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7篇
地球物理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1.
谭金石 《测绘科学》2013,38(2):75-76,95
本文从摄影测量原理出发,结合电力线高程测量的特点,分析了利用一般摄影测量方法测量电力线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电力线的摄影几何,提出了一种基于铅垂线约束的电力线高程测量方法,并通过模拟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1987~1998年间唐山铅垂线变化及其与周围地震的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正心  李辉 《中国科学D辑》2008,38(4):432-438
利用中国北京-唐山重力网1987~1998 年间46期重复重力测量的资料计算了唐山所在地的铅垂线变化. 将所得铅垂线变化的测量结果与唐山周围同期发生的38 次地震(M≥4) 比较后发现, 两者之间关联. 唐山邻近的地震, 以及其周围的地震, 其发生的时间往往与唐山铅垂线开始反向变化的时间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多基线影像匹配技术比单立体影像匹配更好地解决了影像的相似特征、遮挡特征等问题.文章针对线阵影像的几何成像特点,设置传感器成像参数,根据地面铅垂线对应的像点变化关系,推导了物方多视铅垂线匹配算法(MVLL)的“投影辐射线”严密函数表达式,并给出了分析结论.最后分别采用模拟数据与实际遥感影像数据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证明:投影辐射线在局部范围内可近似为直线使用,其误差对最终匹配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经典天体测量仪器以铅垂线为基准测量本地的天文经纬度,因而能探测到本地铅垂线的偏转.本地铅垂线的偏转代表着测站周围重力场的变化,而这一变化与地下物质的再分布相关,由此有望帮助了解地下物质变化的情况.将本地的铅垂线偏转(Plumb Line Variation, PLV)与地下物质变化联系起来,建立了双质量体模型.在97°E–107°E和21°N–29°N范围内,考虑了3480个包含正、负质量变化(相对地质背景)的质量体组合算例,并利用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ary, DE)算法进行了解算.解算得到的质量体相对于模拟值的位置误差小于米量级,质量误差小于1011kg,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多匹配基元集成的多视影像密集匹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竞雪  朱庆  王伟玺 《测绘学报》2013,42(5):691-698
针对多视影像密集匹配中的遮挡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像方特征点和物方平面元集成的多视影像密集匹配方法。该方法利用规则格网划分的空间平面作为基础,对两种不同形式的匹配基元进行集成。首先通过多视影像上特征点投影范围和平面元位置相互制约,实现特征点和平面元的同时匹配,为后续匹配提供初始可靠的DSM;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铅垂线轨迹法和基于高度遮挡检测方法对平面上规则分布的平面元进行匹配,加密初始匹配结果。最后通过对某地区四张UCX数字航空影像的匹配试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将铅垂线应用于城区空中三角测量,通过对大比例尺航空影像中铅垂线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铅垂线提取算法,即首先对航空影像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并自动提取直线,然后使用累积法从提取直线中分离出铅垂线并确定像底点坐标,最后应用共点约束的最小二乘直线模板匹配算法进一步提高铅垂线的提取精度及像底点的交会精度。  相似文献   
18.
直升机电力线巡检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测量电力线与下方地物的距离,判断电力线附近的地物是否达到危险的高度或位置(即电力线测距),确保线路运行安全。本文在直升机巡检的背景下,结合电力线测距的特点,介绍了电力线测距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电力线空间坐标获取和基于铅垂线轨迹法(VLL)直接求取电力线断面高程的方法,并给出了电力线测距数据处理流程,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从摄影测量原理出发,结合电力线测距的特点,分析了电力线的摄影几何,提出了相应的电力线位置确定策略及满足电力线实时测距要求的基于物方匹配的计算方法,并对实时测量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模拟实验和实际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李正心  李辉 《地震学报》2011,33(6):817-827
利用中国北京——唐山重力网1987——1998年46期重复测量的资料,计算了唐山地区间隔0.1deg;times;0.1deg;各点的铅垂线变化.讨论了地下物质变化与地面一点铅垂线变化的关系,以及根据一个区域的铅垂线变化对地下物质变化进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并以唐山地区1988年8月3日mb4.3地震和1995年10月5日mb5.0地震为例,对地震前后地下物质的变化进行了计算,给出了地下扰动体质心的地理位置和深度,以及扰动体本身的质量.证明了该地区伴随地震孕育、发生而产生重力变化和铅垂线变化的现象源自地下物质的变化.依据区域铅垂线变化的测量资料,可以研究地下物质的变化,因而可望为地球科学研究,其中包括地震预测的研究,提供一些前所未有的新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