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46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608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文章从深化认识、领导重视、强化宣传地震知识、科学测报、加强督查五方面论述了山西大同县的防震减灾工作。认识到,只有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才能减轻地震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52.
编者按     
《东北地震研究》2007,23(1):1-1
上世纪90年代初,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地震局共同商定,联合举办学术交流会,冀此来提升学术氛围,加快人才培养,推动地震科技进步。现在看来,这样的目的达到了,而且收获得比预期的还要丰富些!据统计,先后有400余人次在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许多论文被全国各地的科技期刊刊载,其中不乏创新之作!这次,我们将东北三省第六届地震科学研讨会的论文选登成专辑,希望有助于人们对东北地震科学研讨会的了解,有助于这些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应用成果的推广。因期刊篇幅及时间所限,本专辑仅选登了12篇文章,但却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近两年东北地区的广大地震工作者在防震减灾事业中所做的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53.
《东北地震研究》2007,23(1):84-84
《东北地震研究》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省地震局、吉林省地震局和黑龙江省地震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地震科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发行。  相似文献   
54.
陈立琼 《高原地震》2007,19(2):16-18
兰州市位于中国大陆西部活动构造最强烈的青藏地块东北缘,处于祁连山地震带与南北地震带的复合部位,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震害重的特点。历史上兰州曾发生1125年的7.0级大地震。近年来,兰州周边地区中强地震活跃,尤其是1995年永登七山乡5.8级地震,造成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08亿元。多年来兰州被中国地震局作为重点监视防御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防震减灾的重点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55.
0引言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几秒或十几秒地面建筑物荡然无存,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只有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建筑物的防御能力,才能减少损失。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的影响,地震活动较频繁。20世纪在我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00余次,平均每年发生6级以上地震6次之多。在我国地震烈度Ⅶ度和Ⅶ度以上的地区占国土总面积32.5%。广大的农牧民就居住在这样的地区,这对他们…  相似文献   
56.
张玮  肖建华 《高原地震》2007,19(2):60-61
破坏性地震的特点,防震减灾工作“三大体系”(即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紧急救援)的内容,西部地区地震活动的现实及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无不要求政府充当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角,西部防震减灾工作中应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只有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提供长期稳定的投入,建立、健全预警、保障体系,才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切实的减灾效果。  相似文献   
57.
石海明  陈平  马海军 《高原地震》2007,19(2):78-79,41
我国西部的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自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次8级以上大震,均分布在新疆、西藏、甘肃等地,大陆地区有90%的6.5级以上强震发生在西部,现今强震活动依然活跃。西部地区60%的大中以上城市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反应谱最大加速度值为0.15g。在这种地质构造条件下,其地震破坏程度也是非常严重的。由此决定了防震减灾工作在经济建设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8.
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地震背景和地震破坏性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防震减灾经济性对比研究,认为地震破坏的负面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因而必须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为保障城市化顺利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9.
做好地震信息服务需要深入研究服务的公众触达和反馈。随着国家地震预警工程的推进,地震预警系统即将大范围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因此公众的地震预警需求、地震预警误报接受程度等问题亟需研究。本文设计了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公众接触率及公众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用以量化测量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公众触达现状和反馈评价,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国公众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80.7%,56.2%,29.5%和26.7%的受访者接触过地震速报信息服务、防震减灾知识科普、自建房抗震咨询服务和各级地震部门门户平台,各项服务的公众接触有明显的区域和人群特征。公众反馈评价总体较好,但是地震速报信息服务及时性的满意度评价得分相对较低,显示公众对地震速报信息发布时效性在近年来取得的进步缺乏直观感受。地震预警公众需求研究结果显示,88.3%的公众认为地震预警有必要,56.8%的公众对地震预警信息有强烈需求,公众对地震预警误报的接受程度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大城市和地震多发区公众对地震预警的需求和对地震预警误报接受程度均显著高于全国公众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60.
《地震科学进展》期刊简介: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福建省地震局协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月刊。是地震系统内覆盖面广的优秀刊物之一,创刊52年来以其独具特色的办刊宗旨和出版质量经久不衰。以多种形式刊登国内外在地震预报、地震预防和地震应急等防震减灾工作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设有综述与评述、学术论文、地震科普、重大工程与科研项目进展、探索与争鸣、中国地震学会动态等栏目,以出版周期短、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