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46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608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当前,城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卓有成效,但在存在诸多困难的广大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作者在借鉴一些基层地震部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总结出了做好基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 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等3个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准则;围绕这3个准则,从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众多复杂因素中抽取出六大因素,并用一些简单、可测量的指标来代表这六大因素,建立起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指标体系;然后建立起指标体系与上述3个方面评价准则¾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恢复时间的联系;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3个评价准则综合成一个防震减灾能力指数.从而为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提供了一个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 理论体系的建立能够在绝对上、定量上评价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指导城市进行防震减灾决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是“数字福建”的一个组成内容。该文结合福建省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与防震减灾数值模型的集成方法 ,论述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结构、内容、功能和组织方式 ,分析了地震风险评估、建筑物易损性评价、生命与财产损失估算、救援与救灾管理调度等模型的集成方法 ,设计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泉州市地震局依靠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落实地震应急预案为楔机促进“预、防、救”三大体系工全面发展的工作经验 :一、以落实《地震应急预案》为抓手 ,争取项目 ,以项目带动一切 ;二、结合社会转型全面加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力度 ;三、不以经费的来源划分你我 ,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建立健全预警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5.
震新 《山西地震》2004,(4):47-47
山西省2004年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于8月30日在太原举行。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梁滨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山西省地震局局长赵新平通报了震情。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魏凯莅临大会指导。山西省防震减灾领导组成员,各市政府分管市长和地震局长、民政局长、建设局长,受表彰的县政府副县长、地震局长共24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政府副秘书长段建国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兰州观象台建台50周年,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优良传统和热爱地震事业的崇高精神,推进西部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2004年9月15日~16日,西部防震减灾学术研讨会暨纪念兰州观象台建台50周年大会在兰州召开。中国地震局汤泉副局长、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郝远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中国科学院丁国瑜院士、陈运泰院士、廖振鹏院士,法国宇宙科学院John Lodden副院长、联合国禁核组织Luciana Astiz女士、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地震学会同其他社会团体一样将成为现代社会的支柱之一。以山西省地震学会目前的工作现状为例,指出学会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守洁 《地震工程学报》2005,27(4):357-360,376
0前言中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频繁而严重的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任务任重而道远。回良玉副总理2004年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防震减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的力量,积极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使防震减灾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因此,总结近40年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对社会公众进行各种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是提高我国综合防震减灾能力,有效地促进地震灾害综合防御各项措施落实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19.
李保廷 《山西地震》2005,(Z1):36-37
社会发展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进步的诸多方面,它与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傅敏婷 《山西地震》2005,(Z1):38-39
地震部门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管理部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