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13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洲其陆大道王孝询柳忠勤张定宇出席会议本刊讯2009年9月9日,"全国中小城市国土规划与发展论坛"在重庆市雾都宾馆太阳城举行。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原地矿部副部长、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主任陈洲其主持会议,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王孝询到会致  相似文献   
42.
应对“双碳”目标,加强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地下水是关键。为探究重庆市酉阳县龙潭槽谷石漠化治理区岩溶泉的流量衰减及无机碳通量变化特征,采用流量衰减方程与水化学径流法对研究点老泉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1)老泉的流量衰减分为两个亚动态,衰减系数分别为0.089 2、0.019 6,其具有双重性含水介质特征。(2)暴雨期老泉的碳通量随流量变化的特征明显;而伏旱期(7月底-8月底)老泉的碳通量与土壤CO2、泉水CO2均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特征,表现为夜间低、日间高。(3)老泉夏季的碳通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R=0.78),与蒸发量呈负相关(R=-0.36),气候的不稳定性变化对碳通量影响显著。老泉的月HCO-3浓度与月土壤CO2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64,HCO-3敏感地响应土壤CO2的变化;而老泉年碳通量与年土壤CO2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90,且年均δ13CDIC...  相似文献   
43.
2007地理信息系统银奖工程简介重庆市3维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系统建设背景及工程概要介绍 随着重庆市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政府、企业、社会都对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发展改革部门将之提升为"地理空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亦将"地理空问数据库"确定为是与人口库、法人库、宏观经济库并列的重点建设四大基础数据库之一.  相似文献   
44.
12月4日,新成立的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仪式结束后,现场进行了首次拍卖。由拍卖师主持的重庆玉豪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宗涉及300亩土地面积的地票拍卖,以及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一宗涉及面积800亩的地票拍卖,经过多轮竞拍,最终以6800万元成交。  相似文献   
45.
去年秋天.重庆市大渡口区的刘华与熊小敏等几个朋友商量后.决定到九寨沟风景区旅游。因刘会驾驶.他们选择自驾游.并借来一辆长安之星面包车。  相似文献   
46.
本刊讯(记者陈国栋谢必如特约记者白文起)5月19日,国土资源部在重庆召开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座谈会。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会上强调,要  相似文献   
47.
重庆市自然灾害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重庆市自然灾害情况和自然灾害信息管理现状分析入手,构建了该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整体设计和界面的开发。该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4个模块组成:自然灾害数据库模块、远程通信管理模块、应用分析模型库和决策支持模块四大部分,四大模块通过一定的数据接口连结,成为一体化系统,对市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测,从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8.
采用经验总结法和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沥鼻峡热储构造上的温泉和地热井勘查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沥鼻峡背斜具有典型的层状热储结构特征,是目前华蓥山复式背斜钻获地热水水温最低的热储构造,地热水以硫酸钙型水质为主,目前已知地热井和温泉具有水温普遍低于37℃和水量衰减较明显的特征.初步认为钻获地热水温低可能与构造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主体功能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制度和战略,对中国长期空间发展格局优化与再组织将发挥积极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从地域性角度出发,探寻主体功能区发生性(形成与演化)和反馈性(识别与规划)时空机理与规律是地理学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科学问题。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国土空间开发条件综合评价,识别了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适宜性空间格局。基于对西南山区发展约束条件的基本认识,提出了地域主体功能空间分异的主导性约束假设,设定地形和区位为原生性主导因素,验证了其与区划指标系统的定量关联性,以此为基础解析了主导因素约束机理并提出了地域主体功能区的空间稳定性机制。研究发现:① 开发与保护适宜性识别结果的格局指向清晰。城市化适宜的区域主要集中于都市区和部分周边区县,区域副中心(万州和黔江)适宜性也相对较高。生态保护适宜的区域集中于渝东北秦巴山区及部分三峡库区区县,同时包括渝东南武陵山区所在区县。② 地形和区位因子在本区域对主体功能区的识别与形成具有主导约束作用。回归分析显示,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与地形因子相关性水平达到显著的超过70%,区位因子超过40%;两者综合后与区划标志变量(AB指数)的相线性相关拟合度R2均超过0.8;地理探测器发现,地形和区位因子对区划指标的约束性分别有9个和7个达到0.05显著性水平,对AB指数的解释度分别约为70%和60%,两者叠加后,约束水平全部达到显著,对AB指数的解释度在90%左右。③ 空间稳定性机制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基于主导因素约束的稳定性传递机制,称为客观稳定性;其二是基于指标体系的局域相对性和算法的内部抵消机制,称为主观稳定性。两种机制的协同性验证了区划技术系统的地域适应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50.
在梳理多功能理论的基础上,以村域为研究单元,结合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究贫困村转型发展过程中乡村地域多功能的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重庆市茶山村依托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形成了乡村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乡村地域产品生产、生态保育、文化传承、社会稳定、生活保障的多功能发展;②驱动茶山村乡村地域多功能演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乡村地域系统外部的市场、政策、交通、技术、人才、资金因素和内部的资源本底因素,市场是根本因素,政策是关键因素;③乡村振兴是对脱贫成果的巩固,贫困村应在调整产业结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基层组织管理等关键领域着力,强化地域功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