代电子航海图系统HDT—101。该系统所用的电子航海图数字化资料以该所的电子航海图数据库自动生成系统完成。文中叙述了成图软件的作图本领,显示了一系列相当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82.
王远昌 《地图》2008,(3):58-61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郑和下西洋也从这里起始。  相似文献   
83.
黄河经常改道,给中国带来肥沃的耕地,也带来灾难。历代黄河河道变迁反映在地图上,可以断定地图的成图年代。先秦至宋代,黄河基本在华北平原用不同河道进入渤海。自1194年开始,黄河夺淮,分两支,北入渤海,南注黄海。1580年治河后,黄河只有南支汇淮河入黄海,到1855年再恢复单支入渤海。黄河4次大改道的历史可以印证地图成图年代。《坤輿万国全图》上的黄河分两支,为1194—1580年状态,不是利玛窦与李之藻时代的黄河,他们应该目击而未更正,证明两者均没有参加《坤輿万国全图》的测绘,地图存在远较二人时代为早。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黄河只表示南支入黄海,是1580年以后的材料,比1541年的《广舆图》资料更新。地图制作有勘探、测绘、拼合、制版、印刷、翻译等步骤。严格来说,地图最重要的创作者是勘探测绘者,其他的任务是后勤,翻译重绘更是省事。《中国新地图集》主要制作人不是卫匡国,实为中国历代省、县、乡分工测绘,明代统其成,已用经纬线,球形投影绘制。《坤輿万国全图》则是郑和等率领大航海的经验总结。卫、利、李等人只参与翻译,添加地名和序言。这两份外国保存的中国地图重现中国历史,证明郑和时代的大航海是世界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近代地图学为中国原创,中国地图学西传才更接近史实。  相似文献   
84.
为使全球电子航海图自动调度显示满足人眼视觉感受,将调度显示规则抽象成3个定性准则;同时引入IHO S-101海图显示的航行安全标准,根据标准中雷达测距与显示比例尺的对应关系,得出航海图显示比例尺阈值的定量规则。最后,在此规则基础上,利用比例尺阈值控制、视窗矩形相交判断及凸多边形覆盖分析等多种算法实现了全球多尺度电子航海图的自动调度和显示。  相似文献   
85.
郑和作为 15世纪世界航海事业的启幕人 ,其航海壮举标志着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到中国历史的一个颠峰。之后 ,西方海洋文化的发展 ,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前奏。中国海洋文化的衰弱 ,为近代中国历史定势埋下伏笔。 15世纪前后 ,中西海洋文化的生存价值取向、经济价值取向和人文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特征 ,这使得一直雄踞人类海洋文化前列的中国海洋文化 ,最后被西方海洋文化取代。  相似文献   
86.
中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这一天对中国航海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法定"航海日"。这是对中国历史悠久的航海文化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中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绕过好望角早98年;比麦哲伦到达菲  相似文献   
87.
杨迎胜  王焕 《海洋测绘》2010,30(2):67-69
通过回顾航海通告结构的发展过程,并通过对比代表国外航海通告发展主流的英版航海通告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应当在借鉴国外航海通告发展成熟经验基础上,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航海通告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8.
本文针对电子航海图(ENC)使用过程中面临的数据安全问题,结合S-57标准下CRC校验和完整性认证需求,提出了一种顾及点位篡改定位特性的电子航海图零水印算法。该算法在分析ENC物标(要素)中以经纬度表示的离散点位坐标数据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构造离散点经纬度坐标数据校验码生成模型,结合离散点经纬度坐标数量对ENC单元格网进行二叉树分块处理,并分块解算基于离散点经纬度坐标校验码的二值序列,通过该二值序列与置乱加密后的水印图像进行异或操作构造零水印图像。算法中离散点的经纬度坐标校验码和格网分块技术的引入,在保证ENC数据精度和满足CRC校验的同时,具备点位篡改定位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水印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健性、不可见性和一定的篡改定位精度,适用于电子航海图数据的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89.
S-101标准电子航海图数据即将正式发布提供用户使用,IHO及有关GIS软件也相继开发了数据转换软件及功能,为实现S-57标准电子航海图编号向S-101标准电子航海图编号的自动转换,通过对比分析S-57标准和S-101标准对数据集编号规则的不同,结合我国电子航海图编号规则,找出两个标准之间编号规律特点及联系,研究提出了S-57标准电子航海图编号向S-101转换的一般规则,特别是针对我国部分S-57标准电子航海图中一些特殊编号,提出相同部分直接转换,不同部分对照转换的方法,实现海图编号的自动转换。  相似文献   
90.
利用ARC/INFO建立S-57数据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数字海图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是发展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 (ECDIS)、在世界范围内提供安全可靠的商业化数字海图产品的重要前提。S - 5 7是国际海道测量组织 (IHO)颁布的国际通用的数字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 ,该标准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 ,用来进行数字海图数据的传输。本文介绍了海图数据库建设中对S- 5 7的一些研究情况 ,提出了如何利用ARC/INFO平台建立S - 5 7数据体系的参考模式 ,并对未来电子航海图(ENC)生产和质量检测流程的建立模式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